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教育家。少孤,由兄韩会抚养,刻苦读书,“日记数百千言”,“尽通六经百家学”。25岁中进士。
作为文学家,他反对魏晋以来重形式轻内容的骈偶文风,主张“主以载道”,倡导古文运动,取得很好的成绩。作为教育家,曾倡立乡校,致力于整顿学风。他的《师说》、《进学解》、《原性》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性等问题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广为传诵。
《进学解》:
[原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 ,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俱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姘,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释文]:
清晨,国子先生来到太学,招诸生立于馆阶之下,教诲他们说:“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德行成就于慎思,毁堕于追随习俗。当今,圣主贤臣共世,治国法令齐备,罢黜凶险邪恶之人,选拔尊崇俊良之士。微有美德者都予选录,一艺术见长者无不得用。罗织才智剔除平庸,刮除污垢磨砺光采。可能会有无才而侥幸获选的,谁能说多才多艺而不会被举用?诸生忧患自己的学业不能精进,不要忧患主管官吏的不明察;忧患自己德行的不能成就,不要忧患主管官吏的不公平。”
语音未落,有位学生笑着说:“先生欺骗我们了!我们师事先生,到现在已经好多年了。先生口不停吟诵六经,手不停披阅诸子。叙事的文章定要提其纲要,论理的文章定要究其精微。涉猎广泛而务有收获,琐事大义从不捐弃。读书学习夜以继日,勤苦奋勉终年不息。先生对于学业,可以算得上勤勉了。抵拒抨击异端之说,排斥佛氏道家之言;弥补儒术之缺漏,张扬圣说之微义;梳理纷乱杂呈如附绪般的道统,独自作广泛的探索以继随远逝的圣业;障阴百川使之东流,强挽狂澜使之回转。先生对于儒家学术,可以算划有功劳了。沉浸于醉人的书香,品味着历代精华,著述撰文,依据满屋的书籍。在上取法于虞夏,《虞书》、《夏书》深沉广博,《周书》、《商书》文辞艰涩,《春秋》务求谨严,《左传》专事浮夸,《周易》求变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华美;在下涉猎《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这些异曲同工的妙章,都在文章中得以体现。先生的文章,可以算得上内容宏富形式多样了。少儿时即知学习,勇于作为,长大后通晓处世道理,行为俱得其宜。先生的为人,可以算得上成熟了。然而,于公事不为人所信从,于私事不得友之帮助;做事进退两难,每有行动必招祸端;任御史不久,就遭贬南夷;当了三年博士,置身冗闲无以展政治才能;命运总与自己作对,屡次品尝失败的苦果;逢暖冬幼儿却叫冷,遇丰年娇妻却喊饥;华发早脱,牙齿缺损,到死能有何补益?不好好想想这些,却在这里教训人干什么?
先生说道:“哦,你到近前来,大的木材做成梁,小的木料做成椽,架屋时的侏儒,各得其宜,用以建成宫室的,是工匠的技能。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都予以收存,需要时都能派上用场的,是医师的良巧。登进明智,选拔公正,巧拙兼取,修养深厚的为美士,超群出众的为俊杰,比较能力的大小以尽其材用的,是宰相的方略。往昔,孟轲长于辩论,孔子之道得以彰明,车辙环绕天下,奔波中度过一生;荀况信守正道,论述博大恢弘,到楚国躲避谗言,终被废黜死于兰陵。这两位大儒,所言可以为经典,所行足以为法则,出类拔萃,以优异的贡献进入了圣人的境域,他们在社会上的遭遇又怎么样呢?现今,先生我学业虽勤力却未能遵循统绪,论述虽多却不得要领,文章虽奇却不济于世用,德行虽经修习支并不突出;每月还白花着俸资,每年还靡费着公家的粟米,儿子不懂得耕种,夫人不晓得纺织,行路乘巴有仆人随从,不劳作却有饭吃,行为追随凡俗谨微,写作模拟旧章毫无创意。可圣主没有责怪,宰相未予斥责,这不是很幸运了吗?行动遭受批评,名誉也受到损在,被安排在闲散的官位上,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至于计较俸禄的多少、官职的高低,忘记了自己能力与什么官职相称,反而攻击上司的岂点,这就好像是责难工匠不以木橛充作楹柱,诋毁医师用昌阳延年益寿却欲以苓代之一样。
本文是《师说》的姐妹篇。
在学习态度方面,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已经成为千古名训,然而,他在学习方法方面的许多重要论述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韩愈把他读书的方法总结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口不绝吟诵”、“手不停披阅”、“提其要”、“钩其玄”。对于基本经典必须“口不绝吟诵”,以使之熟烂于心。但是仅在经典上下工夫,会造成孤陋寡闻的后果,所以必须博览群书。这样,他就很好地处理了博与约之间的关系。今天的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对于内容不同的书籍文章,要有不同的读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把握所读之书的要领和精髓。“提其要”、“钩其玄”,经过这样的再加工,才能使读过的书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