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艺术学院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认真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把方向、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引领和保障学院健康科学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相互融合,营造了和谐稳定、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注重思想引领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学院党委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组织党员和师生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安排班子成员上党课,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书记、院长带头听、讲党课和形势政治课;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讲严立”专题教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四史”学习,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发扬党员的先进性,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
严格落实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学院党委和6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学校达标验收,各支部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创新基层组织生活形式。2017年度,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2018年院党委荣获安徽省总工会授予的“全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9年器乐与舞蹈教研室获“安徽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0年艺术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为首批“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学院党委重视党风廉政建设,2020年学院成立二级纪委,通过月例会专题学习、自主学习、参加培训会、“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等方式认真学习相关党纪法规,提高理论素养和监督执纪能力。学院纪委主动扛起政治责任,对学院 “三重一大”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通过开展廉洁、警示教育,提升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工思想道德修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体制,持续不断净化政治生态。
学院党委注重做好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等工作,先后推进2名教师赴企事业挂职,配合学校党委做好班子成员的选配工作,注重加强支部书记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方针,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扎实做好入党前的教育考察,2016年以来学院共发展学生党员488名,教师党员1名。
坚持立德树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特点和优势,扎实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结合“三全育人”试点校建设,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和校园文明创建,组织引导参加各级各类赛事,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康晓菲同学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赛二等奖,15级音乐专业崔后静同学获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决赛中国区亚军,15级播音专业吴贻锴同学获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说家”演讲大赛(学生组)金奖,16级美术学专业车志扬同学获2019年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技能大赛暨首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选拔赛中学美术组一等奖;先后有50多人次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广赛、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16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7项、在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181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13 项,省级26项。搭建各类实习实践平台,2016年以来新增8个就业基地、8个实习基地。积极配合学校对外交流拓展的需要,先后选派10名学生赴乌克兰交流学习,有4名学生参加在乌克兰切尔诺维茨市歌剧院举办第九届“以歌会友”国际声乐比赛艺术节,并获二等奖。完成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4个专业的专业评估。
激发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艺术学院注重发挥党员骨干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以“青年教师评优赛”、“精彩一课”等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学院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吸纳,近5年来,先后有11名教师成功晋升高级职称,16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引进硕士11人,在读博士5人,国、内外交流访学4人。科研到账经费累计达300多万元,26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横向项目立项9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一类8篇,二类3篇,出版专著9部,申请专利10多项,46幅美术创作作品参加省市及全国美展,原创歌、舞节目获省级以上奖项1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多次获奖。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特点和优势,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校园环境美化设计、展览和文艺活动。刘伟老师为建校百年设计一整套logo并被采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健康育人环境
艺术学院党委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指导团学工作,依托设计大赛、周末大舞台、十佳歌手、主持人大赛、以“艺”抗“疫”海报设计、线上“万化视频剪辑大赛”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利用迎新、毕业生欢送会、元旦等,邀请师生共聚一堂,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疫情期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家国情怀等教育。认真落实一月一主题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严抓安全工作,构建学院、班级、宿舍三位一体的安全信息包保责任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加强考勤、案例警示等多方举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做好建档立卡及低保家庭学生资助及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开展“12.5”心理健康教育、拍摄心理情景剧、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及报告等形式加强艺术学院心理辅导站建设,及时调整心理健康骨干队伍。结合考研就业、共青团“千校万岗”、“西部计划”,围绕开展就业援助、实习推荐、困难资助等工作开展多层次就业指导活动,近五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近150场,提供就业岗位近1200个,发布招聘各类信息近1000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就业质量稳中有升,其中师范类专业考公考编近160人,自主创业80人。继续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近五年度推优近1300人,评选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5个;多形式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暑期三下乡校级优秀团队;严格第二课堂管理,PU共发布活动10000多个。评选“三好学生”900人,“优秀学干”395人,“先进班集体”30个;获得国家奖学金15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5人;推荐省级优秀毕业生72人。
发挥学科优势
助力红地文化建设
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统领,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推进红地文化教育资源进课堂、进教材。音乐学专业自编了声乐教材《皖西特色声乐曲选集》,在每年毕业汇报演出中唱红歌是规定曲目。红地文化实践教学明确写入艺术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红地经典艺术融入到具体课程中,这样既拓展了专业课的内容,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地文化教育和熏陶。学院每年安排近300多人次的师生深入金寨、独山等进行采风和写生。这些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地文化底蕴,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也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艺术创作收集红地文化素材,并运用到毕业设计创作中。积极推进公共艺术俱乐部教育教学改革,制定《皖西学院大学艺术教学俱乐部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艺术俱乐部,共开设117门次课程。
加强红地文化研究,依托校、市研究平台,提升师生红地文化艺术创作能力。学院先后成立“皖西红地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皖西民歌研究所”、“大别山艺术团”等研究实践平台。通过各类平台,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了红地文化育人研究和红地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广大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加深了对红地文化精神的理解,还提升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思想境界。
积极运用红地文化研究和创作成果,加强与地方的交流合作,面向社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以六安茶谷、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为契机,协调组织师生参与地方绿色振兴和红色传承发展,在大型文艺演出、双拥活动、脱贫攻坚、景观设计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广泛赞誉。学院先后与安徽裕安盛平村镇银行、金寨县熊家河、六安市文化馆签订横向项目,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将优秀的文化艺术创作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服务,既助力地方文化建设,又坚定了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新闻中心
图/艺术学院
文/ 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吴超群
审核/夏春阳 周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