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1987年《巢湖师专报》第七期第四版,共1445个字,阅读需要6分钟。
▲巢湖师专时期表彰先进个人
还家
盼望已久的寒假终于来临了,韩冰该有多高兴啊!要知道这可是她第一次“衣锦还乡”。她是全乡仅有的一名女大学生呢。马上就要和亲人团聚了,韩冰怎能不高兴呢?
昨晚,在床上,她兴奋了一夜,脑海里不断涌现出一幅幅和家人团聚的幸福景象。现在,随着客车的颠簸,她有沉浸在对到家后种种美好景象的想象中。对,一到家,年迈的父亲一定会笑的合不拢嘴,母亲要是在世的话,那也是一样高兴的。哥嫂们虽然以前对我不怎的,但现在不同了,他们肯定会围着我咧着嘴笑呢,侄儿们呢?他们一定会抱着我的腿,叫道:“姑姑,有糖么?”哦,还有那亲爱的伙伴们,补习班还未放假,他们一定盼望着我的归来……
▲《还家》原文
颠簸了四个多小时,客车终于到站了。又步行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跨进了家门。父亲和哥嫂们围拢上来,小冰长,小冰短,问了一大堆。父亲那高兴的劲就甭提了,那八字须都笑成了“一”字…… 左问右问,问的韩冰都来不及答话。终于,她得空儿坐下来了,喝了口嫂嫂递来的茶,细述起自己这半年的生活来。她不紧不慢的说着,渐渐地,她觉得父亲的脸色沉了下来,邻居们嘴上也都挂着轻蔑的笑。这怎么啦,她惊愕地看着他们,讲话也小心起来。
邻居们走后,父亲终于发话了:“小冰,你怎么变成这样!人家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可你才离家半年,怎么连声音都变了,洋腔怪调的成什么样子,真太轻狂了!”
“小妹,你变得太过分了,哎……”哥哥也说道。嫂子则在一旁吃吃地笑
韩冰的心一下子凉了,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爸爸,学校强调我们要说普通话,我们要当老师就得这样,你怎么……”
“别说了!我不懂什么普铜话、普铁话。书都给你白念着!”父亲吼着,那神态就好像女儿给他带来什么奇耻大辱一样,而哥嫂们也不理解她。韩冰可受不了这些,她一下子冲进自己的房里,痛苦起来。“我有什么错?我有什么错?”她高声嚷着。她知道对一个一年去不了两趟城的父亲,道理是一时讲不通的。她没想到回家的第一个镜头竟是这样!这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的。
回家的第二天,韩冰带着一颗痛苦的心去拜访她的小伙伴们。这下可小心了,她同他们说话时,用的是地地道道的方言。她生怕他们说自己变样了,摆架子了。▲《巢湖师专报》第七期
“韩冰,你真好,还是老样子 ,可不象有的人进城不到一年就洋气了。”
“喂,告诉你,昨天我在街上碰到张伟了。吓,我简直认不出来了,穿的是夹克衫,牛仔裤,连讲话都撇起来了。”
“嗬,我看他是故意摆神气,以后他分回来,我看他还撇不撇。”
“韩冰,你可别学张伟那一套啦。”小伙伴们七嘴八舌,边说边开心地笑着。
韩冰可笑出不出来,她差点没哭出声来,心里就想打碎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真不是滋味儿。她似乎觉得他们的话就是冲着自己来。
她伤心,她更为同伴们伤心。难道你们就这样自甘落后吗?难道你们还想象父辈祖辈一样永远沉默在这山村?韩冰默默地想着。
写于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图片/网络
文字/曹先珍
编辑/吴青
审稿/张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