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从你我做起
随着网络的日益飞速发展,网络诈骗犯罪日益严重,那么我们该如何防网络诈骗呢!
网络诈骗
提早预防
JUNE
HAPPY
FATHER'S DAY
新生入学,新生相互不认识,总会有骗子利用这一点来冒充老乡进行诈骗,所以同学们要提高警惕!
网络诈骗现在是最寻常不过的了,电信诈骗是越来越多,也有很多的案例值得我们去看一看,学会分辨各种诈骗,保护自身利益。
案例一
央视网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由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宋振宁被电信诈骗案”,经山东省临沂市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于近日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认定,2015年7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上官某某、李某某等27人交叉结伙,形成相对固定的多个犯罪团伙大肆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发送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共计1600余万次,诈骗金额共计人民币1300余万元。其中2016年8月12日,上官某某等人冒充银行和公安人员电话诈骗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人民币1996元,同年8月23日宋振宁在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家中猝死。此外,公安机关还查明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等人还涉嫌盗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经营犯罪。
案例二
贫困女大学生被电信诈骗5万元学费 警方跨省破案!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安徽省凤阳县公安局成功侦破“8.25”大庙镇贫困女大学生被电信诈骗案件,打掉一个以发放危房政府补助款为名实施诈骗的电信诈骗团伙,抓获5人。8月25日,犯罪嫌疑人诈骗20岁女大学生49850元,对其造成极大的精神打击。
8月25日下午,凤阳县大庙镇发生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滁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小雪(化名)电话,以其家中危房改造政府补偿款到账的名义,诈骗小雪人民币49850元。小雪家庭贫困,被骗钱款是其借用婶婶家银行卡上的存款。巨额资金被骗,让她全家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小雪上大学的学费也没有了着落。
自9月2日起,根据线索,尤其是多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可能藏匿于福建省的情况,专案组先后辗转福建省的龙岩、泉州、南平等多个地市,行程达10000余公里。经过走访排查,一个以福建籍男子兰某某为主的电信诈骗团伙浮出了水面。9月11日、14日,专案组成功将兰某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
凤阳县局在开展案件侦破的同时,多次组织警察到小雪家中进行安抚。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小雪一家进行资助,共计捐款23000元。目前,兰某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其他涉案的犯罪嫌疑人正在全力抓捕之中。
我们应该提高自身防骗知识,不要被一点小利益而诱惑,失去自我,要记住,天上没有馅饼往你头上掉。
一起来学,防止被骗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或者利用网上购物的方式达成“不见面也行骗”的诈骗效果。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急于求职打工的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许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8.编造谎言,骗取钱财--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经常发现一些青年人假冒从外地来本地实习的学生,向你装出一副可怜相,借口与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失散,而学校又急电让其乘飞机返校,籍此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且屡屡得逞。有的还以学生发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钱治病为由,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也往往容易得逞。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 2017 年6月1日起已经开始施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积极提高自己的法律常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要是遇到诈骗,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防诈骗从你我做起。
图片/网络
文字/阮珺
编辑/宋海斌
审稿/张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