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风华安医记忆┃内迁!为了新中国!

安徽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九五风华安医记忆┃内迁!为了新中国!

编者按

从黄浦江畔到江淮之滨,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1926年肇始于上海,辗转三地,四易校名,至今已迈过了95个春秋。九十五载安医历史,是一部“弘毅担当”的奋斗史诗,是一幅“精医报国”的壮丽画卷,是一曲“康民济世”的恢宏乐章。我们开设【九五风华安医记忆】栏目,带领大家走进九十五载历程里的安医人和安医事,重温初心使命,弘扬安医精神,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贡献力量。

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之由来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安交通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以交大老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为国家和民族、为西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是在1955年。其实早在1949年,就有东南医学院从上海迁往安徽,五百余名师生听党指挥跟党走,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淮水之滨的小县城安徽怀远,后又迁往省会合肥,更名为安徽医学院,开创了安徽省第一所医学高等医科院校。这是一场文化和教育的迁徙征程,更是安徽高等医学教育自此崛起的崭新篇章。

艺考

图|1949年12月,东南医学院上海毕业同学会欢送母校内迁暨学生会告别大会合影

“黄埔汤汤,江淮浩荡。吾校巍巍,美名彰扬。仁爱事业,精诚至上。济世情怀,笃行无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疾病蔓延。为了挽救民族危局,医学救国热潮兴起,“医药之伟大任务,不仅在救人之生命,但须救国家之生命且更须救中华民族之生命。”国人自办了同德、南洋、亚东几所医科大学,因时局动荡学潮迭起,都遭遇到办学危机。

1926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的郭琦元先生受亚东医科大学的学生邀请,为提倡和激发国民学术上之真精神与真国民性之教育,5月29日,与汤蠡舟、缪澂中等共创东南医科大学,郭琦元为校长,缪澂中为教务主任,蔡和钦为辅导主任,刘之網、瞿直甫、夏慎初、汤蠡舟等为教授,汤蠡舟兼任东南医院医务长。1930年,校董会遵照教育部章将校名改为东南医学院。

艺考

图|1926年郭琦元校长创校宣言

艺考

图|东南医学院上海真如校区

此后在1932年 “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学校两次遭受日军侵略,办学艰难。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真如校区及沪军营总医院被炸毁,上海沦陷,郭琦元院长奔赴抗日前线,张锡祺教授临危组建校务管理委员会,学校转移至法租界萨坡赛路。1945年,郭琦元从大后方返回上海,与张锡祺等筹备在制造局路546号扩建校舍及医院。学校迁入新校区后,原萨坡赛路房舍全部改为附属东南医院。

艺考

图|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大门

东南医学院师生素有爱国爱民、追求进步的传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学生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东南医学院多名学生参加请愿示威活动,又组建“援黑救护队”。“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中,爱国师生组成“国难救护队”“中国红十字会战地服务团”和伤兵医院,不断为抗日救护贡献力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许多师生直接走上了抗日战场的第一线,副院长汤蠡舟任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副总队长,带领部分师生奔赴全国各地救死扶伤。更有朱仲丽、陈应谦、任国祥、马丁等杰出代表,不辞千辛万苦,奔向延安圣地,进行革命斗争。

艺考

图|1932年,汤蠡舟副院长任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救护队队长兼伤兵医院院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复兴计划,提出在真如重建,然而没有得到南京政府的任何资助,学校坚持自筹基金,自立创业,艰难地前进。终于在1949年5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红旗,解放了上海,也解放了东南医学院。从1926到1949年,东南医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共1180人,其中男生970人,女生210人。

艺考

图|1930年,东南医学院第五届毕业生照片

1949年,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等六大号召,号召上海各院校内迁,支援内地建设和发展,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东南医学院积极响应。1949年暑假期间,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崔义田来校参观,认为学校阵容颇为整齐,上海医学院校集中过多,可迁往内地,发展无限。附院院长汤蠡舟、吕运明教授等多次与华东局卫生部联系,一致讨论认为只有安徽省没有医学教育机构,内迁安徽是最适合国家的需要,随后组织内迁考察团前往安徽调查选址。经华东局卫生部与皖北行署商议,均认为迁往怀远最为合适,因该地交通便利,且有美国教会设立的民望、民康医院及淮西中学、培德女校等校舍可以利用。

艺考

图|1949年东南医学院《内迁计划书》

8月3日,第三次院务会议一致通过了内迁决议案,议决先行派员前往勘察院址,与皖北军区当局切实洽商具体办法后再行决定迁移日期。8月22日,召开第四次院务会议,附院汤蠡舟院长报告赴皖北视察院舍及与皖北军区当局接洽结果,明确学校内迁后任务为:一、教育医学专门人员(大学六年制及专科四年制)并协助政府训练医务卫生人员(办理各种短期训练班);二、组织研究机构协助政府培养师资及提高医学水平;三、协助地方政府推行公共卫生;四、筹设制造机构,制造疫苗血清及其它医药用品。8月29日,成立内迁筹备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公推张锡祺院长为主任委员,李祖蔚、汤蠡舟为副主任委员,下设财务组、装运组、接管组、修建组、服务组、联络组六小组,期间共召开8次内迁筹备会议。11月25日,函皖北行署请派员来沪主持内迁事宜,并接人于怀远。12月1日,学生会内迁组织之先遣队赴怀远进行接管。12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电告皖北行署“今后东南医学院的领导及建制归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处”。

艺考

图|1949年8月—12月东南医学院《内迁大事记》

艺考

图|1949年12月28日,《解放日报》刊登东南医学院内迁新闻

12月26日上午9时,东南医学院在震旦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了向上海各界话别会,同时举行了青年团员的入团宣誓典礼。12月28日0时45分,东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师生五百余人,乘专车内迁安徽怀远,担负起建设安徽医学教育和2300万安徽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天,《解放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进行了突出报道。1950年元旦,上海《大公报》上刊载的《中国大事年表》称:“1949年12月28日东南医学院内迁怀远,全体师生员工离沪”;《皖北日报》等地方新闻媒体也及时报道了内迁情况。1950年1月7日,第二批教职员工及少数同学抵远,同时借建新中学大礼堂与怀远各界举办联欢大会。9日起学院开始办公,附属医院开诊。16日,学生正常上课。

艺考

图|怀远时期东南医学院校舍

“不恋黄歇浦,却喜荆山麓”,一段听党指挥胸怀大局的山海情成就了东南医学院的新生,掀开了安徽高等医学教育的序幕。

内迁是东南医学院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内迁,是解放后上海**迁往内地的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响应“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推动沿海地区高校支持内地建设和发展,发挥了表率带头作用。这次内迁,使东南医学院成为安徽境内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为推动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开创安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安徽医疗卫生事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300万安徽人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多次说:“张锡祺教授来安徽,又组织动员了这么一大批医学专家来安徽,安徽的卫生事业必将因此出现重大转机,安徽卫生医疗事业有了这所高等学府,就大有希望了。”以内迁为标志,东南医学院迈入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发展之路。

艺考

图|1926年——1949年东南医学院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1951年5月华东卫生部、6月华东教育部先后批复,东南医学院取消董事会,由私立改为公立。1951年9月,东南医学院奉令迁往合肥,接管皖北人民医院,后选址得胜门外东南岗建设新校区。1952年10月1日起改称安徽医学院。1985年12月,安徽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艺考

图|1952年安徽省政府同意东南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批复

1926、1949、2021,上海—怀远—合肥,从东南医科大学到东南医学院再到安徽医学院到安徽医科大学。95年来,辗转三地四易校名,安徽医科大学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安徽省卫生健康体系的创造者和引领者,这曲折的前行路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剪影。从黄埔之滨艰苦创业到扎根江淮大地深耕厚植,学校始终与国家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 一代代安医人以医学救国为初衷,民族富强为要旨,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安徽医科大学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重担在肩,我们要大力弘扬“内迁精神”,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弘扬近百年安医厚重历史和先辈们的崇高精神,铸牢初心使命,奋力开启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新征程!

往期回顾

合肥第一所高校“大有来头”

以徽章见既往,从数字观安医

安徽第一所医学高校附属医院和它的多个“第一”

药理学家徐叔云教授:奋发有为,追求超越

带你回味校庆日背后的故事

AHMU校庆日:用最美壁纸为安医大祝福!

供稿单位: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

作者:张 芳

责编:公惠玲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本科院校-安徽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安徽医科大学-九五风华安医记忆┃内迁!为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