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回族节日

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回族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民族节日与宗教节日合二为一,主要有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圣诞节,又称圣纪,为回族人民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的节日,时间为教历3月12日。庆典

传统文化

      回族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民族节日与宗教节日合二为一,主要有圣诞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圣诞节,又称圣纪,为回族人民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的节日,时间为教历 3 月 12 日。庆典在**举行,全体回民参加,由阿訇诵读《古兰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业绩,然后参观**、聚餐等。

      开斋节,教历 9 月为斋月,全月封斋,至 10 月 1 日开斋。此日,穆斯林男女沐浴更衣,然后到**参加会礼,诵经、礼拜后到坟山游玩,最后探亲访友。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忠孝节,时间为教历 12 月 10 日。此日,回族群众举行早斋戒,然后到**举行会礼,最后宰牲聚餐,并祭献、诵经,纪念圣祖易卜拉欣。


传统文化

      回族节日中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不仅是回族的节日,也是中国十个穆斯林民族共同的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的希吉来历计算的,也就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人还是小孩都过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封斋,但照样过开斋节,为了充分实现开斋节的意义,建议广大回族同胞们尽力做到封斋、开斋,除了遵守主命外,不仅对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精神和意志一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

      回族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民在节日期间,一般以**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訇宣讲“瓦尔兹”,掌握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

      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伊斯兰教历分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现在回族多用太阴年计算。

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我国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回民则称为叫“小尔德”。与古尔邦节、圣纪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我们习惯称为“莱麦丹月”。由于回历是纯阴历,所以开斋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为什么要封斋呢?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民有的到**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立刻向本坊阿訇报告,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现在,绝大多数回族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但是,由于回族中的教派不同,门宦不同,加之又分散在全国各地,入斋的时间也不完全都是这样。有的地方主张自己亲自看见月牙儿才行,别人报告的不算;有的地方主张提前入斋。还有一些地方,不看新月,这就是老初一派、老初二派和老初三派。不论入斋和开斋的时间—样不一样,封斋都要够一个月,这是一致的。

      入了斋月,男满十二周岁、女满九周岁以上的回民,符合封斋要求,也叫把斋或闭斋。理智不清的、小孩儿、老弱有病的以及妇女月经期和产期都不封。

      在入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点)的寺师傅,站到**的梆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劳,走街串巷,挨门逐户地敲打,催醒入睡的人赶忙起来,洗手、洗脸、漱口,做封斋饭。

      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暑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不许在斋戒的期间,大量过分地漱口,呛鼻子,更不许口噙水果糖之类的食物。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坚决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若有人为了滋补、壮阳、麻醉等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在斋戒期间行房事、遗精(梦遗除外)等都算是破斋,这一天斋也就无效了。

      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然后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前定”和“高贵”之意。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因此,在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吃完饭,可以到**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土尔”钱,即交纳课税。
  
      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有的甚至认为是白封了一月斋。因此,一般都愿意履行这种义务。

      斋戒期满,就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开斋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民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表演武术;保定一带的表演摔跤或举行比赛;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传统文化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参加宰牲者的条件

  宰牲者应是穆斯林居家者(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身在他乡的穆斯林不必宰;可自己亲手宰牲,也可请他人代宰;驼、牛可合伙宰,最多不超过七人。合作者中如果有人是为了用肉,或者不是穆斯林,都不可以。

 

宰牲的时间

      伊斯兰教法:在这三天内许可屠宰牲畜﹐举意为真主奉献。屠宰的牲畜限于羊﹑牛和骆驼。屠宰的时间必须在节日会礼之后。

      (会礼之前的屠宰是为自己食用,而在会礼之后的屠宰是举意为真主做的完美牺牲,完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圣行。)

      最佳的日子是宰牲节的当天,也可推迟到第二天和第三天。

牲畜的年龄

      宰牲的种类分四种: 驼、牛、绵羊、山羊。公母都行,牛过两岁,驼过五岁,羊过六个月即可。

      先知穆圣说:“不要屠宰老迈的牲畜做牺牲,万不得已时,可以屠宰六个月以上的母羊。”《穆斯林圣训集》


牲畜须健康 样貌不全者不宰

      用作牺牲的牲畜必须健康完美,独眼﹑拐腿﹑伤角(深及脑壳内部的)和消瘦有病者为四不全。( 先天无角的羊、牛可用;体形较大的不足年限,如果放进足年限的牲畜群中相差无几,可以用。)


      先知穆圣说:“凡有这四种残疾的牲畜不许可用作牺牲,独眼、拐腿与伤角者必曾受伤,消瘦无肉者必有疾病。”

      另,怀羔的不宜用。

      总之,我们应选体态成熟健美的牲畜。根据圣妻阿依莎的传述﹐“高贵的先知选择了一头有双角的公羊作牺牲﹐那头羊身上有黑斑﹐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吃宰牲肉的期限

      由伊本·欧麦尔传述,穆圣曾讲:“宰牲之肉,你们只能吃三天。”(《布哈里圣训实录》)

      但这不是绝对的禁止,而是要宰牲者将一部分肉送给需要者吃。安拉至知。”(《布哈里圣训实录》)第二段圣训,也就是第二年的宰牲节,穆圣则允许人们自已吃,用来款待他人,还可以储蓄一部分,并说明去年那样做的原因是人们普遍饥饿。

      穆圣在第二段圣训中,把宰牲肉分为三份:一份自己吃,一份用来款待他人,一份储备留用。安拉说:“你们可吃那些牲畜的肉,并且应当用来款待困苦的和贫穷的人。”(22:28)

      互相祝福:穆斯林相见﹐以“尔德节吉祥﹗”(尔德.穆巴拉克)互相互相祝贺。还可以说求按拉接受我们的善功和你们的善功.


节日可嘉的行为

      根据圣训(先知穆圣的指导)和圣行(先知穆圣的示范行为)﹐节日的礼仪类似﹐包括以下若项:        
    1﹑黎明前起床。
  2﹑作晨礼。
  3﹑为参加节日活动在家中做各种准备。
  4﹑晨礼之后做大净﹐举意为尔德节全身沐浴。
  5﹑刷牙。用香料.
  6﹑穿上最好的衣服﹐如无新衣﹐选家中最干净的衣服穿上。
  7﹑尽早离开家去会礼的场所。
  8﹑在走向礼拜地点的路上﹐口中持续念颂赞主赞圣词﹐直到礼拜开始。
  9﹑礼拜结束后﹐返回家时走另一条路。


会礼礼拜

      节日的最突出共同点是集体大会礼,称作“节日礼拜”﹐属于“当然”的性质,不如日常“主命”拜功那样必须,一般在全市最大**或郊外露天空地举行。根据历史记载,先知穆圣在世时,穆圣鼓励穆斯林全家男女老幼都在一大早赶到聚会礼拜的空地﹐由穆圣亲自领拜。礼拜之后,穆圣给大家讲卧尔兹,卧尔兹之后礼仪正式结束,众人互相拥抱和互致祝贺词,给儿童赠送礼品,培养穆斯林下一代的稳麦感情。礼拜在先,卧尔兹在后。节日礼拜很简短,卧尔兹也很短,但须突出最重要的内容,每年两次重申每个穆斯林对真主敬拜的天命责任﹐然后是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劝人行善,止人作恶,维护穆斯林社会团结与互助的精神,共同努力创建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化艺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回族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