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共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点介绍
生物工程专业是中德合作共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并于2019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紧扣安徽省生物产业建设与人才重大需求,培养在生物制造和生物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生产与管理等工程实践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根据一流专业“双万计划”最新精神,以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生物工程专业充分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以教学理论研究系统地推进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完成本专业以能力为导向(OBE理念)的“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核心,积极拓宽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水平,基于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平台,打造中德生物质能源中心、中英德3D生物打印中心国际合作平台和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与企业(例如安科生物、安徽华恒、浙江泛亚等)通力合作,将产学研与人才培训结合在一起,搭建“管理方式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此外,生物工程专业以应用为导向,形成了生物材料、应用微生物和生物转化三个特色专业发展方向。
师资力量
生物工程一流专业重视“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青年皖江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72.2%,是一支以教授和博士为骨干,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生物工程一流专业为每名新进教师安排1位资深教师进行帮扶指导;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根据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新版国标要求,专业分批选送核心模块教师到合作企事业单位挂职6~12个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并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专业学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任务。通过双导师制、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项目实践、毕业论文来源于企业、产学研项目等方式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邀请企业的高级专家定期开展讲座,与在校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在校教师的科研转化能力。“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实行双导师制,聘请16名企业高工、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环节,讲授企业生产案例,指导学生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形成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生物工程一流专业融合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构成特色鲜明、设置有序的模块体系,加强模块化课程内涵,以教育部、安徽省、合肥学院整体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背景,树立“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我校多年来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全面合作和专业共建的优势,进一步落实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开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生化工程原理,细胞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及设备,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分子及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与工艺(仿真实训),生物检测与安全,生物质量与营销,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课程。
教学条件
生物工程一流专业坚持以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能力培养、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拥有设备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啤酒生产实训中心、食用菌培育实训中心,并依托已建成的发酵工程及应用实训(实验)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同学们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保证。
此外,为扎实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估等工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进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2020年专业还积极申报建医药化学品实训室、生物反应工程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和生物材料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成功编入合肥学院教学实验室项目建设库。目前,生物工程一流专业已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嘉兴艾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瀚科迈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泗县小柯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依托公司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深度产教融合育人合作平台。
#专业荣誉#
生物工程一流专业教师荣获多个省级、校级教学荣誉: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各类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大赛,获得多项荣誉:
#毕业生就业和深造#
生物工程专业近三年共256名毕业生,其中65人继续深造,178人就业,平均就业率95%,9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安徽省生物产业,凸显“地方性”办学定位:
(1)毕业生就业岗位中研发岗位约占21%,生产及技术管理岗位约占27.4%,行政管理岗位约占13%,符合本专业的定位;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安科生物、安徽华恒、安徽智飞龙科马、天麦生物等公司。
(2)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近50%同学选择985或211高校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院校主要有中国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
#优秀校友举例#
1.蔡敬民,1963年7月,汉族,籍贯庐江。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大学党委书记。
2.龚启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4月出生,湖南永州人,2007年毕业于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现任湖南蓝山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3.黄亚彬,2017级生物系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有幸进入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刘连新院长实验室,成为一名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探究肝胆肿瘤的发病,转移复发及耐药逆转机理,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沈磊,籍贯合肥,1994年6月出生,2012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曾任合肥学院第十一届学生会副主席。现任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营业部营销总监。
5.唐思青, 2001级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2019年6月任职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END
合肥学院新媒体团队微信公众号|HFUU1980QQ公众号|HFUU1980
信息来源|合肥学院招生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编辑|汪静雯 汪蔚审核|苏礼远投稿邮箱|hfxywx@hfu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