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步履环境”粮仓艺术展,于7月22日下午在乌镇粮仓正式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瑜,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班陵生,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现场还进行了“艺术仓库·乌镇”授牌仪式、中国美术学院与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签约仪式。近百位艺术家及媒体远道而来,相聚仲夏的乌镇,共同聚焦此次艺术与古镇的相遇。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瑜致辞
开幕式嘉宾合影
“步履环境” 聆听艺术回响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步履环境”。每位艺术家都是一位踱步者,他们的沉思和自我踱步,则是一种艺术内在行动力的来源。在环境中来回踱步的人,若有所思,偶遇一物,如获至宝,持物丈量。"雕塑"就是在这个环境中偶遇的物,以及由偶遇时刻延伸而开的绵延时间。环境中的踱步引发了时刻的降临,也因此引发了步履于环境之间的观者沉思与同行。
策展人金亚楠导览
乌镇正是这样一个作为艺术媒介的环境。漫步仲夏乌镇,在潺潺河水与葱郁草木之间,古朴自然的建筑仿佛具有久经岁月的灵性。位于乌镇北栅的粮仓,是由上世纪60年代的粮食储备仓库改造而成艺术展厅,其建筑风格延续原有江南小镇六七十年代典型的标识,重视建筑群体组合美,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追求。倾斜的屋檐,参差的砖瓦,甚至墙上的斑驳痕迹也未被抹去,而是融入环境,呈现一个传统与未来相结合的艺术公共空间。
本次展览展出53位(组)艺术家的65件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许多作品根据乌镇粮仓的环境,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变化。可见策展方与艺术家的用心,以及对于艺术与环境的新思考。
展厅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共情环境",展出了2022年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的部分作品,呈现了在当下面对"共情"的作者性严苛。共情的基础是对生命的共感与共知,同时它也包含了个人深思熟虑之后的抉择与参与,是一种生命体之间的共行。它是一种要求每个人通过理性构建来感知世界的能力,更是一种可以将个体善行推动到世界善意的一种途径。
毛宇《像英爵犹塞夫鸟一样死绝》
毛宇讲解作品
毛宇的《像英爵犹塞夫鸟一样死绝》虚构了一种以电力为食的鸟类,将其由于电力不足而灭绝的故事,通过伪考古的形式以及手工制作的考古材料,构成富有奇幻想象和多维空间的画面。作品表现对人类文明介入未来的一种想象,亦是在虚无的时间中,对“电的社会”的假设。
张斌《一条被掩盖的河流No.1》
张斌讲解作品
朱丽瑾《风和阻挡物》
张斌的作品《一条被掩盖的河流No.1》和朱丽瑾的作品《风和阻挡物》都显现了一种环境的返还。张斌用自己家乡的土以及河流的影像呈现了一种居于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记忆。朱丽瑾则抽离了一个公共行道的弯角,使其拉伸形变,并将现场收集而来的细碎物与变形物藏匿于其中。两者用作品返还环境,把所有环境中掩盖的、藏匿的系统通道暗示了出来。
朱晏麟的《遇险记》将所在展厅的主色调映成了红色。作品借助“遇险记”这一叙事类型,把规避危险的避雷针与帐篷这一临时居所联系起来,并分别指向在“回还是去”发生前后的情况与策略。在这件作品里,个体意识与更大的故事背景相互要挟。
第二部分是"路径图",展出了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近三年非常优秀的毕业作品及在读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聚焦于行动之前,面对诸多岔路,提供了抉择前的观察路径与坐标。作品构建的“环境”在这个现场是一种行动的媒介,它为共行能力的实现创造了观看的基础。
《地图切片》,章献,黄铜、电机、托盘,100x100x29cm
《迷失》,彭胤瑞,充气气模,鼓风机,1000x1000x1000cm
作品《未知·维度》是由20届毕业生围绕未知维度的探讨所引发的十二个话题,从而生成十二件独立综合媒介空间艺术作品,并联合浙江音乐学院毕业生协同创作完成。通过数字系统控制各部分作品在空间中交替隐现,呈现不同话题间整体连贯的诗性叙事。作品尝试突破剧场的三维视觉空间,以沉浸式通感体验呈现超空间的跨维度猜想。
《未知·维度》陈芷豪、张文权、甄伟康、叶思朗、李佳逸、李子尧、黄子凌、吴周皓月、胡宇梦、沈圆圆、应茵、林业璘,综合材料
《在光亮中》,章献,铸铜,100x100x29cm
章献的作品《地图切片》以及《在光亮中》将一种复杂的世界地图折叠,使之漂泊。震颤带着一些无力,但也带着真相。失去坐标的地图,正是一条整体世界的路径。模糊不清的铁轨是巨大力量的显现。
展厅
第三部分是"履迹",展出了近些年从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走出去并依旧活跃在艺术领域的艺术家的最新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的现场以及乌镇现场,是这些新锐艺术家此刻的回述与回响。一方面,走出去是学院每年都会发生的动作;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不同领域留下自身的痕迹,成为某一条路径上的踱步者正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艺术身份。
于航《金鸡奖》
于航《如何完成一场表演》
于航的作品以影像放映的形式展出,四件作品《如何完成一场表演》《相对永恒》《金鸡奖》《弹树》都是他近期创作于不同地点的作品,镜子的反光、获奖的金鸡、撼动的树林,都以一种幽默与诗意的想象向不同地点的群体发问。
火山艺术小组《动力沉思》
火山艺术小组的艺术家崔黎和曹志昊展出了他们在意大利现场的公共空间创作记录。他们善于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介入到一个社区,并辐射到一个文化区域。《动力沉思》通过创造平行于现实世界的新现实,面对了自然空间与人造空间相互叠加的关系,以及在其中人类无差别劳动的角色。
马新宇《关于乌镇的100阵想象的风》
马新宇讲解作品
《乌镇河中的倒影里,吹起一阵阵想象的风》是马新宇此次在乌镇现场创作完成的作品。他在乌镇随机选取100位路人(参与游戏的“角色”),向他们赠予一阵装有关于此地的文字的微风,作为交换,他/她可以留下身在此地关于此刻的想象,同样也会被记录下来赠予其他角色。整个房间的LED小风扇成为了关于乌镇一块特定范围的历史与空间的想象的传递,也是关于角色与此地现场的想象的交换。
乌镇粮仓
从作品内部的具体环境转移到当下乌镇这个具体的场所,这暗示了这些作品自立为踱步者的成熟过程。对乌镇粮仓空间的介入并由此可能建立的新情境,是这个展览之后的共同期待。策展人金亚楠认为,将艺术展放到乌镇这样的一个小镇里,是希望观众在环境切换的同时切换感受的角度。这也就是“步履”的基本意义——观众在不同的环境中再次体验艺术家的“踱步”行为。在他看来,选择粮仓作为这个展览的地点是有特别意义的。“第一,我们希望艺术在此地作为一种艺术‘粮’而存在;其次,‘仓’本身就代表居所,在成为仓库之前其实是人们的住处,同时又储存着某种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说‘粮仓’并非是独立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在这个更大的视域下,这个计划的意义就是再次把这种如同粮食一样的艺术,跟我们具体的生活相结合。”
乌镇粮仓
以艺术为粮,以仓为居所,正是这些作品来到乌镇粮仓的基础意义,也是本次展览对艺术同行人的共邀。我们共同期待在乌镇的现场去看见与听闻那些不同距离下的艺术同行人的脚步声。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在展览期间,将举办工作坊、论坛、讲座等公共教育活动,生活在乌镇的人以及每一位来到乌镇的客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艺术之美。
“艺术仓库”实现艺术赋能
高世名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对艺术来说,仓库是一个很有意味的现场。它不像博物馆那样,是缪斯栖息之地,而是生产和战斗的临时中介场所。”他引用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场馆军械库(Arsenale)的例子,认为本次“步履环境”展出的不仅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还是艺术的、未来的种子。
乌镇粮仓
此次“步履环境”粮仓艺术展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艺术与未来的种子,在面向公众的展示和交流中,在每位艺术家与来访者的生命中生长、发芽、发展壮大。
本次展览场地——乌镇粮仓,坐落在乌镇北栅河西,原为20世纪60年代的乌镇粮管所,2017年经重新改造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展示空间,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3500平方米,举办过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等展览。
在此基础之上,“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发起融合了文化、艺术、旅游的当代艺术机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艺术仓库·乌镇”(CAA Armory·Wuzhen)。以艺术普惠大众为己任,构建当代艺术存、展、租、售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机制。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持续有效的艺术平台,持续活化艺术仓库空间并扩大乌镇艺术仓库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进行艺术品销售,开展艺术市集活动以此进一步带动周边消费与促动地方产业的提升和转型。
建立在校企共建艺术仓库的前提下,双方还将建设研创项目实践基地,将乌镇的地缘文化、空间与美院的特色教研结合,定期通过田野调查、现场创作开展基地教学活动,基于教学活动拓展艺术工坊、美育课堂等艺术活动,真正做到艺术赋能社会美育、美美与共。
校企深度合作双赢
助力小镇文化复兴
为响应当下“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充分发挥“文化乌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中国美术学院雄厚的人才资源、创作实力、学术资源等优势,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将与中国美术学院达成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参与景区品牌形象策划设计与视觉标识系统优化,整体提升特色小镇营建美学品味;通过深度挖掘乌镇在地文化,举办各类艺术展览、讲座论坛、行业研究等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打造景区特色文旅文创品牌;通过设立乌镇艺术仓库,打造研创教学实践基地,开设历史人文、活动策划、展览展示等方面的系列培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美学素养与艺术能力水平,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合作。
此次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推动校企双方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推进全域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共同促进文旅事业的提升发展。
乌镇粮仓
“文化乌镇”继乌镇戏剧节、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国际未来视觉艺术计划之后,又一次对乌镇地域文化与艺术共生共赢展开探索。乌镇作为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自然而又古朴,古老的灵魂因这些艺术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无论是“步履环境”粮仓艺术展的举办,还是乌镇艺术仓库的建立,这都是“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一次勇敢尝试。乌镇积极推动小镇文化复兴的决心从未改变,以乌镇的自然环境、人文底蕴与独特的文化模式为土壤,以国内外艺术文化的交流为基石,乌镇将与所有为梦想而奋斗的朋友们一起,携手步向崭新的未来。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俊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点击标题直达)
坚持16年手写通知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宋画里的生活(五)丨宋代戎装
李乃蔚当选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沈周的山水画透露着怎样的隐逸品格?
沉痛悼念!央美原副院长、著名画家刘勃舒逝世
通过款识依据探讨萧云从两件作品的真伪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