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五位一体”谱华章(70、71问)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党史|“五位一体”谱华章(70、71问)

党史学习教育今天

收录于话题

#《学习问答》37个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期内容为本书的第五章“‘五位一体’谱华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第七十、七十一问。

70.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丢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2020年4月,一部由西方媒体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用59分钟的时长,讲述了“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59岁人生,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该片推出后,很快引起广泛关注。1000多年过去了,杜甫和他的诗歌在世界上仍然圈粉无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为什么仍然需要继续传承和大力弘扬呢?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仅有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还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虽遇到过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厚植根基、站稳脚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古往今来,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往往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中华民族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比如,盛世大唐国富民强,中华文化魅力远播,那时候通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都城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在新时代,只有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思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要做好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推动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知识链接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个魂不能丢,这个命脉绝不能割断。我们要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71.为什么说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2014年10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群英荟萃、少长咸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文艺工作者畅所欲言、坦陈己见。有与会者直言:“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样的作品是有经济效益了,但是社会效益呢?”针对文艺领域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精神,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奉献时代,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出重要贡献。2018年,我国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不少知名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都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优秀代表。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的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等等。这些现象警示我们,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艺繁荣创造了条件,但是文艺也可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发生偏差。必须坚持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绝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几十年来,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迎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社会主义文艺是坚持社会效益为先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记住乡愁》、《我和我的祖国》、《山海情》等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离不开坚毅执着与创作定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人得了“浮躁病”。有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浮躁的动机是追名逐利,表现是急功近利,背后就是在权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产生了偏差,资本逻辑侵蚀了创作逻辑、市场标准取代了艺术标准。其实,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向来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文艺工作者要明大德、立大德,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习言习语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要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新实践,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觉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进行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文艺创造,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专科院校-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党史|“五位一体”谱华章(70、71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