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历代饮食器具

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式和烹调方法千变万化,地方菜系各具特色,历代的饮食器具品种繁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从五十多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最初的食器,到以后历代发明的以青铜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式和烹调方法千变万化,地方菜系各具特色,历代的饮食器具品种繁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从五十多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最初的食器,到以后历代发明的以青铜、铁、陶瓷等制成的各式饮食器具,当中可以窥见不同烹调技法的问世。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美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伴相依的关系。并且,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约60万年前——1万年前)。这时期的人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食物不加调制,直接生食。后来人类逐步学会了人工取火熟食,更逐渐掌握了采用石板和石子作为传热炊具的间接烧烤技法,及发明用水煮的方法,大大改进了饮食的素质。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千年前)时的进食方式一般是席地而坐,环火而食。这时期亦见证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诞生。农业的发展使古人定居下来,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促进了淘器的发展。从早期造型简单的淘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反映了当时水煮、汽蒸的烹饪方法问世;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

  及至夏、商、周、春秋战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时期,中国的饮食生活的基调和格局初步奠定,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膳食结构和主副食体系形成,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还产生了烹调理论及膳食养生的论述。这个时期更出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份食单,包括周代的“八珍”和战国《楚辞·招魂》中罗列的一席酒菜。

      这一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青铜酒器更是商代最具代表性的食器。鼎及簋为夏、商、周时期最盛行的食器,器型风格厚重,繁缛纹饰中具有神秘、狞厉美的特征,与战国时期蕴含纤巧、活泼及清新风格的漆木制食器有天壤之别。

      秦、汉(公元前221——220)时期,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达,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交流,加上温室种植技术的发明,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饮食内容。铁制炊具在汉代开始使用,常见的食具有釜、甑、碗、盘、杯、壶、盒、罐等日用器,以及用于烧烤肉串的烤炉、蒸食的蒸笼,饮茶的托盏,以及具有异域色彩的银器、玻璃器皿等。

      魏晋南北朝(220—581)时期,制瓷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质量较高的青瓷。

      于隋唐、宋元、明清(581——1911)时期,随着水陆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大批城市兴起,酒肆饭店也随着市场的兴盛而日趋发达,促使国内各民族饮食文化频繁交流,更衍生出大量且多样化的美馔佳肴。高型家具的出现和普及也改变了中国自古以来席地而食的生活习俗。众人围坐共同进食的合食制已取代了传统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食器的发展方面,瓷器逐渐成为最普遍的食具,除大量生产,更运销海内外,其质量及制作工艺也日趋精美。这一时期的食器分类越来越细致,茶具、酒具已经从传统食具中独立出来,瓶类实用器逐渐发展成精致的陈设品;而常见食具中以碗、盘、瓶及壶出现最多变化。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化艺术-传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历代饮食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