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
欢迎收听今天的《时代新声》
我是主播周周,我是主播八喜
时代新声将会带领大家了解
新时代里涌现出的时代先锋、党员模范
为大家讲述
发展路上的英雄伟人和感人故事!
本期节目为大家讲述
航天人陆元九的感人故事
1920年,陆元九出生在安徽省滁县的一个教员家庭。地处江淮之间的安徽滁县,风光秀丽,自古文化发达。陆元九的父亲当时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员,作为少有的知识分子,他十分注重子女教育,常用“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教育陆元九要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家庭的书香氛围给予了陆元九良好的熏陶。1937年11月,陆元九被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录取,成为中国本土第一批航空技术大学生。
求索报国曲折多艰。1937年,适逢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求学路途多艰。陆元九刚刚报考大学,就传出了北平发生“七七事变”的消息,不久后,日军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而在这时,已从南京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向陆元九发来了开学通知书。
炮火中,他和同学们只能在山顶上搭建的简陋平房里上课,有时为了躲避空袭,不得不四处辗转,跑到防空洞中学习。即便在如此困难而危险的情况下,陆元九依然发奋苦读,丝毫不减学习热情。作为中国本土第一批航空技术大学生,陆元九不仅修习了航空工程的专业知识,还自学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设计等相关课程。
与陆元九胸怀的理想相比,研习期间或多或少的磨难,都只是人生路上的小插曲。就如罗家伦当年所说:“敌人可以炸毁的是我们的物质,炸不毁的是我们的意志。”
毕业后不久,陆元九在工作之余,不忘认真学习、夯实自己,最终考取了公费留学的名额,成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
抱着“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态度,陆元九另辟蹊径,毅然选择了陌生的仪器学专业,师从德雷伯教授。在这位有着“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之称的导师手下,研究当时前沿尖端的“惯性导航”。仪器学专业,难度大且课业繁重,不少外国学生都对此望而却步。踏实勤奋的陆元九却迎难而上,在两年时间里,始终保持专业第一,也成为德雷伯教授唯一的博士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从大洋彼岸的东方传来。自豪,振奋,眷恋,对于祖国故土的强烈情感,令他燃起回国的念头。为了尽快摆脱因工作涉密而产生的对回国的诸多限制,陆元九从航空工程系转到土木系,后又离开土木系到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投身民用科技研究。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让美方加强了对留学生的控制,陆元九被强制留境,不予回国。在此期间,美国当局还多次施压,向陆元九提出加入美籍的要求,对此,他置之不理。
转机出现在1955年,经日内瓦大师会谈的促成,中美达成协议:中方将释放美国战俘,以此为条件,美国将取消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法令。但由于彼时中美没有建交,陆元九仍然无法直接回国。1956年,在印度大使馆的帮助下,他与家人终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956年,陆元九回国后,便投身于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工作中。在工作上,他作风严谨不苟,常常反复叮嘱大家:“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如果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 熟悉陆元九的人都评价他“个性倔,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严”。凭借着这股倔劲,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在经年累月的探索实践中,著成《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一书,推动我国技术的发展。
由此,装备上惯性导航系统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作,将不再受地方限制、不依赖任何环境、不受任何干扰。
2021年6月29日,陆元九在人民大会堂被颁授“七一勋章”。终其一生的奉献,令陆元九荣誉加身,作为中国航天自动化科技开创者之一,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万里归来,矢志报国,与无数跃跃欲试的知识分子一样,陆元九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真才实学。正如陆元九所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把毕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
来源 | 《纸条》APP
主播 | 李梦龙 许光辉
剪辑 | 李梦龙
编辑 |段文静
责编 |周志昊
审核 | 林燕
-TheEnd-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AN 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
大学生新媒体工作室
指导单位 | 党委宣传部 微信号 | ahgbys
投稿邮箱 |agydwxcb@163.com
喜欢可以留言并转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