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朝气蓬勃
前景广阔
学风优良
人文荟萃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依托单位,下设金属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和实验教学中心五个系(中心)。
“ISO/TC107 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国际标准分委会
“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金属材料与加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现代表界面工程”安徽省国际合作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9人;国家及省部级人才20人次,并引进了一批国家级和外籍专家为特聘教授。
40多年来,学院以本科为本、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以一流学科引领一流本科建设,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材料行业,围绕传统基础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产业的重大需求,不断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基地。
01历史沿革
02院训
03院徽
第二部分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包括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2015 | 2015年至今一直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 |
2017 | 2017年入选安徽省首批七个“世界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
2019 | 2019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十大“高峰学科”,同年获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第三部分 专业介绍
学院是安徽省材料类本科专业合作委员会主任单位,目前本科生按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大一下学期进行专业分流)、金属材料工程招生。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 | 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专业办学水平与国际一流工程教育水平接轨。 |
培养目标 | 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检测和分析等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新材料领域从事现有材料性能提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科学技术型或工程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 |
师资力量 |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人,100%具有国内著名高校或中科院研究所博士学位,50%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青年皖江学者各1人。近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在Na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
就业前景 | 本专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能源和半导体等相关的大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分析检测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平均每年约50%的学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且其中75%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等著名学府继续深造。(以上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6月)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 | 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始建于1996年,现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
培养目标 | 本专业以“厚基础、复合型、重能力、求创新”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具备扎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和建筑材料等无机材料的研发、设计、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型或工程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 |
师资力量 |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80%具有国内外名校或研究所博士学位;含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7人。专业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80万以上产学研重大项目10余项;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等15门,出版省级以上规划教材3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就业前景 | 本专业主要包含先进陶瓷材料和建筑材料两个方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的新材料、陶瓷、电子、信息、建材、检测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院所,就业率达100%。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研统计,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内获得职位晋升比例达到92%,位列全校所有专业第一。每年超过40%的毕业生考取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中科院等科研继续深造。本专业2021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53 %,在全校68个专业中位居第二,“宝藏班级”无机171班的先进事迹被人民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以上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6月) |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 | 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始于1985年,是安徽省唯一的焊接类省级特色专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培养目标 | 本专业致力于满足国家高端制造业和重大需求行业对工程师及科研人员的需求,以“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富有责任、国际视野、适应发展”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机械、自动化等基础知识和先进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 |
师资力量 | 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2人,含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且教师100%具有工程背景。近年来,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重大产学研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以及企业公关项目5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
就业前景 | 新型材料连接技术早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焊接概念,从能源、交通到航空航天、从传统制造到增材制造(3D打印)、从科技民生到国防军工,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部分,都与之密切相关。我国已将先进装备和制造业列为优先发展的对象,直接影响装备和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焊接技术必将快速发展,本专业学生有稳定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每年平均约40%学生保送或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面向船舶、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化工及国防工业、计算机及电子信息设备等相关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上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6月)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 | 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于1978年开始本科招生,是我校最早成立的本科专业之一,现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安徽工业大学率先实施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的专业,目前是我校师资队伍、科研教学水平最强的专业之一。 |
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适于长三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能够在其所从事的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承担生产、管理、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 |
师资力量 | 本专业目前专职教师28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安徽省级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人,教授12人,博导5人、硕导18人,拥有海外教育、访学背景的教师12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和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50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与宝钢、太钢、马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以及中航工业、江淮汽车等航空、汽车领域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
就业前景 |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已为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材料成型、材料保护、热处理、表面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培养了大批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各航空航天、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和电子以及新材料相关大型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例如:宝武集团、江淮汽车、中航工业、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一大批毕业生已走上了管理及技术领导岗位或成为科研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考研录取率达40%以上,其中75%以上进入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校。《人民网》等官方媒体曾以“最牛考研学院”的标题对本专业考研的优异成绩进行相关报道。(以上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6月) |
第四部分 人才培养
01
思想引领
学院围绕“思想导航、协同护航、专业领航、新生启航、毕业远航”五大工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想引领和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入党启蒙教育、形势政策报告、青年大学习等学习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激发青年理论学习热情,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以学院“青春向党、不负韶华”党建特色活动品牌为依托,以“党团联动+四大行动”为工作体系,注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勇担时代责任。
(材料学院“材料之家”微信公众号)
02
学风建设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学风建设优良品牌,形成了大一重在习惯养成,大二打牢知识基础,大三进行实践创新,大四注重学社衔接的阶梯式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近五年来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左右,位居全校前列。其中70%以上的毕业生录取至双一流建设高校,如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17年《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媒体曾以“安徽工业大学出现‘最牛考研学院’为题对我院考研的优异成绩进行了报道;2020年5月,我院料161班学生刘明杰、汪进华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被《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2021年,我院2021届毕业生考研再创历史新高,以47%的录取率位居全校第一。“安徽工业大学十佳班级”无机171班被《人民网》等多家媒体以“宝藏班级”广泛报道。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3
科技创新
学院以科技创新引领学风建设,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培育工匠精神。
精心组织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中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省赛金奖5项、银奖6项、铜奖6项。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和2个三等奖。
2018环球记忆锦标赛全球总决赛中,我院学生荣获马拉松扑克牌项目成年组季军,被评为“环球记忆大师”;完成并申报学生第一作者专利作品30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部分获奖证书)
04
团学活动
社会实践:
学院围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公益素养培育,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专业实习、科技创新三个大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走向社区,走进企业,读无字之书,提升综合能力。
志愿服务:
学院积极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动员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
通过学雷锋、义务献血、义务植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2017级学生侯殿辉五年累计献血近3500ml,捐献HLA分型、加入中华骨髓库。获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2020年安徽工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6月,2017级学生李明同学作为安徽工业大学第2例、马鞍山市第59例、安徽省第320例干细胞捐献者,以生命火种书写了一份特殊的毕业论文,其事迹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
素质拓展:
学院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文体活动:
学院以团学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举主题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班歌比赛、手工艺大赛、雅舍评比、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
学“真材实料”
做“材子佳人”
梦想就在前方招手
欢迎报考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让我们在这个秋天相约工大
我在荟灵湖畔等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