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梁方平出生在湖北咸宁县梁杜垅这个村湾,1951年他响应祖国号召,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梁方平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刻苦学习、锻炼自己,成长为了能读书看报的有文化战士。1957年,在退伍复员的大会上,部队首长讲话说:“你们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帝野心狼的保家卫国英雄,现在退伍复员了,回到家乡不能以功臣自居,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落后,你们回到地方退伍不褪色,一定要带头发展经济,要记住自己永远是志愿军战士。”
梁方平记下首长的话,复员后他被安排在咸宁县人民政府工作。他回到家里,七年阔别,家里还是那个老样子,没有多大的变化,农村生活依然贫困。部队首长的话在他耳边回响。他心头一亮,竹子年年产笋,市面上销路不愁,山上又有自然的竹种,村湾有荒山千亩,假如都发展成竹林,那可真是金山银山。社会主义等不来,穷则思变,就是要干。他走东串西把想法跟大家说了,大伙都畏难,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当时大队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把计划和想法跟县委书记和县长谈了,书记和县长说这是个长远的经济发展计划,可以先搞实验,逐步推广。他又找林业部门咨询了农村传统栽竹成活率不高、生长缓慢的原因,明白了要按科学技术要求去做。
于是,梁方平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在铁匠铺打了许多锄头,拉开了栽竹的序幕。梁方平在朝鲜战场上是坑道兵,是部队有名的铁膀子。在野外作业,空气新鲜,跟挖坑道相比起来困难要小得多,就这样每逢星期天他连夜步行赶回梁杜垅,天一亮就去挖山栽竹。后来梁方平又想,这样在路上来回跑还是不划算,于是申请回家务农,利用早晚时间挖山栽竹。岁岁年年如一日,梁方平挖了这山挖那山。九年过去,到1966年他栽了300余亩楠竹。最先栽的楠竹已经开始砍伐,成了队上的主要经济收入。梁方平将当年部队首长的讲话,牢记在心,执著了一生,奋斗了一生。
来源 | 学习强国
编辑 | 何文倩
审核 | 王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