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诊改”?即诊改制度的内涵是什么?
答: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诊改”。诊改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教职成厅〔2015〕2 号)
02
诊改的依据是什么?
答:国家下发的重要文件:
①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
②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
③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高〔2016〕11 号)
④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 号)
⑤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职教诊改〔2018〕25 号)
⑥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20〕42 号)
03
“诊改”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十六字方针。
04
诊改的目标(重点)是什么?
答: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诊断与改进,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05
诊改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答:诊改工作按照质量生成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展开。事前建立目标、标准,事中对数据进行监测、预警,事后实施诊断、改进。
06
诊改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强调自我、融入过程、重视研析、追求常态。
07
高职院校诊改的任务什么?
答: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即数据平台)、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教职成司函〔2015〕168)。
08
“诊改”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①自主诊改。高职院校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学校质量年度报告。自主诊改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参加。
②抽样复核。复核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抽样复核。
09
诊改的实施主体是什么?
答:宏观上:从国家层面说,诊改是由学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主体。
中观上:学校层面由办公室牵头负责,各二级单位具体负责;专业和课程层面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各二级教学单位具体负责;教师层面由组织人事处牵头负责,各二级教学单位具体负责;学生层面由学生工作处(部)牵头负责,各二级教学单位具体负责。
微观上说:专业层面由专业团队负责;课程层面由课程团队负责;教师层面由教师个人负责;学生层面由学生个人负责。
10
什么是诊改“双引擎”?
答:①文化引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现代质量观。
②机制引擎:自我激励机制、考核性激励机制、联动机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