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安医人┃红军楼1栋1号里的革命夫妻

安徽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红星闪耀安医人┃红军楼1栋1号里的革命夫妻

编者按

在安徽医科大学校园的西南角,静静地矗立着五栋年代久远但难掩精致的二层小楼。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校无偿提供土地给当时的安徽省教育局,在此为教育系统老干部、老红军建盖的十套住房。建成之后,安徽医学院有4位离休老红军居住于此。岁月流逝近50年,房子最初的主人们已相继离开,然而他们的革命经历和红色精神却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穿过老红军干休所被岁月洗刷的大铁门,左手边便是干休所1幢宿舍。今天要探访的便是1幢1号最早的主人——江烈涛、任何夫妇。

艺考

艺考

图片|江烈涛、任何夫妇

江烈涛(1912-1996),福建上杭县人,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起在福建上杭中央苏区工作,曾担任上杭县模范营营部文书。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赤卫军战士,上杭游击队副主席,杭代县二支三团一营书记,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苏皖支队司令部、苏中一四分区司令部、苏中机要科以及苏北军区机要科机要员、组长、股长、副科长、科长,华中党校机训队队长,华东军区青年干部学校教育长、安徽省政府机要室主任,省委机要处副处长,省人委办公厅副主任兼机要室主任,安徽医学院党办、院办主任、党委委员、副院长等职。1976年6月离职休养,1996年9月10日在合肥病逝,享年85岁。江烈涛同志的一生,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深受组织信任,多年来从事部队机要工作,在激烈、复杂、残酷的武装斗争中,视党的机密重于生命,严守党的秘密,维护党的安全。新中国成立后,他服从组织的调动与分配,在政府机关、高校担任领导工作,为地方政府和高校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热血青年 投身武装游击斗争

1929年红军到上杭地区领导工农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跟着红军打土豪、分田粮,建农民协会,贫苦农民的孩子对于红军有了最初的好印象。小小年纪,还在读高小的江烈涛先后加入了当地的群众组织---儿童少先队和青年团,1932年他被调往中央列宁师范学习,毕业后留在上杭中央苏区工作,从普通赤卫军战士到上杭县模范营营部文书,在此期间参与武装训练,并加强政治、军事上的学习。1933年国民党围剿上杭,因为家中藏有苏区学校出版的进步书籍,他还被国民党抓捕过,受到敌人拷打。

江烈涛出身底层,家庭困苦,受到国民党和反动派的摧残最为严重。1934年7月江烈涛正式入伍,此时他对党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党为广大人民解除痛苦,是劳动人民的救星。1934年10月,红军撤离苏区西行长征后,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时任大阳区区政府主席、游击队副主席的江烈涛带领着20多人的队伍退守山林,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游击岁月。经历1年的武装斗争和党的教育,江烈涛的思想升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开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政党,革命的发展和壮大,必须有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取得胜利。"他坚定了自己的革命意志,确定了革命事业观,决定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1935年6月,他经廖海涛、罗炳钦等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的江烈涛,更加意识到责任的重大,他发挥战斗上不怕死,生活上不怕苦的精神,继续带领队伍进行战斗。山上没有住所,缺乏水和食物,枪弹、手电等军用物资更是严重匮乏。在这种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使用最原始的刀、棒坚持与敌人斗争,同时利用夜晚时间下山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对敌斗争的群众组织。直至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支队伍才真正走出山林。

组织信任 多年从事机要工作

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位于南方数省坚持游击作战的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由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新四军军部于1937年12月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江烈涛所在的闽西南红军游击队集中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江苏抗日。

艺考

▲图片|新四军二支队全体抗日战士誓师大会合影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文书、 电讯、档案工作人员统称为机要人员,中央军委和各部队相继成立机要科。党中央十分重视机要工作,1939年2月在延安召开的技术人员晚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曾发表讲话说:“机要工作也是建造新中国不可缺少的工作”。因为有一定的斗争经验和文化水平,且历史清楚、政治可靠,江烈涛得到了组织的信任,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始终负责党的机要工作,历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机要员、机要组长、机要股长,苏皖支队司令部、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部、华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机要股长等职务。皖南事变爆发后,抗战进入最困苦时期,为了加强新四军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在刘少奇同志的提议和直接过问下,华中党校于1941年在苏北盐城创建。1943年江烈涛受组织派遣前往华中党校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整风学习。由于过去长期处在行军游击过程中,很难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到了党校后的江烈涛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问题等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课,以及抗战形势、军事斗争、政权建设、文化建设等课程,理论和思想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艺考

▲图片|刘少奇在华中党校上课

回到军区后他继续从事机要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历任华中军区机要科副科长、科长、机训队长,苏北军区机要科科长兼机训队长。1945年1946年在苏中军区第四分区政治部先后获得模范工作者和机关立功运动二等功表彰。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2月至1952年3月)江烈涛调往华东军区青年干部学校任教育长,负责教授和培训机要业务,为军队培养和储备青年机要干部。

艺考

▲图片|1950年5月15日华东军区苏北大队党委会,前排左二为江烈涛

卸下戎装 服务地方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国家从1950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军队进行整编复员。1952年3月,江烈涛从华东军区青年干部学校转业至安徽,继续为党和人民,为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艺考

▲图片|江烈涛转业军人证明书

1952年3月至1954年4月,他历任安徽省政府机要室主任、安徽省委机要处副处长。1955年调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任副主任兼机要室主任。戎马半生,军人底色永不褪。转业至地方后,江烈涛一如既往地发挥对党忠诚、积极负责、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凭借在部队时打下的扎实的机要工作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挑起机要工作大梁,在他的参与下,建立了政府部门完整的文书、机要、档案业务系统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党委机关要害部门人员的审查,肃清了过渡时期暗藏在政府机关中的破坏分子,加强了党委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纪律,推进了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艺考

▲图片|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任命书

1959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江烈涛调往安徽医学院任党委办公室主任,1960年5月起担任安徽医学院副院长。安徽医学院前身为东南医学院,多年来辗转上海、怀远、合肥三地办学,历经重重战火洗礼,饱受历史沧桑巨变。由于过去的制度不全,管理不严,人员变动频繁,伪政权档案、历史档案和大量无保存价值的一般资料混杂,文书、收发、档案等工作界限不清,失密泄密事件常有发生。江烈涛自调往安徽医学院起,便成立了保密小组,担任组长。之后学校成立保密委员会,他又继续担任主任委员,负责全院保密工作。在他的领导和带领下,全院多次开展文件清理工作,抢救收集了多年来散存于个人和部门的重要文件,同时对于以往积存的档案材料,有保存价值的进行分类鉴定、整理归档,无价值的进行销毁。通过这些工作,为学校分清了玉石,去除了糟粕,摸清了家底。为了巩固这些成果,他在学校实行文件、档案的党政统一管理。将文书收发室和文书档案室分开,在学校及附属医院设立保密室,成立保密小组,各总支、支部设立专职或兼职保密委员,建立了完整的组织机构。另外通过调整科研资料的机密等级,修订和改进文书、收发、印鉴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健全了制度建设,堵住了文件材料失泄密的最大漏洞。他还高度重视对干部、党员及广大群众的保密工作教育,将保密教育纳入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同时加强了机要人员政治审查和调整配备。在一系列举措的整顿下,自1962年起文件失泄密事件未再发生,行政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考

▲图片|安徽医学院副院长任命书

并肩战友,革命夫妻

1945年10月,江烈涛与江苏姑娘任何结为夫妻。这对革命伉俪,一个是出身底层,久经战场的战斗英雄,一个是来自书香门第,投身革命的大家闺秀。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年轻人,因为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走到了一起。

艺考

▲图片|1949年江烈涛一家三口在南京,前排左一至左三分别为任何、江晓淮、江烈涛

任何,1915年9月出生于江苏如东县双甸镇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为清末秀才,精通诗书,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早期留学日本,回乡后创办新学,首开女子上学的风气。受到家庭的熏陶,任何自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知识、书画技艺、歌舞特长样样不输于人。1931年8月任何从南通县立师范高中部毕业后,留在家乡的小学教书多年。抗战爆发后,避难于上海的哥哥家,并在当地的学校代课。

1941年5月回到家乡的任何加入了新四军队伍,同年10月在苏中军区二分区东台县由袁顺生同志介绍入党。历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团员、苏中军区二分区泰东县区妇女委员、宣教干事,泰东县公安局书记兼调研干事,东台县角斜区文教股长,县政府文教科督学,苏中军区四分区文教研究会队长,政治部文工团政治指导员,苏中军区一分区供给部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宣教干事,苏北军区司令部机训队政治指导员,华东军区青年干部学校宣传科副股长,华东军区直属政治部政教干部、政治协理员。

艺考

▲图片|1945年苏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在如皋城公园合影,前排左一为任何

艺考

▲图片|任何的胸章

1952年任何转业至安徽,历任安徽省干部疗养院总支书记,安徽省芜湖女中校长,安徽省教育厅督学,1961年11月起担任安徽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校长,安徽医学院图书馆主任,安徽医学院顾问等职。1983年9月离职休养,2012年6月7日逝世,享年97岁。

艺考

▲图片|1954年任何担任芜湖市女子中学校长任命书

艺考

▲图片|1957年任何在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结业后与毛主席及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合影,一排正中为毛主席,右15为任何

任何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和政治宣传工作。1941年苏中抗日根据地建成,加入革命队伍后的她利用文艺特长,寓教于乐,通过大唱抗日救国和革命歌曲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发动根据地的农民团结起来支援抗战。同时负责农村根据地文化教育,办班教学,培养基层骨干,为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打基础。1943年春,任何从东台县委调往县文教科,随后分配至三仓区中心小学。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当时任何所在的三仓区委设置了双套组织,甲种党组织为公开的党组织,乙种党组织则是隐秘的,在日军“清乡”造成破坏时维持党的各项工作。任何的身份既是三仓区小学的教师,也是乙种党组织区委书记,从事地下工作。身为党员和教育工作者,她常常研究如何打破旧的教育传统,发展和活跃根据地的教育工作,加强抗日民主教育,培养革命战争所需要的人才。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43年7月,任何调离小学,担任角斜区和李堡区文教辅导员、县督学直至抗战胜利,在此期间致力于普及小学教育和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抗战胜利后任何回到部队,长期在文工团和机要训练班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因工作出色,还获得过三等功两次。

1952年任何转业至安徽,继续从事着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多年来担任芜湖女中、安医护校、安医图书馆的领导工作。她重视师生的思想工作,在基层单位兼任党支部书记,始终保持着“三会一课”制度。还常常参加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给孩子们进行时政教育,即便退休后,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老人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91岁高龄时还在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党章和党的先进理论,被大家尊称为“马列老太”。2007年建党86周年时,92岁的任老亲笔写下了两千字的《理想信念颂》,表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对党的千秋大业、发展昌盛的热切关注,令人动容。

艺考

▲图片|江烈涛、任何关心下一代,与附小的孩子们在一起

艺考

▲图片|任何92岁高龄时写下的《理想信念颂》

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两位老人还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退休后江老研习书法,任老书写丹青,夫妇两人一起学习、欣赏、切磋,通过书画作品颂扬时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成为晚年生活的一大乐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具有自小便打下的艺术功底,任老发挥爱好和兴趣,卸任后专攻花鸟画,且造诣颇深,在安徽省美协主办的老年书画展览上多次入展、获奖。两位老人去世后,江家后人将他们的书画作品收集整理并出版了《任何书画集》,以示怀念。

艺考

▲图片|1989年春节江烈涛夫妇合影

艺考

▲图片|1995年7月江老在家中写字

艺考

▲图片|《任何书画集》及两位老人的部分字画作品

江烈涛、任何夫妇,一位长期从事党的机要领导工作,一位扎根教育和宣传事业,他们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克服重重困难,英勇战斗,多次立功受奖,为党的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服从安排,转业地方,深入人民群众,为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志同道合并肩前进的革命同志,也是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的人生伴侣。斯人已逝,历史长存。两位老人均已离世多年,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老红军楼也已斑驳,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安医建设奉献终身的光辉历史将永远为安医人所铭记。

(感谢江晓淮先生提供图片和资料)

往期回顾

陈应谦:矢志不渝,为国为民

薛兆圣:革命星火,点燃东南

曾国谦:救国救民,“医”路“谦”行

朱仲丽:初心如磐,忠诚奋斗八十载

任国祥:求实敬业,功勋卓著

马 丁:革命风骨,信念永固

李广涛:持勇思变,执著追求

陈 韧:碧血丹心,尽忠竭力

供稿单位: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

作者:吴 敏

责编:公惠玲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本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安徽医科大学-红星闪耀安医人┃红军楼1栋1号里的革命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