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组合作,首次实现了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该成果8月2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然而随着维度数的增加,量子系统的复杂度及操控与测量难度都指数增加。为了解决维度扩展问题,研究组在实验上设计出紧凑的光学分束器来实现光学分束与合束,并采用空间光调制器精确地对每一束光进行强度和相位调制。研究组还与奥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研究组合作,理论上给出了一种高效的高维纠缠态的认证方法。对一个32维纠缠态而言,完整的量子态层析技术需要进行一百万次测量(32^4)才能确定量子态的信息,而该方法只需要一千次测量即可完成。最终研究组在实验上实现了32维量子纠缠态,并测定其保真度为0.933。32维的高维纠缠态维度数创造了当前世界最高水平。
本成果为进一步实现各种高维量子信息过程和研究高维系统的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打下重要基础。
图1、上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图则展示了紧凑的光学分束器以及利用空间光调制器进行调制的过程。
图2、纠缠态保真度随维度变化曲线。理论模拟结果展示了实验方案的可扩展性。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2767.htm
02
中科大超导研究团队在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实验室陈仙辉、吴涛等人组成的超导研究团队近日在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在有机离子插层的二维层状铁硒基高温超导体中揭示了由二维超导涨落导致的“赝能隙”现象,为研究铁基超导材料中的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关键性的实验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8日以“Preformed Cooper Pairs in Layered FeSe-Based Superconduc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物理学知名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5, 097003 (2020)]。
陈仙辉、吴涛等人组成的超导研究团队首先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插层的二维铁硒基高温超导体(TBA)xFeSe(TBA为四丁基铵的缩写)中证实了在超导转变温度(Tc~ 43K)之上的确存在显著的“赝能隙”特征,其“赝能隙”起始温度大约在60K左右。随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各向异性的抗磁性和能斯特效应两个实验方法证明在上述“赝能隙”温区存在明显的二维超导涨落特征。综合上述各种实验结果,最终断定在该铁硒基高温超导体中存在由二维超导涨落导致的“赝能隙”现象。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2752.htm
03
中国科大首次解析人类与非人灵长类恒河猴视网膜衰老分子图谱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吴倩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题组合作发表了“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tlas of the aging human and macaque retina”论文。该工作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类及非人灵长类恒河猴视网膜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了人类与恒河猴视网膜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异同,并建立了人类及恒河猴视网膜衰老的分子图谱,发现了人视网膜在衰老过程中细胞组成改变及关键分子特征。该研究为治疗和干预年龄性相关视网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文章于2020年8月25日在线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视网膜衰老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不仅系统解析了人视网膜中多种细胞类型在衰老进程中分子特征,而且揭示视网膜衰老呈区域性和细胞亚型特异性演变。该研究为延缓视网膜衰老提供潜在干预靶标,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年龄相关性视网膜疾病提供全新思路。
详细阅读:
http://news.ustc.edu.cn/info/1055/72713.htm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推荐阅读
给你一个爱上锻炼的理由——by中国科大中区体育馆
中国科大6人获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名单来了
恭喜!我校代表队在2020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地区赛中获得特等奖
中国科大2020级本科新生入学须知,请逐一查收学校的暖心~
中国科大2020级本科新生群汇总,欢迎新同学加入!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