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的国家英雄

安徽科技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隐姓埋名的国家英雄

安徽科技学院

怀

隐藏了几十年的国家英雄

美国曾在上世纪说过,全世界真正知道氢弹全部秘密的,从来不超过20位。而到了今天,可能只有寥寥数位,而就在2019年1月16日这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这屈指可数几人之一的于敏先生去世,享年93岁。

安徽科技学院

1月9日,人民大会堂,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万众瞩目下,89岁的核物理学家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听名字,看容貌,其并没有多少人认识他。而这也是于敏老先生第一次在公众前露面。

他自己也不习惯这样的场合,因为几十年都隐姓埋名,只和核武器“打交道”。掰指算算,这般抛头露面,于敏也就经历过两次。上一次是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23位获奖科学家发言。

安徽科技学院

氢弹理论的探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时的核大国对氢弹的研究是绝对保密的,要想从报纸或者杂志上找到关于氢弹一星半点资料完全不可能。因此,要在短期内实现氢弹研制理论工作上的突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面对美国的威胁,在美国和苏联的信息封锁之中,于敏临危受命,接受了这一任务。

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废寝忘食,昼夜奋战。然而,氢弹毕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一条条的途径被提出来,经过仔细的讨论和计算分析,又一条条地被否定了。直到一次于敏在散步中,突发奇想间提出了后来被称为“于敏构型”的氢弹基本构型,它是与美国提出的“泰勒·乌拉姆”构型各自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这种构型至今仍是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机密之一。目前已知能够控制核聚变并可以武器化的,只有美国的t-u构型和于敏构型两种,后者在小型化上甚至还要超出前者!

安徽科技学院

当年,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曾有不少人替于敏老先生感到惋惜。

他的一位老同事就曾说,对于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违背了他的爱好。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比较自由,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制任务性重,集体性强,意味着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常年奔波。而于敏自己却从未后悔。老先生说,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但我们青年还在。虽然在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全世界的核武研究都停滞不前,而美国近几年靠雄厚的财力和科学基础条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所以我们在缅怀老先生的同时,更应继续发扬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徐鸿亮

编辑:徐鸿亮

审核:汤帅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本科院校-安徽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安徽科技学院-隐姓埋名的国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