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也会经历很多事。
我是一名大一新生,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是一名复读生。2018年,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以与本科线相差15分的遗憾落榜,那年我17岁,因不甘走上了复读这条路……
复读我选择了本地最好高中的复读部,说是复读部,其实就是老校区中的一栋专门给复读生上课的教学楼。我所在的班级有一百六十多人,环境可以用“艰苦”来形容。刚开学时,正值酷暑,一间容纳一百六十多人的教室,座位紧凑,没有空调,只有六个慢悠悠的电风扇,每一个人额头汗水都止不住地流,冬天更惨,只能跺脚取暖。
(媒体照片里的高考工厂)
犹记在第一节课班主任说过的话:“不复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初听此话,大家都笑了,但是,当2019高考前一天离校时,再听此话,确有一番深意。
我,普通家庭的普通女孩。活泼开朗,可爱善良(自认为哈哈),由于初中学习的不努力,中考成绩的不理想,进入了一所市重点的普通班读高中。在那个班级,我有幸结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大家趣味相投,可以谈天,可以大笑,那时的我,以为生活可以永远那么简单的快乐下去,直到高考的来临。
6月23日,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结果是以15分的差距无缘本科,滑入专科的行列。那时,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读一所专科学校,或者是复读。若是上专科学校,会相对轻松,少一些学业的压力,但在如今这个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下找工作会处于劣势。如果选择复读,就意味着我要改变学习态度,隔绝之前的环境,抱着再战高考必胜的决心重新的开始。
复读,于我而言并不仅是多消耗一年的时间,更是没有知心朋友的陪伴,独自一人面对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
几经波折,经过内心挣扎,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复读。
刚入复读班,刚开始可谓是带着之前高考的“耻辱”,满腔热血,一心学习。我开始一个人上学放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好景不长,不过半月,一百六十多人班级的沉重氛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由于之前底子差,老师的复习进度跟不上,成绩没有起色。一次次的模考,一次次的失败。让我的心情不再平静,失去了原来的锐气,我开始自我质疑,质疑自己当时的选择是不是错的,害怕自己会再一次成为loser。辛酸苦涩,心灰意冷,成为了常态。
很幸运,我遇到了鼓励我的同学,他们会在我独自一人面对成绩单时给我鼓励,会耐心的为我讲解我不会的题目和知识点,和我一起在高考这条路上并肩前行。高考过后,大家各奔东西,进入不同的学校,又开始各自的新生活,但那共同经历过的旧时光,定会永驻于每个人心底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作者的复读班)
毛不易曾在《盛夏》这首歌中写道“可时光啊,不听话,总催着人长大。”是啊,复读虽苦,在那一个个为未来奋战的夜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是心灵的成长。它让我变得懂事,知道想要什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就像鲁豫在她的《偶遇》中说的:“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来到大学后我更加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安信工我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住宿舍,第一次离开朋友家人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生活,第一次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与室友处好关系……我需要真正独立面对生活,学会社交,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在众多同学面前陈述自己的想法,独自一人在外生活把我从舒适圈里拉了出来,虽说出发前已经做好了面对重重困难的准备,但是课程的压力和各种各样的活动,都让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忙的不可开交。
作为成年人,单枪匹马,独自战斗,更是常态。越是难熬,越要靠自己。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也曾写到: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送给每一个踏过荆棘的你
文:朱宇涵
图:作者本人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李若楠
审核:咸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