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飞虎、朱晓波、秦礼萍教授荣获“科学探索奖”。其中,徐飞虎、朱晓波斩获“数学物理学”奖项,秦礼萍教授斩获“天文和地学”奖项。截至目前,我校已有9位科学家获此荣誉。
徐飞虎,物理学院、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
研究贡献
研究成果在量子通信和单光子成像等量子信息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计划将在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和远距离单光子雷达方向进行探索。
学术成就
徐飞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网络、量子通信、单光子成像等实用化量子信息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量子通信的现实安全性实验研究,以第一作者在《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长篇综述文章,为量子通信的广泛应用及标准化制定奠定基础;系统性地发展了单光子成像算法和技术,先后创造了单光子成像的最远距离世界记录,并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曾获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杰出论文奖、英国物理协会新物理学杂志青年事业奖等。现担任国际量子密码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唯一中国委员),New Journal of Physics等期刊编委。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
延伸阅读:
【科技日报】量子世界有位年轻的“徐霞客”
朱晓波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
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研究贡献
在可扩展超导量子计算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研制了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实现了“量子优越性”。将在量子纠错的物理实现及基于量子模拟和浅层量子线路的近期应用等方向进行探索。
学术成就
朱晓波教授长期致力于系统性地解决量子计算领域当前的核心挑战,取得了如下学术成果:1、发展了一整套的微纳工艺,在表征超导多比特量子系统整体性能最大纠缠数目这一关键指标上创造了新的业内纪录;2、搭建了极低温、极低噪声测量控制平台,同时积极研究了高维希尔伯特空间下量子系统的优化,实现了99.5%以上的两比特高保真门;3、在有噪声水平下的中等规模量子计算系统的近期应用、量子纠错、量子算法的实验实现等方向进行了积极、有效且较为全面的探索研究。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五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受邀在应用超导界最重要的会议《应用超导会》上作大会报告,正在承担超导量子计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延伸阅读:
1.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来了!
2.随机行走吧,12量子!多体量子行走踏出重要一步
秦礼萍,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贡献
在高精度金属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分异,地球早期大气演化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未来计划在利用同位素制约地月系统物质来源方向进行探索。
学术成就
秦礼萍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的研究,专长是建立和发展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并实现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利用短周期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体系研究太阳系最早期物质的凝聚和演化历史,通过对陨石中金属和重同位素异常的观察来制约太阳系形成时的天文环境和物质来源,利用金属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示踪行星和各种地质过程。获欧洲地球化学学会“豪特曼斯”青年科学家奖,“侯德封”奖,“孙贤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入选“万人计划”等。任《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编委和《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副主编。
延伸阅读:
【科大人】“70后”秦礼萍:希望我们这代人将来能接好担子
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科学探索奖”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奖励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奖项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300万元的奖金,且可自由支配。奖项坚持公益属性,不求商业回报,做到长期运营。
据“科学探索奖”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800位各国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和2020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这说明奖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它的信誉和声望正在快速累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之一的潘建伟表示,“奖项三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严肃、认真的评审过程。众多资深科学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反复权衡,做了细致的工作。”
信息来源:科学探索奖
文字:桂运安
本期编辑:朱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