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锋 | 刘安国:举传承红色基因大旗 担脱贫攻坚使命

徽商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脱贫攻坚先锋 | 刘安国:举传承红色基因大旗 担脱贫攻坚使命

融媒体讯在罗汉山村,人们经常看到一个个子高高、带着山东口音的中年男子,在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线、在扶贫产业加工厂的车间、在群众从事生产的田间地头、在贫困群众的家中,嘘寒问暖、促膝谈心,出谋划策。他,就是选派到北浴乡罗汉山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徽商职业学院物流系党总支书记刘安国。

徽商职业学院

罗汉山村位于皖鄂两省交界的罗汉尖山麓,罗汉尖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涌现出朱育祺、朱赛英、吴应典等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他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为建立和巩固罗汉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在宿松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罗汉山村总支书记朱留安说,作为扶贫人,刘安国和驻扶贫工作队,把拓展农村发展新思路和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时刻贯穿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他告诉村两委干部,我们不是简单地扶贫,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光荣革命传统才是根本意义。革命老区的振兴不能只盯经济发展账,要饮水思源,始终不忘初心。

扛起传承红色基因大旗 担起脱贫攻坚使命

刘安国时刻以推进革命老区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振兴为己任,因地制宜地明确了“红色、生态、旅游”的扶贫开发思路。为此,他充分利用罗汉尖红军营地旧址,挖掘开发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提议并主持了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带领作为鄂豫皖革命老区的罗汉山村,利用“红色”文化谋求乡村振兴之路。

他大胆决策,从编制规划,跑项目、筹集建设资金,到工程建设,以及红色文化素材内涵的挖掘、提炼和升华,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如今,罗汉尖红色文化广场、铜浮雕红色文化墙、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罗汉尖革命历史陈列馆等,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纪念馆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开馆,对外开放,当年接待近200余批次、3000余人参观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获得广泛赞许,为社会各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承提供了较好的基地和平台。

徽商职业学院

2019年12月,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弘扬,丰富和完善罗汉尖革命根据地有关史料。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他发起成立红色罗汉尖论坛,举办首届罗汉尖红色文化研讨会。组织了以专家、学者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为主题的“首届红色罗汉尖论坛”,进一步探索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目前,刘安国正在全心实施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期建设工程,全面展现罗汉尖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以推进罗汉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让老革命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徽商职业学院

以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主载体的罗汉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团安徽省委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安庆师范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安庆军分区国防教育基地、徽商职业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发展产业促脱贫

在做好常规的扶贫工作的同时,刘安国千方百计谋划产业发展,建设罗汉山竹制品加工厂,积极联系学院与罗汉山村共同出资60万元建设了罗汉山村竹制品加工厂,包括600百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机器设备,让贫困户参与务工及带动服务业发展。

加工厂自2019年7月底投产以来,共吸纳罗汉山村10余个村民进厂务工就业,人均收入2500-3000元/月。至去年底,不足半年即消化村民毛竹375万斤,收购价值90万元;当年实现产值262万元,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使村民及贫困户通过就近务工、毛竹砍伐、原材料运输、加工、产成品外运、生活服务等形式,增加了收入。在加工厂就业的11个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约20000元,有力地推进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

徽商职业学院

在刘安国坚持不懈地努力下,罗汉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258户、909人,贫困发生率32%,到2017年完成村出列,到2019年底,只剩余3户6人未脱贫,脱贫发生率降至2%。

北浴乡党委书记李方中告诉笔者:“在刘安国同志的谋划下,罗汉山村经廖河到罗汉尖的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形成,参观及旅游群众络绎不绝,农副产品外销渠道畅通,贫困户增收渠道多元,使这个曾经是宿松县最边远、最偏僻、最贫困的山村,已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推进罗汉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讯员 虞太文)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专科院校-徽商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徽商职业学院-脱贫攻坚先锋 | 刘安国:举传承红色基因大旗 担脱贫攻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