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现有在岗教师106人,具有正高18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26人(其中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6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1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建筑勘察设计大师2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院特聘、兼职教授5名,其中院士1名。
学院目前设有6个本科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土木与水利(含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建筑环境与HVAC两个方向)、资源与环境专业。2008年市政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下设13个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500余万元;1个国家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中心),1个省虚拟仿真教学中心。
2007年、2012年、2017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3次通过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认证。2009年、2014年、2019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连续3次通过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2019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4个省级科研平台: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室;1个研究所:地理信息与遥感研究所。学院是“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乡镇水务分会”、“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协会”和“安徽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依托单位。
学院在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形成了若干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我院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至 “十三五”攻关项目多项,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水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达18项。学院积极开展对外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密切结合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发展、海绵城市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低碳生态城区建设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先后承担了20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和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省级一流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数字化时代迫切需求的3S高新技术人才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IT领域以及各级信息管理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软件与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地图学、摄影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农业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大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WEBGIS应用与开发、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软件工程、土地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IT公司 、农业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热工、动力工程及低温制冷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低温制冷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等方面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自动控制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燃料及燃烧学、热工测量及仪表、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工业电炉、锅炉原理与设备、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制冷与低温原理、低温工艺与装置、压缩机原理、动力循环理论及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能源利用、动力机械制造、热电行业及相关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教学、科研、销售、管理等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与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和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制定能力,并能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锅炉与锅炉房工艺、暖通空调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燃气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工业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建工程基础、流体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与水文地质、水泵与水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经济、水处理实验技术、水质分析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市政管理与建设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水工业企业、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部门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工程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文与水文地质、水泵与水泵站、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污染实验技术、环境监测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机构、设计院和研究所、施工单位、企业环保部门、高等院校等部门工作。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够从事环境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以及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环境生态监测、环境生物学、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工程、恢复生态工程学、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景观生态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所、环境工程公司、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环境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以及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