学院简介
院训
院徽
化学与化工学院前身始于1977年组建的马鞍山钢铁学院一系,1978年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化工系,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化工系,2000年10月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2003年8月因院系调整而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全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教授23人,副高职称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16人,省级拔尖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或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3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人,提名奖4人,其他省部级以上人才1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校领军人物培养对象4人。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实验中心五个教学单位,涵盖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应用化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化学生物学和制药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留学生培养专业)五个本科专业以及材料化学与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化工与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2个安徽省重点学科、省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和化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煤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煤清洁转化与高值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能源材料绿色制造与生物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煤资源转化与洁净利用”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校级生物化工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基金3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课题40余项、企业产学研课题200余项,到位经费800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HCP 14篇);授权发明专利14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与学院相关的我校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44人,硕、博研究生239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40%以上,就业率90%左右,位居全校前列。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为国家培养了7000余名优秀学子,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行业知名学者、专家和骨干。
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和未来化工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安徽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强创新的与时俱进的专业。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和安徽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安徽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煤洁净转化与高值化利用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科技创新团队,本学科在能源化工和化学工艺两个专业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本专业所属的工程、材料和化学学科入选全球ESI排名前1%。本专业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材料化学与化工二级博士点1个。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越南河内科技大学等高校互派留学生,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我校接受国外留学硕士、博士生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成立的本科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9人,其中博士学位22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特聘教授2人。本专业在煤化工等能源化工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本专业在配煤炼焦技术、焦炭质量与高炉冶炼关系、煤洁净利用技术、炼焦工艺过程节能减排、煤焦油绿色加工与综合利用、煤基新能源电极材料、高性能催化材料、生物质转化、化工过程系统仿真与优化设计等方面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化工党支部入选首批省级党建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近年来,年均研究经费1000余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发表SCI/EI收录国际学术论文40余篇;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40余项;承担教研项目20余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宝武集团、山钢集团、攀钢及安徽国星等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余个。
本专业拥有装置一流的专业教学实验中心、虚拟仿真中心和校企共建的专业综合实习基地,同时聘请著名设计院、研究院、大型国企的首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家担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骨干和优秀学术人才。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数达65%以上,近五年本科生获得各类科研奖项130余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化工、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工程设计、新技术、工艺过程与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可在研究院、设计院、高等院校等从事化工设计和科研工作及各类知名化工企业和公司从事技术贸易与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系统工程、煤加工工艺学、洁净煤利用技术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就业面宽,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始终名列学校前茅。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毕业生掌握化学、化工、能源和材料等多学科领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在化工、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及相关交叉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毕业生主要去向:(1)研究院所从事科研与设计工作;(2)生产制造业:如宝武集团、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肥燃气等;(3)升学深造: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平均考研录取率45%左右;录取院校多为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
应用化学
专业
专业介绍
本专业前身为始建于1979年的工业分析专业,是安徽工业大学成立较早的本科专业之一,于2002年经专业整合形成(与1996年开始招生的精细化工专业合并)。目前,本专业属安徽省级重点学科,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级特色专业,是我校化学学科入选全球ESI排名前1%的主要贡献专业,在精细化工和工业分析两个专业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2019年,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跻身国家“双万”计划。本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归属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化学与化工二级博士点的四个支撑学科方向之一:材料应用化学。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24人。教师中含安徽省杰青3人,安徽省特聘教授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博士生导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近年来,年均研究经费250余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发表SCI/EI收录国际学术论文30余篇;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40余项;承担教研项目10余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专业十分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训练计划人数达65%以上,近五年本科生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奖项100余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特别是精细化工理论和分析技术,熟悉应用化学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监测、评价及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
公共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波谱分析、色谱分析、工程图学、化工原理、有机合成原理、应用电化学等。
工业分析方向主要专业课: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分离与复杂物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技术、化学计量学、冶金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
精细化工方向主要专业课: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设备与过程现代合成方法与分离技术、功能分子结构与性能、煤焦油化学、化工安全技术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宽,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始终名列学校前茅。可从事化学、化工、炼油、冶金、新能源、轻工、医药、环保、食品、商检和军工等领域的分析检测、精细化学品研发和生产、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可为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高性能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及高分子材料等。毕业生主要去向:(1)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生产制造业:如宝武集团、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3)升学深造: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平均考研录取率40%;录取院校多为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专业
专业介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本专业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功能性涂层等应用技术开发领域具有明显学科优势和特色,与宝武集团和马鞍山顾地塑胶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近3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已在金属表面防护、高分子功能涂层技术开发、功能性水凝胶和高分子电热转换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近年来,进一步布局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在高附加值聚烯烃材料、功能化软物质材料以及环境治理高分子材料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丰富学科内涵,强有力的支撑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本专业目前正努力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需求,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成型及其它相关行业,特别是聚合物改性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反应原理、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
就业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高分子材料制品已经遍布了世界各地的各个工业领域,高分子材料的制品现如今已经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本专业成为就业市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卓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薪资水平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前列;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平均考研录取率40%以上,稳居全校各专业前列,录取学校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有部分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继续深造。毕业生可在新材料、汽车、家电、医疗器械、制药、石油化工、国防、环保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工厂、设计单位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造、成型加工、销售、应用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积累进行自主创业。
化学生物学
专业
专业介绍
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医药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本专业属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特设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特色专业。我校是国内较早开设化学生物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于2011年开始招生。一直以来,本专业紧密围绕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办学理念,注重将国际生物医药的前沿成果与人才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培养化学、生物学以及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以材料化学与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依托,所属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1%,可招收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化学生物学方向)。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0人(博士学位18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包括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以及安徽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人才5人。近3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以及面上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一直注重国际合作和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近3年,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专项、政府间科技合作例会交流等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引进外籍院士、“国际杰青”等多人来校交流合作;同时,本专业学生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如在国际基因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2018、2019年度分获总决赛银奖、铜奖和金奖),在安徽省首届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获特等奖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的特点,按“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化学与生物学、药学的交叉融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同时掌握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知识,毕业后能在化学、生物学、药学等化学生物学相关领域承担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的较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双语)、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双语)、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化学生物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化学、生命科学、医药等化学生物学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生产、技术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近3年,本专业学生考研平均录取率为45%,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录取单位主要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本专业就业面宽,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在学校各专业名列前茅,学生深受化学、生物科技以及医药等企事业用人单位好评。
人才培养
01丨思想建设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加强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年级会、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青年网上大学习等活动,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强化主题教育和示范引领,通过主题团日、实践教育、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挖掘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弘扬青春正能量。通过组织开展校“十佳百优先进班集体”创建评选、“青春榜样故事会”、“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选树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广泛传播主题鲜明、学生乐于接受的青春正能量。
发挥学生党建龙头作用。我院本科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15.51%。学生党员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党员良好形象。学生党支部已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学院本科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超过90%;
拓宽载体,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两微一网一平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建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我院分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7月正式运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关注人数已达3800余人。
(化学与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
02丨学风建设
学院秉承“严谨、笃学、励志、求真”之院训,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着力打造学风建设优良品牌。多年来,学风建设各项数据良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稳居工科学院前列;学生考研达线率、录取率稳居学校前列,近五年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40%以上,其中近80%的学生被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
2018年考研录取率38.41%,全校第二!
2019年考研录取率46.91%,全校第二!
2020年考研录取率44.21%,全校第二!
2021年考研录取率38.06%,全校第三!
03丨科技创新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近年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2020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金奖;2020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一、二、三等奖多项;安徽省大学生化学竞赛特、一、二、三等奖多项、安徽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连续多年全校立项比例最高。自2015年起,学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校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04丨团学活动
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公益素养培育开展社会实践。分别就社区服务、企业见习、文化下乡、科技辅导等方面开展社会调研,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我。以团学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举办心理话剧、化工演说家、化工微故事、主题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班歌比赛、手工艺大赛、雅舍评比、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和娱乐功能。
05丨学子风采
韦康,中共党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62班班长。获校特等奖学金、东铭奖学金,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以共同一作发SCI论文一篇。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单桂轩,中共党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63班班长。曾任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曾获校长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标兵”等奖励与荣誉,同时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曾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第六、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二等奖及三等奖、挑战杯安徽省铜奖等,保送至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潘路遥,中共党员,生161班学习委员,大三时担任院学生会纪检部部长,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和校“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和荣誉,参加2018年iGEM比赛并获得团队银奖,保送至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徐紫薇,中共党员,曾任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其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期间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积极参加科技竞赛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奖各一项;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葛琼琼,中共党员,化学与化工学院药161班生活委员。思想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校期间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及“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曾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
戴少卿,中共党员,高172班,2021届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党支委,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东铭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兴趣爱好有阅读,运动等,现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胡明珠,中共党员,化171班,2021届安徽省优秀毕业生。大学四年一直认真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优秀,大一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曾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以及“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作为党员和班级生活委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能及时为同学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活泼开朗,富有爱心,善于交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边人。座右铭:前方有路,未来可期。
王雨洁,中共党员,生171班,2021届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曾任班级团支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天钢铁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曾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院“十佳团支书”称号。曾获得安徽省第二届化学竞赛三等奖、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铜奖等。现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吕长龄,中共预备党员,药171班,2021届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思想上乐观向上,追求上进,作为校青协的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种志愿公益活动。大学期间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和校“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获得推免资格,被中国药科大学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
张硕,中共党员,2021届安徽省优秀毕业生。本科期间学习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平均学分绩位列班级第一,CET-6分数521分,通过全国计算机MS Office二级考试,主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录取东南大学攻读研究生。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化学与化工学院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