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京城想念江南,尤其想念芭蕉。芭蕉树和太湖石,是江南名片。
印象里,金农故居扬州西方寺的庭院里有棵落魄的芭蕉树,无锡倪云林纪念馆也有,淮安的吴承恩故居,芭蕉健硕,翠绿,我曾与之对视许久。南方,该是四处都有芭蕉树的。又想起,几年前文友们相约武夷山,我因故未能赴约。朋友发来一张合影,他们在青山绿水间,身后团团绿。有的扛着一片硕大的芭蕉叶,有人在芭蕉叶上端坐,姿态各异,浪漫极了。
历史上,不知是谁将芭蕉称为“绿天”,绿色的天幕,真美。庭院因芭蕉而幽。雨天芭蕉最值得玩味。“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芭蕉叶子大,绿得慷慨,盛夏坐于其间,人也成了风景。
就这么畅想着,到画里来寻芭蕉。找到了明代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天津博物馆藏
盛夏,高士在芭蕉林下酌酒。前景两位侍女,正在漉酒。如此,这幅画的文字描述业已完成。但文字之外的意味,还可以补充一万字。我们可以探讨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他的人物画的变形规律、线条意味、敷色技巧。但这次,我只关注画中高士的表情。
宋 赵佶 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芭蕉林酌酒的这位文人,表情相当凝重。想象,换作是我,有个这样美好的小庭院,周末,必定是将芭蕉林下的石桌打扫得干干净净,呼朋引伴,摆个小茶桌,吃着各色果子,听着小曲儿,边纳凉,边畅快嬉闹一番。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局部)
但眼前的高士不是,他好像更喜欢独处。他手里擎着酒杯,眼神望向渺远的地方,像是有很多猜不透的心事,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他是在喝闷酒?因何而郁闷呢?或许,源于作者陈洪绶多舛的命运。
陈洪绶少年时被认定为绘画天才,后来家境败落。饱读诗书,却不擅长应试。十多年科举之路,只中了个秀才。中年进朝廷效力,难以适应尔虞我诈的环境,后回家乡隐居,却又遭遇了明王朝的覆灭,被清兵俘虏。几次险遭杀害,隐姓埋名出家为僧,万念俱灰。
明 陈洪绶 山水诗画册(局部)
好在,陈洪绶还有一支画笔。
一面是历尽艰危的现实生活,一面是玉汝于成的艺术。苦难,从来就不是艺术的死敌。在绝境中,陈洪绶的艺术,如同孔雀食毒,羽毛更加绚烂。他的艺术,到了晚年,积淀了浓郁的人生感悟,酿成了深刻的诗意。有人对其感到费解,有人慨叹难以望其项背。
明 陈洪绶 山水诗画册(局部)
回到画中高士,假如他是陈洪绶本人,或许,他忧郁的内容很具体,故国不再、山河破碎、亲友离散、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意气难以平息……
然而,进一步思索,气度深沉的高士,又绝不似一个境遇不济、喝着闷酒的失意文人那么简单。除了忧郁,他脸上还镌刻着某种高贵和坚毅。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局部)
我试着猜想,几度陷入绝境的陈洪绶,已经不再为庸常的得失而烦忧了。他早已绝处逢生,进入另一生命境界。透过高士的眼神可以看出,他思考的,是如何在时空的逆旅中安置自己。
如此一来,身后的芭蕉林有了玄妙的深意。芭蕉在佛教文化中寓意“空”。芭蕉中空而不实,成住坏空,我们的身体也如同芭蕉一般脆弱不堪一击,那既然如此,我们高贵的精神又将于何处安放……
明 陈洪绶 山水诗画册(局部)
这一重大命题,足以令高士眉头紧锁。或许有人不赞同我的解读。再试着从反方向推理,如果眼前日子太平、人生顺遂,是否眼前这位高士就会安然享乐、嘴角上翘,平息了沉重的思索呢?依然不会。文人的内心永远敏感,不安分,他们永远被一些念头驱赶着向前追逐,追逐无尽的真理。也正因如此,陈洪绶的画,才连接了永恒。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局部)
盛夏,这场芭蕉林下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是最贴近真实的梦境。眼前我杂乱的思绪,也权且当做梦呓吧。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点击标题直达)
大美育背景下如何理解跨学科学习?如何实践跨学科学习?
刘树人:怎样实现书法字外功夫的转化
60幅妙笔丹青,刻画95载强军征程
赏析丨岚谷梅香
琴棋书画诗酒茶,来这儿寻找江南生活之美
惊艳!二十四节气金银纪念币来了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