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摄影艺术,国内的摄影收藏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尽管国内摄影作品的收藏市场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30年左右,还需要更加多元的、相对制度化的摄影文化积累,尤其是国内的各大美术馆持续的购藏行为,对于摄影家的名誉与创作,对摄影整体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目前国内在摄影收藏和展示领域最为活跃的两个美术馆是广东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此外还有一批民间机构,如北京的百年印象摄影画廊,上海的亦安画廊等都值得关注。广东美术馆2003年举办了《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大规模有系统的摄影展,展览的600多张摄影作品,全部由广东美术馆收藏,目前这批藏品正在国内进行巡回展出,明年还将去德国的五大国家博物馆巡展。摄影成为广东美术馆近年来较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尽管举办过很多摄影活动和展览,但只是停留在一种意识形态而没有上升到一种艺术形态,基于这种现状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今年还考察了在巴黎的蓬皮杜摄影中心、欧洲摄影中心和世界摄影中心等,希望通过将来更多的展览加强对摄影本体的研究。广东美术馆收藏了一万多件套摄影作品,可能是目前国内收藏摄影作品最多的美术馆,在序列地有计划的收藏的同时,广东美术馆还一直考虑和规划成立专门的影像艺术馆,并将展示、研究和收藏影像作品作为今后美术馆的学术方向之一。明年一月广东美术馆将举办“首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据说已经确定了30多位国外著名摄影家和40多位国内年轻艺术家参展,在此期间也将邀请国内外摄影家到广州开展摄影工作室计划,作品由广东美术馆选择收藏。上海美术馆去年的摄影藏品大概有96件,近年来也举办了一些摄影展览,在2002年的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中,很多艺术家是用影像作品来表达和塑造当代生活的。今年9月举办的上海双年展更是以《影像生存》作为展览主题,并提出中国摄影博物馆计划,积极筹划促成该博物馆实体在上海的建立。
在2004年4月北京的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上海亦安画廊卖掉了20多件摄影作品,其中杉本博斯的《剧院》卖了两万美元,国内的摄影收藏市场也开始走向活跃。成立于2000年的上海亦安画廊,目前收藏了几百幅中外当代摄影作品,包括:安德鲁·柯特兹,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曼·雷、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和中国摄影家洪磊、韩磊、王宁德、马六明等人的作品。一年来亦安画廊举办了五六个摄影专题展览,他们的买家也大多来自本地。
在国际上一种新兴的审美趣味已经影响了艺术市场的动向,并弥合了摄影与其他媒介的优秀作品之间在价格上的差距。这一点在当代摄影作品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辛迪·舍曼、戈斯基和里内克·迪吉卡斯特拉的作品价格高高在上,升值幅度可观。2002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中,戈斯基的巨幅作品《未命名5》(1997)以创记录的61万1909美元成交。去年5月,佳士得当代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了迪吉卡斯特拉于1992年至1996年间摄于美国和欧洲的6张海滩风景组照,价格也达到了40万5500美元。
摄影评论家顾铮认为,随着影像文化向大众的渗透,国内摄影市场的潜在消费者也许是现在刚进入工作的收入较好的那些人。他们对于照片有亲和力。但同时存在着自己也可以拍的心理。因此,渗透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样式而不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样式加以收藏的观念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仍然需要对作为艺术的摄影的严肃推动,不能让那些似是而非的“摄影作品”置换了真正的艺术摄影作品。他觉得国内应该有可能兴起这块市场,但暂时不能指望它会像国画那样的传统艺术作品那么火爆。在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摄影的艺术和市场价值时,它只能一步一步地扩大影响。其实,现代住宅最适合张挂摄影或版画作品,油画什么的应该挂在老洋房里。如何判断摄影的收藏价值,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点。顾铮认为首先是艺术家表达个人眼光中的世界独特与否,另一个是手法的原创性,还有就是作品的完成度。他认为作品的完成度很重要,摄影其实手艺性很强,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东西是不能成为商品的。许多当代摄影作品因带有所谓的“观念”而受到青睐。无论是几千美元的作品,还是标价十几万美元的,摄影收藏家识别优劣的能力显然在加强。纽约佳士得摄影部负责人雷拉·巴克乔恩说:“如果你回溯1980年代早期的拍卖记录,你会发现进入拍卖的摄影作品已超过500件,如今数量虽在减少,可价格却节节高涨。”纽约培思·迈克吉尔画廊的老板彼得·迈克吉尔入行已有30年,他注意到人们的兴趣和鉴赏力都在持续增长。他说,“我们必须具备选择的能力,艺术家的代表作和反映艺术史进程的经典之作显然更有销路。”还有些因素会影响到一张照片的观众认可程度。对于那些经典照片来说,冲洗和拍摄的时间间隔越小,价值就越大。还有它们的来源、出处,亦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去年10月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主打作品曼·雷的《卡拉·丽莉斯》(1931),它曾是安迪·沃霍尔的藏品,标价高达18万5000美元,是他作品最低估价的两倍。摄影作品的珍稀程度或许是决定其行情的最重要因素。但是苏富比摄影部副主任克里斯托芬·马哈尼(Christopher Mahoney)指出:“副本也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普遍”,摄影家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拷贝,再者,用盖勒西的话说,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动力,因为早期大众没有强烈的购买需求。今天的艺术家普遍采取限量的做法来提高作品的价格,有些艺术家在逐渐减少同一底片的副本,例如张洹,他现在每件作品只冲印5到10张,也有的艺术家同一底片的作品会冲印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当然价格也相应比较低。艺术家早期的版本可能价钱会比较便宜,其后随着同一底片数量的减少和艺术家知名度的扩大,价格可能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