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人的夏天(四)

安徽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安大人的夏天(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安大师生牢记“行胜于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在躬行践履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历史学院陆发春教授领衔历史地理研究团队全面系统梳理安徽古旧地图发展脉络

近日,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陆发春领衔的历史地理研究团队担纲选图和文字考释,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纂的《安徽省历史地图集·古旧地图卷》(以下简称《图集》),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出版面世。

安徽大学

据介绍,这是一函上中下三卷、使用手工线装加多元折页和陇线等工艺,高清再现大幅面古旧地图的精美文史图集。《图集》编纂者在多年学术积累基础上,按时间序列选出自北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古旧地图339幅,按照制图范围和专题内容将这些地图分为“觅迹江淮”“溯源安徽”“巡踪府县”“览胜八皖”四个篇章加以介绍,并对每幅图配以简洁的学术考释文字,诠释其在历史演化轨迹中的价值意义,全面系统梳理安徽古旧地图发展脉络。

“觅迹江淮”篇,收录包含今安徽省域的全国或跨省区的古旧地图25幅,从全国宏观叙事的角度,以舆图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梳理江淮大地近千年的历史变迁;“溯源安徽”篇,收录自明代南直隶,清代江南省、安徽省,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以安徽省域为制图主体的舆图50幅,直观展示安徽版图的形成和行政区域变迁;“巡踪府县”篇,精选汇集了今安徽省境内以府、州、县为制图范围的古代及民国时期地图192幅,以八府五州为纲,内以政区等级及时间序列为目,系统梳理安徽府县沿革及城池变迁,从微观的角度反映安徽区域变迁;“览胜八皖”篇,共收录各类专题地图72幅,以水道河渠、名山胜迹、交通军事、民生经济为脉络,从不同叙事角度,展示安徽历史之积淀,彰显皖风徽韵之气质。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陆发春表示,与音乐、绘画一样,地图也是人类共通的交流语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古旧地图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编纂《图集》旨在探索用反映文化传承的代表性作品,更好地赓续安徽历史文明,弘扬安徽历史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在给《图集》所作序中提出“《图集》的出版是安徽文化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安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将填补安徽历史地理和区城文化研究的空白,对安徽未来的区域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前往黄山猴谷开展野外实习并首次发现霉草科植物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物科学,提高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兴趣,7月20日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全体同学前往黄山猴谷开展为期14天的野外实习,感受大自然与生命的奥秘。

安徽大学

7月21日野外实习便正式的开始了。46个同学被分成了植物、动物、真菌和生态四组,轮流进行学习,植物组白天采集、识别植物,晚上借助植物志,对白天采集的植物进行进一步地学习和识别;动物组早晨起来先进行观鸟,随后上山捕捉昆虫,下午对捕捉的昆虫进行标本制作和形态、特征的识别学习,晚上学习昆虫分类,并进行灯光诱捕;真菌组白天上山采集、识别各类真菌,晚上学习真菌分类知识,并对白天采集的真菌进行分类和记录;生态组白天进行植物采集、识别,并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记录,晚上借助植物志对白天采集的植物进行学习。

安徽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过为期14天的黄山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平时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见证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

安徽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范慧清同学,在开展野外实习过程中,发现并拍摄到了安徽省野生植物新分布物种。经尹华宝老师鉴定,此植物为霉草科(Triuridaceae)植物,为安徽植物新分布种,此发现为安徽植物新添一科。

安徽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范慧清:实习第一天我队跟随吴老师进行大型真菌子实体的采集与学习,在半山坡的竹林与针叶林的混交地带休息时,我看到了下坡处的一个蘑菇,下去拍照后瞥见身旁腐木下的紫红色的小植物。当时仅觉得它们长的奇怪,一想应该是腐生植物,就拍了下来。因为不认识这种植物,之后就去询问尹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它们是霉草科植物,由于缺少样本,无法将其鉴定到种,比较惋惜。

霉草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种子植物中以菌根营养的腐生植物。全世界约有7属,80种,我国只有1属3种,产于台湾和海南,是濒危物种,最近两年发现于浙江省安吉县。本次该植物出现在安徽省,不仅仅是为安徽省新添一科植物,更体现了我省黄山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视与证明,同时也是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共同结果。

文典学院学生的2021年夏季小学期

从建院起,学校就从制度层面赋予文典学院灵活的工作机制,并且集中全校力量支持文典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学院提出了“创新学院、全校办院、特色培养”的建设思路。文典学院不设专任教师编制,所需师资从校内外聘任。在此次夏季小学期教学中,田玉鹏、郭建友、毕红等一大批校内外教师参与授课授业。

安徽大学

文典学院2019级理科试验班本科生王宇说,因为学校“全校办院”的政策支持,在此次学习中,我接触到各个专业方向的老师,毕红教授那种取材于生活、大胆尝试的科研方式吸引着我,那种校对于细节、一丝不苟的科研方式刺激着我,也许科研就是不失严谨的灵感吧。田玉鹏教授在和我们介绍研究成果同时,还分享了科研的态度及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善抓本质去解决。我依旧清晰地记得老师讲过的“3C”:Clear hand、Clear head、Clear habit。无论我们以后专攻于理论,还是专注于实验,干净的双手、清净的头脑、优秀的习惯都会伴随每个文典人的一生!

文典学院倡导“整合式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通识教育阶段实施文理大类整合教育,对“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统一实施哲学思想和人文素养、科学思维和数理能力训练等方面教育计划,以“高端型、研究性、国际化”为原则,设计学科平台、专业核心、方向选修等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

2019级人文科学实验班朱国锦说,小学期的这些讲座有的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有的是相通领域的研究热点,涉及不同课题但又不失关联性,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多学科的通识和基础培养。如以时间为线索探究对《诗经》各篇章主旨的解读、以高等教育的改革为视角研究改革开放的背景、以徽学为范围挖掘古代文学更全面的内蕴等都非常有特色。学院的夏季小学期教学,通过利用弹性学习时间提升了我们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名2019级本科生赴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实习

2021年8月2日,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组织2019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名本科生来到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三周的实习活动。

安徽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2019级本科生薛添辰:本次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第一季晶合集成暑期实习历时三周,晶合集成的副总裁亲自设计了丰富的实习活动。在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如:蚀刻、扩散、化学机械研磨、黄光、INT、PED、CAD等等,这些课程包含了Foundry在研发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上课的教官都是晶合的技术专家,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我们参观了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家不同的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行业和市场的情况。三个星期的实习过程让我感到充实而有收获。

集成电路学院参加实习的同学们被分成了五个小组,进每个小组每天针对实习的内容,进行团队学习,并制作出一份专业而精美的PPT报告,于第二天进行分组汇报,并由任课教官对每组的报告进行打分点评,并在最后一天进行颁奖。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在的INT小组因为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总分排名第一,从而获得了“全员优秀奖”。

安徽大学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还换上无尘服,近距离观看了芯片制造的流程。制造部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光刻机、研磨机、离子植入机等等的机台构造和原理。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小小的芯片是如何从这些机台中生产出来的。

晶合公司的同事们也非常友善,我的工位隔壁是一位安徽大学的学长,为我解答了许多专业知识上的疑惑。就是在这一天天的学习,一次次的问询中,我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我也注意到平时在学校多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接触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而这次实习就像是一座桥梁,把理论和实践连接在了一起。虽然理论学习是实习实践的基础,但是实践也可以反过来帮助接下来的理论学习。

在这大二升大三的这个暑假实习,不仅让我的暑假变得充实,更对我后续专业课学习甚至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学院学生参加第23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校内选拔赛

互联网学院2019级本科生章文宇:我们团队来自互联网学院智慧农业工程实验室,我们的项目是“基于STM32和openMV的智能感知采摘型机器人”。

安徽大学

本设计是一个在特定场地完成果实采摘任务,模拟真实果实采摘的智能自主机器人。它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巡线行走、果实检测、果实采摘以及将果实放置等一系列任务,由红外传感器以及电机及其控制电路辅以相应算法完成机器人的行走,由多个舵机进行控制果实采摘。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缺少这样的机器,仅在少数发达国家出现,而且现有的采摘农机成本太高而效率却较低,无法满足商家利益,同时无法投入大规模使用。我们研发的智能农业检测机精度可靠,低成本,且操作简单,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安徽大学

我们在雷雨、江东等老师的支持下,攻坚克难,完成一项项技术突破。目前我们团队成功地申请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准备安徽省互联网+大赛决赛(正在进行),目前取得了中国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安徽省一等奖,正在积极备战第23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这也是安徽大学首次派出队伍参加此赛事。

此次比赛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深入研究和学习机构学、机器人学、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等知识的机会。大家从一开始的青涩到成熟,从朦朦胧胧到独当一面,不但学到了很多专业技术知识,还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大学时光,一起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安徽大学

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设计图纸、采购零器件,从底盘驱动到机械臂控制,从单一测试到联动协调运行。我们曾扛着十几斤的小车底盘去校外加工,我们曾通宵达旦只为机械臂的一次完美运行,我们曾载歌载舞庆祝一次阶段性测试通过。

我们也会因为一个舵机角度参数争论数小时,但更多的是一起通力合作完成各模块的测试和工作。团队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当我们各自负责一个小部分,再和其他人一起拼接到一起,弄清楚上百个零件的作用,组成一个机器人,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很骄傲。

面对其他人对我们机器人好奇的目光,我们自信满满,但我们深知,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不断超越自己,博学笃行,为母校争光!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15名2018级本科生参加大众安徽面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入选学生召开的欢迎介绍会

8月11日下午,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召开了大众安徽样板中心工程师项目欢迎介绍会,面向我院前期面试考核入选的15名2018级本科生以及学生家长介绍项目实习培训以及今后入职的相关事项。

安徽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8级本科生朱冬冬:本次实习期为2021年8月16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实习期结束后可以作为初级工程师入职。本次实习包括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汽车制造,问题分析处理方面)、外语、通用技能等。此外,实习结束后入职工作内容是在汽车批量生产前对其在制造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解决方案。

安徽大学

在欢迎介绍会上,大众方领导对我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还向我们介绍了大众安徽样板中心工程师项目,对我们入职之后的薪资福利,职业发展,岗位前景做了简要的讲解,对我们在国内外的课程安排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学院陶院长对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也表达了祝福和期待。

通过欢迎会,我们明确了入职所需的技能:能够发现汽车的问题,掌握问题解决流程,可以初步对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对入职后的工作充满了期待。特别感谢学校和学院对我们这些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的关心与培养。这些让我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充满了憧憬。

来源 |安徽大学融媒体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生命科学学院

文典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互联网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采访 | 宋林娜 罗梓桐

排版 | 宋林娜

责编 | 宋慕妍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本科院校-安徽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安徽大学-安大人的夏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