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案:第九节 病句分析

古代文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现代汉语教案:第九节 病句分析

第九节 病句分析

一、词类误用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的类别。

词类误用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词的词性和用法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不了解词义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县城,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缩影”误用为动词,可改为“……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毕业之际,我面临工作和考研的两种选择。前者自然会对减轻家庭负担非常裨益。(“裨益”误用为动词,可改为“……非常有益”)

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文学结晶了贵族语言风格。(“结晶”误用为动词,可改为“……古典文学体现了……”)

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很有智慧的人”或“……很聪慧的人”)

2.动词的误用

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道歉”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歉意”)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保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保密”误用为名词,“保密”不能作动词“拥有”的宾语,可改为“……拥有秘密……”)

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很钻研。(“钻研”误用为形容词,“钻研”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可改为“……深入钻研”或“……努力钻研”)

3.形容词的误用

她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甸甸。(“沉甸甸”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甸甸的感觉”)

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着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活跃”误用为名词,“一线”不能修饰形容词“活跃”,可改为“……一线活力和生机”)

京城里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报刊社,玩这一类狡猾的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狡猾”误用为名词,“一类”不能修饰形容词“狡猾”,可改为“……一类伎俩……”或“……一类狡猾的伎俩……”)

互联网作为十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已经成功广阔。(“广阔”误用为动词,“广阔”不能受“成功”修饰,可改为“……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1.数词“二”与“两”的误用

巴以冲突并不是以色列的内部事务,而是二个民族的纷争。(“二”应改为“两”)

二个小点的娃娃硬撑着上学,烂衣薄裳,少吃没喝,在学堂里遭白眼,受委屈。(“二”应改为“两”)

表示基数时,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时候,除了重量单位“斤两”的“两”必须用“二”之外,其他用“二”或“两”均可;在其他量词前面时,除了表人量词“位”前“二”和“两”通用外,其他两次前面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你如果替我做完了,所有的文章,你都署第一作者,我排第两就行。(“第两”应改为“第二”)

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百***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都在百分之两十以下。(“百分之两十以下”应改为“百分之二十以下”)

表示序数时,能说“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表示分数时,只能用“二”,不能用“两”。

2.“俩”、“仨”的误用

他们俩个人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川道里走去,都感到新奇、激动,谁连一句话也不说。(将“俩”改为“两”,或者去掉“个人”)

夫妻俩个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一商量,说什么也要帮这孩子一把。可是家里哪有钱呀?(将“俩”应改为“两”,或者去掉“个”)

仨个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得像拳头一般大,吱哩哇喇吹起了“大摆队”。(将“仨”应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这一天,因为家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仨个人的情绪都很好。(将“仨”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俩”是数词“两”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仨”是数词“三”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如今,许多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来“调整”了,有些以前卖十元的商品,现在竟然卖到了50元,价格足足增长了5倍。(从“10”增加到了“50”,只能说“增长了4倍”或“增长到5倍”,不能说“增长了5倍”)

工资调整政策实行后,科级干部的月工资增加到10%。(“10%”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增加到”改为“增加了”)

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与日本的外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倍。(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说减少或降低了百分之几,“降低了2倍”可改为“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北京市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1.7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0%多。(“近”与“多”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其一,或“近40%”,或“40%多”)

表示数字增长时,“增长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长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因此,例1中的数字。

(三)代词的误用

1.指代不明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因为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的进步很大。(“自己”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

在校友聚会那天,他们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第二个“他”指代不明)

2.人称代词误用

又是立交桥又是单行线,弄得他晕头转向,这才晓得我生活了四十年的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是陌生了。(两个人称代词“我”都属误用,都应改为“他”)

你做我的私人司机,我给他开的工资绝对会很高的。他这样的性格做司机最为合适,我很欣赏你。(两个人称代词“他”都应改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他跟小张和小刘的个人关系都不错,但不会因关系好就容许他胡来。(第二个“他”应改为表示复数的“他们”)

3.近指和远指混用

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老乡家里。当时,我对小张说:“那里就是咱们的家啊!”(“我”回忆的是“当时”的情景,表示远指的代词“那里”应改为“这里”)

走进屋里,他很客气地说:“我那里条件蛮差劲,没什么招待你的,你不要见怪啊。”(“他”说的是“走进屋里”的情况,应该使用近指代词“这里”)

他似笑非笑道:“想不到你还有一手啊,告到我队长这里去了。”(“交警”说的“队长”不在场,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操场看去,同学们正在这里做课间操。(“同学们”是在远处“做课间操”,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四)副词的误用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这话来得太忽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完全不符。

这一天,校园内的师生都被这突其如来的偶尔事件所震骇。

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这种不闻不问的“老庄态度”是一向的。

以上例句都是副词误用为形容的情况,副词“忽然”、“偶尔”、“一向”都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应改为意义相近的形容词“突然、偶然、一贯”。

2.副词之间的混用

例1:对于他来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更大的精神创伤。

例2:他性格豪爽、敢做敢当,所以应该说他还是个稍微不错的人。

例1没有比较的意味。“更”表示程度增加,用于比较,这里不应使用“更”,可改为“很”或“相当”等程度副词。例2中“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与“稍微”相矛盾,应改为“很”、“非常”或“相当”等副词。

3.时间副词误用为时间名词

我们对信仰是不干涉的。只要不影响企业即将的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任何是党员的人退党。(时间副词“即将”应改为时间名词“将来”)

今天我大老远跑到了你们这儿,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刚刚的倒霉事儿。(时间副词“刚刚”应改为时间名词“刚才”)

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

4.否定副词的误用

例1:难道你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2: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例1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否认”和“不”是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语气,相当于三重否定,与原句的意思正好相反,应将否定副词“不”去掉。例2原句“谁也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加上后一句中“不”,形成三重否定,正好与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将后一个“不”去掉,或将“否认”改为“认为”。

(五)介词的误用

1.“关于”与“对于”的误用

例1:你到国外走一走,就可以在图书馆和书店,到处可以找到众多对于私人奖学金的信息手册。

例2:辞职关于一个凡人实在不是什么小事。

“关于”与“对于”的作用不同,“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因此例1中的“对于”改为“关于”,例2中的“关于”应改为“对于”。

例3:采访开始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局长给我一份《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材料。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而“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名词后才能作标题(如在“问题”后加上“的建议”),因此例3中“《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应改为“《关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例4:我关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一些。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主语前后均可。例4应改为“对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了解一些”。

2.“对”与“对于”的误用

例1:我想提醒对方,难道就不需要对于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查了么?

例2: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对”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例1和例2中的“对于”都应改为“对”。

3.“在”的误用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提前超额完成了。(“在……下”中间插入了主谓短语“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可改为“由于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全厂……”)

在不见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可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前提下……”)

在毫无精神准备下,突然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那痛苦就格外深重。(“在毫无精神准备下……”可改为“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

“在……上/下”中间应该插入名词性词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

(六)连词的误用

1.“和”的误用

他嗓音浑厚,虽然未受过专业训练,但他的歌声嘹亮和美妙。(“和”一般不能连接两个充当谓语的光杆形容词,“嘹亮和美妙”不能直接作谓语,可改为“……但他的歌声十分嘹亮和美妙”;也可以改“和”为“而”)

这部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得到专家的肯定。(“和”一般不能连接两个述宾短语,可改“和”为“并”)

2.“和”与“或(者)”的混用

第一次购买月票者应持本人的学生证和工作证。(“学生证”和“工作证”是选择关系,二者取一,不能用“和”,应改为“或”)

倘若个人或商家利益都受到损害时,挨板子的通常只会是那些无助的个人。(“个人”和“商家”是并列关系,二者兼有,不能用“或”应改为“和”)

“和”表示并列关系,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所取舍;“或”表示选择关系,选择的各项有所取舍。

3.“或者”的误用

我们究竟是同学或者兄弟?(“或者”应改为“还是”)

是靠天等雨,或者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或者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或者”应改为“还是”)

“或者”和“还是”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之后可以互换,但“或者”不含疑问语气,不能用于疑问句中。

4.“而”的误用

我们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而”表示原因、目的、依据等意义时,要与“为、因为、由于”等介词配合使用。应在取得前加上介词“因为”。

(七)助词的误用

1.结构助词的误用

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地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该国”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定语,应将“地”改为“的”)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的与高校联系,转变作风,简化贷款手续,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校。(“积极主动”是“联系”的状语,应将“的”改为“地”)

听见外面立刻刮起了大风,沙尘把窗户纸打的啪啪价响。(“啪啪价响”是“打”的补语,应将“的”改为“得”)

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表现,反映一个人精神境界、人格品行。(“价值观”和“一个人”之后的“的”不能省略)

他现在机械拿着铁锨往架子车上装土,驼了背的高大身躯尽量弯下来。(“机械”之后的“地”不能省略)

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2.动态助词的误用

例1:国家制定着优惠政策,采取国家财政贴息的方法,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

例2:太阳正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下沉了。草原上的落日又红又大,把山、湖、原野都染成了一片绛红。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例1并不表示“优惠政策”正在“制定”,所以不能用“着”,应该改为“了”。“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的实现,例2中“正在”与“了”相矛盾,应将“了”去掉。

二、搭配不当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主语“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是抽象事物,与“浮现”不能搭配,可改为“他执著于科研事业的情景……”)

这个县的小麦生产,由于改良品种,合理种植,科学管理,长势一直不错。(主语“这个县的小麦生产”与谓语“长势一直不错”不能搭配。“长势良好”的应该是“小麦”,而不是“小麦生产”,可改为“这个县的小麦,由于改良品种……”)

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多病,但是学习千万不能荒废。(后一分句中主语“学习”与谓语动词“荒废”不能搭配,可改为“……学业千万不能荒废”)

这家电厂的发电量,除了满足本市用电需要外,还不断向周边地区输送。(“电”可以“使用”,也可以“输送”;但是,“发电量”既不能“使用”,也不能“输送”。在汉语中,“量”只表示事物的“数量”属性,而不表示事物本身。本句可改为“这家电厂发的电,除了满足……”)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市委和市政府责成工作组,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事故,认真做好善后工作。(“抢救”与“事故”不能搭配,可改为“……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伤员,认真……”)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不能支配“英雄事迹”,错误在于逻辑语义关系违背常规,因为“英雄事迹”是英雄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塑造”出来的。本句可改为“……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形象”)

中国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水平和风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发挥”与“风格”不能搭配,“风格”一般只能与“发扬”搭配。本句的错误在于联合短语作中心语时,其中含有不能与定语配的词,可改为“……发挥了自身的水平……”)

根据客流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航空公司新近开辟了从上海直达旧金山的航班。(“开辟”与“航班”不能搭配,可改为“……开辟了……航线”)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他本来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干二净,是他自己非负担起那一种责任感的。(“充沛”不能修饰“理由”,应将“充沛”改为“充分”)

小老头干干巴巴的,精致设计的头发,仍无法将头皮全部遮蔽。(“精致”不能修饰“设计”,应将“精致”改为“精心”)

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很,却明白感情用事的严重危害性。(“比您年轻”与“很”不能搭配,应改为“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多……”)

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旁。(“少许”表示数量少,不能与“沉思”搭配,应改为“……沉思了片刻……”)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过程中以合法手段争取来的正当权利,是保护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宝贵机会。(“权利”与“机会”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是保护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有利条件”)

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世界”与“过程”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世界的发展是……”)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段。(“改革和发展”与“阶段”搭配不当,可将“却是”改为“却经历了”)

这个持续了百余年的国际争端至今得不到国际社会应有的、严厉而有效的支持。(“争端”与“支持”搭配不当,可将“支持”改为“介入”)

三、语序错位

1.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这项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契机。(“消费信贷”与“助学贷款”的位置颠倒,“助学贷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应改为“作为一种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

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大地的热闹纷繁突然沉寂下来。(“热闹纷繁”与“大地”的位置颠倒,“热闹纷繁”是修饰“大地”的定语,应改为“热闹纷繁的大地”)

2.定语误用为状语

丰富的社会实践,使他广阔地开辟了生活空间。(形容词“广阔”应放在“生活空间”之前作定语,改为“开辟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当作“事情”的定语,不应当作“发生”的状语,因此,应放在“事情”之前)

3.状语误用为定语

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形容词“明确”应该作状语修饰“提出”,而不是作定语修饰“意见”。因此,应把“明确”放在“提出”之前)

这家学校的MBA没有全国统一认可的学历文凭,其毕业生进入国企时不被承认,而流向了更多的外企。(“更多”作状语修饰“流向”,应将“更多的”放在“流向”之前,并将“的”改为“地”)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这个)(盛产哈密瓜的)(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小镇,还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闻名。(多层定语语序不当,表示性质特点的定语应当放在处所定语之后。因此,本句应改为“这个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盛产哈密瓜的小镇……”)

(教学用的)(那一台)(去年刚从国外进口的)(中文系的)(数码)(录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多层定语语序不当,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应放在前面、表性质的定语映靠近中心语。因此,本句应改为“中文系的那一台去年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数码录音设备……”。其中“教学用的”作定语直接修饰中心语时,后面的结构助词“的”可以省略)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国有商业银行要抓紧工作布置,把做好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大事来抓,[使这项工作][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表示对象的状语“使这项工作”应放在表示表示范围的状语“在全国范围内”之后)

四、成分冗缺

1.主语、谓语、宾语残缺

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误将主语“中国人民”放到了介词短语“从……起”之中,可将主语“中国人民”放在介词“从”之前或“就”之前)

在政策问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国外资本对新兴企业投资基本停滞状态。(谓语残缺,可在“停滞状态”之前加上动词“处于”)

根瘤菌具有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氮,并将其作为养料提供给作物。(宾语残缺,“具有”应带名词性宾语。可在谓词性短语“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氮,并将其作为养料提供给作物”之后加上“功能”)

多元文化的素养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无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创立自己的国际型企业,都必须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宾语表义不明确,可在句末加上“的文化”)

2.定语、状语残缺

发达国家校园内无障碍通道很普遍,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在其中活动没有什么不便,但是学校就做不到这一点,因此需要坐轮椅的考生就被认为是生活不能自理了。(“学校”之前缺定语,表义不完整,因此不能成句。可在“学校”之前用“我们的”或“中国的”等加以限定使之成句)

调查发现:学生总是“睡不醒”与教室的空气质量有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供应不足是孩子们的主要原因。(宾语“主要原因”之前定语残缺,造成表义不完整。可在“主要原因”之前加上“嗜睡”或“睡不醒”作定语)

一个人的见解代表他自己,你认为好的教材或许在别人眼里未必就好。(动词“代表”之前状语残缺,与后一分句的表义不协调,可加上“只能”作状语)

等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客户”,通过委托和招标等各种形式为高等学校提供经费,由此使高等学校适应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效益。(“适应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之前缺乏必要的状语,可加上“更好地”)

3.主语、谓语、宾语多余

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生命啊!(已有主语“我们的革命先辈”,“这些革命战士”是多余的主语,应去掉)

治疗炎症的中药,与西药相比,它不但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已有主语“治疗炎症的中药”,“它”是多余的主语,应去掉)

这份期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面向中文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谓语中动词“面向”是多余的,去掉后语句才通顺)

由于没有招聘到符合条件的员工,那家公司的招聘进行降低标准了。(谓语中动词“进行”是多余的,应去掉)

高等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更多地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学科专业的配置工作。(“进行”带谓词性宾语“学科专业的配置”,二者搭配合理,表义完整,因此,“工作”是多余的,应去掉。另外,“进行”也不能带名词性宾语)

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判断动词的宾语是名词性的成分“一行和尚”,后面的“的倡导和领导下进行的”是多余的,应去掉)

4.定语、状语、补语多余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真正具备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定语中“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与“优秀共产党员”意思重复,可将前者去掉)

这里物华天宝,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蕴藏着储量惊人的各种铁、铜、锡等矿藏。(定语中“各种”多余,应去掉)

这些学校的贫困生总数约为全国高校贫困生总和的三分之二还多,高校贫困生问题短时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短时期”与“很快”意思重复,可将“很快”去掉)

或许一桶水对已经茂盛的参天大树可能并不起什么作用。(“或许”与“可能”意思重复,可将二者之一去掉)

为精简字数,这篇文章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略加”与“一些”意思重复,可将“一些”去掉)

有一次他只穿一条脏兮兮的短裤,赤着两只脚丫丫就走进了教室去。(“去”是多余的,应去掉)

五、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句话挤到一句话里,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

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作为”改为“,是”)

这次暑期学习研讨班的学员,除本研究所有关人员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将“也参加了学习”去掉)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办事还是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将“为出发点”改为“出发”,或将“从”改为“以”)

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删除“有”,或删除“是颇难形容的”)

六、复句使用中的错误

(一)分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密切联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应当紧密相关,不然的话,即使使用了关联词语,也无法构成复句。

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但却深刻地表达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前后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应该去掉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但却”)

教研组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也应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前后分句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所以,不应该使用“也”作关联词)

一方面钢材质量屡屡出现问题,一方面销售人员在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分句之间的意思毫不相关,无法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

这些人面临的不是死亡,而是在新的环境中如何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分句之间的意思毫不相关,无法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

上述例句中的两个分句之间,在意义的表达上都缺乏必要的联系,无法构成复句。

(二)结构层次混乱

多重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层次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的问题。

场院屋的门大开着,遍地是被践踏乱了的干草,屋里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儿,草上还有星星点点的几点鲜血和几颗亮晶晶的手枪弹壳。

例句是按照空间顺序排列的承接复句,分句之间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遍地是被践踏乱了的干草”应放“屋里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儿”之后。

(三)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表示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关联词语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则,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1.搭配不当

复句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不能随意搭配。

他不仅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而是使企业负债累累。(本句为递进复句。“不仅”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而且”相搭配、“不是……而是”相搭配,“不仅……而是”不能搭配)

只有儿女们能活得好一些,他受罪一辈子也心甘情愿。(本句为条件复句,但“只有……才”相搭配、“只要……也/就”相搭配,“只有”与“也”不能搭配。应将“只有”改为“只要”)

唯有在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就能深深体会这一声叮咛有多么温暖。(“唯有”与“就”不能搭配使用,应将“就”改为“才”)

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句为因果复句,“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应将“反而”改为“所以”)

2.残缺

许多复句中关联词语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就不明确,意思表达也不清楚,甚至无法理解。

一个投资者所应忌讳的的最大失误不是大胆冒险,过于小心谨慎。(并列复句,后一分句缺少与“不是”搭配使用的连词“而是”)

一个经历了生活磨难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磨难而倒下,可能会更坚强地创造新的生活。(假设复句,“如果”应该与“就”搭配使用)

远远望去,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一片,走近前已经能看到片片的残荷了。(转折复句,后一分句应该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

我们把困难告诉群众,更好地得到群众的支持。(目的复句,后一分句应该使用“为的是”或“以便”等关联词语)

3.错用

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分句之间不同的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关联词语的误用,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我这里的荷花,由于红色浓,所以花瓣多。(“红色浓”与“花瓣多”是并列关系,“由于……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应当去掉)

他不是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而是使企业负债累累。(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应当改为“不仅……而且”)

欧洲国家都希望波黑战乱早日结束,为的是影响欧洲的和平安全和一体化进程。(表示目的关系的“为的是”应改为“以免”,否则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4.滥用

有些复句不需要使用关联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关联词语,就会使句子显得生硬拗口。

他对落后事物的斗争非常坚决,但是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不能使用关联词语“但是”)

一方面,谦虚使人进步;一方面,骄傲使人落后。(使用表示并列关系的“一方面……一方面”纯属多余)

因为河里结了冰,所以轮船开不出去了。(不需使用关联词语,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能清晰地表现出来)

5.错位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当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当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前。后面分句的关联词语,无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之前。但只有副词充当的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之后。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会影响复句的表达。

不仅她在经济上给予我巨大支援,每月寄钱来,而且给我更多的是慈母的关爱。(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不仅”应放在主语“她”之后)

不但这个回民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每人每月补6元钱。(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主语“这个回民学校”之后)

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由于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为防止军事泄密,劳工要么被折磨死,要么被秘密杀害。(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应放在“由于”之后)

如果一位游客不是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就会迷失在香山植物园里。(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一位游客”应放在“不是”之后)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教案:第九节 病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