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两会”教育信息服务专栏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2年安徽省“两会”教育信息服务专栏

2022年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安徽省“两会”教育信息服务专栏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为做好省“两会”教育新闻宣传和信息服务工作,展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自今日起,省教育厅官微就相关热点关切话题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努力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01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2021年,我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的决策部署,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多措并举,协同联动,稳妥有序推进“双减”工作。

一是健全分层调度推进机制。建立由省委副书记任总召集人、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总召集人,28家省直单位为成员的高规格省级专门协调机制,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或协调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赴各市开展两轮全覆盖督查,定期进行视频调度,并对进度缓慢的地市进行约谈;督促各市及所辖县(市、区)比照省级建立专门协调机制,分级调度通报,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建立“1+N”政策保障体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级“双减”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和进度要求;省直各有关部门出台课后服务、作业管理、“营改非”、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及审批流程、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政府指导价等40余份配套文件,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

三是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优化课后服务,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一地一策”“一校一案”落实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帮助家长解决难以按时接孩子放学问题。聚焦强化作业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出台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作业规范要求,分学科研制作业设计指南,并将作业管理纳入规范办学行为检查、责任督学日常监管内容。聚焦提高教学质量,出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落实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备课质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等12条措施;统一组织4200多名优秀教师录制10028节优质线上课程,实现义务教育学段、学科、教材全覆盖;组建专家教师团队,开通“名师答疑”“在线教研”等栏目,为师生提供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实现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聚焦培训机构治理,实施“四个一批”工作路径,即加快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注销压减一批;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培训广告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停业整顿一批;加强与培训机构面对面交流,引导转型一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减少学生校外培训需求,主动关闭一批。聚焦治理成果巩固,会同政法、民政等部门研制《关于做好网格员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巡查工作的通知》,会同网信等部门研制《开展线上巡查专项行动打击违规学科类培训的工作方案》,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坚决防止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解读“双减”政策,通过开展家校共育课堂、组织教育系统专题培训等方式,凝聚减负共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双减”的决策部署,按照“持续用力、巩固成果、消除盲点、提高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水平,扎实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治理,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02

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智慧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在全面建成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一是智慧学校总体规划清晰明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智慧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明确工作方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构建以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为支撑的“5+2”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统筹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计划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

二是智慧学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分担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教育相关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智慧学校建设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建立起政企合作“共建共管”模式,所有权、监管权、应用权在教育,建维事务在企业。针对农村教育仍是教育发展“短板”的省情,我省优先推进乡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将智慧学校建设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到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5728所,累计覆盖率达100%;建成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2432所,累计覆盖率达94.12%(其中原贫困地区已实现全覆盖)。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蚌埠市成功入选。

三是智慧学校应用质效显著提升。坚持建设与应用并举,建立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监管平台,并将培训及交流展示活动纳入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国家教育管理系统及自建省级管理系统作用,支持基础教育关键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变,促进各地各校利用大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决策。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接续开发、稳步输出,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录制的5033节优质线上课程基础上,继续组织录制5264节义务教育线上课程。截至12月20日,全省智慧课堂累计开课730万余节,在线课堂累计开课超104万节;各地累计培训教师和技术人员超12.25万人次;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资源存储量已达600TB。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聚焦办好公平而又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完成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强化智慧课堂管理。围绕“应用层功能拓展、平台层能力升级、基础层硬件扩容、网络层安全强化”四大方面对智慧学校省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提供更多便利。以深化应用为驱动,抓好教学应用培训,深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促进提质减负,因材施教,推动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03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职业教育围绕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逐步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培优的格局性转变,安徽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全省共有职业学校330所(高职75所、中职255所);在校生142.2万人(高职63.1万人、中职79.1万人),在校生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11位、第5位;年均输送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近50万人;近三年(2019—2021年)直接就业(不含升学、入伍等)的毕业生中,76.20%的高职专科毕业生、64.42%的中职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是明确实施路径,加快提质赋能步伐。在全国率先启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教育部与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安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把我省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示范区、技能型社会的标杆区。在全国较早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9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大会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工作,部署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部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安徽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我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技能安徽基本建成。

二是夯实发展基础,优化职教布局结构。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开展“市统筹县整合”管理体制改革。夯实市级政府统筹权,压实市县政府主体责任,推进县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开展中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近五年全省撤并转“小散弱”中职学校119所,校均办学规模由2033人增加至3103人。统一规范各类中职学校类别名称。并在学费标准、编制标准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实现政策统一。建立全省统一的中职网上招生录取平台。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录取全部纳入平台,打破生源封锁,规范招生管理,缓解部分区域和学校招生难。出台省级升级版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开展分类达标和示范建设,首批认定6所优秀、71所合格中职学校。达标示范建设产生广泛积极拉动效应,涌现出一批占地300亩、在校生超过6000人的优质中职学校。六是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三年高职扩招28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实现量质齐升。

三是聚焦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坚持项目引领带动。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培育9大工程670个项目,引导地方整合资源、特色发展。实施中职学校质量提升工程,39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优质校。坚持产教融合驱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产业、就业“三业联通”,新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点1992个,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97%以上。遴选省级201家产教融合型企业、281家校企合作示范企业和示范学校,合肥市、科大讯飞分别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企业。坚持内涵发展拉动。推进“三教改革”,1所中职、1所高职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职学校获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高职院校获奖率82.3%,金牌数及获奖率均处全国第七,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瞄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为打造“三地一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是聚焦类型特色,优化纵横畅通的职教体系。纵向贯通方面。夯实中职,实施中职学校达标示范工程和“双优计划”,确保2022年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做强高职,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创办1至2所职业本科高校,力争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10%;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完善我省“职教高考”制度,推动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一体化办学、衔接式培养。横向融通方面。实施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建设安徽省“学分银行”,推进各类教育之间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是聚焦提质培优,深化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实施“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公共服务建设”六大工程。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3),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突出教师素质、教材改革、教法创新重点,以“岗课赛证”引领“三教改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一批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发适应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和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聚焦制度保障,硬化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提升职业学校治理水平。完善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持续开展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推动职业学校切实发挥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推动修订《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系统构建符合安徽实际、具有类型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完善省、市、校三级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激发技能安徽建设活力。加大职业教育督导考核。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04

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纵深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我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8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相关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推进会、第五次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第2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是激活育人主引擎。突出政治引领。省委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将高校思政工作作为省委巡视、综合考核、书记抓党建考核和政治监督谈话的重要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出台《安徽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安徽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分类管理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成立4个省级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每年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强化整体推进。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建立五育并举长效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行项目驱动。连续4年设立“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党建和思政工作进学生社区、思政创新项目、中青年骨干队伍、思政课教研团队等8类473个项目。分四批推进“三全育人”试点建设,试点高校、试点院系分别增至69所、108个。

二是拓展育人主渠道。办好思政大课。制定《安徽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实施方案》,在重点马院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展全省高校系列精品示范思政课建设,打造50堂思政课“精彩一课”,汇聚600多个教学视频。建立6个思政课同城联盟,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备课机制,常态化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讲好思政金课。推动“一省一策”特色思政课建设,开展“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活动30余场。推动10余所高校建设思政课VR课堂,邀请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等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大课”、“四史”思政大课,学习人次超400万,浏览量1.61亿次,评论617万条。聚焦网络思政。率先建设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上线运行以智慧思政课、教育新媒体联盟暨舆情分析、智慧资助等为核心的“5+N””管理平台,形成全场景应用体系。完成教育新媒体联盟16个地市和100所高校的新媒体接入,连接节点近千个。增建“全网舆情分发”平台,形成教育舆情闭环处理。建强网络思政队伍,组建122人思政英模大师师资库,建立“全省网评员”“网宣员”队伍。

三是建强育人主力军。配齐队伍。印发《关于切实抓好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配备工作的通知》,3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队伍配备,建立省级数据库,动态实时掌握队伍建设情况。与“3·18”座谈会召开前相比,全省专职思政课教师增加1254人、专职辅导员增加2301人。强化培养。依托3个省级培训基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思政骨干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超1万人次。持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累计培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7人。开展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评选10名省级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省级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入选全国高校最美辅导员。落实待遇。联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安徽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人均不低于1000元/月的标准设立岗位津贴。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聚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成果宣传推广,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品牌效应,奋力开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境界。

-END-

来源:安徽教育网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教育考试-安徽教育考试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安徽省教育厅官微-2022年安徽省“两会”教育信息服务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