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香满塘

美术数字资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清风徐来香满塘

荷花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不仅凌波翠盖、风姿绰约,而且冰清玉洁、高风峻节,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无论是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还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把荷花的美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古代的画家们也是画荷、写荷,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传世名作。

美术报

齐白石 四季山水图屏之荷亭清暑图轴 1932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莲,花之君子者也/

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于是他感慨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托物言志,以莲喻人,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南宋画家(旧题吴炳绘,无据)以此为题材创作的小品画《出水芙蓉图》,成为传世之作。

美术报

南宋 冯大有 太液荷风图 绢本 23.8×25.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品画尺幅小、内容简、着墨不多,却情趣盎然,一般以小立轴、镜片、册页、扇面等形式为主,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代的小品画,处处精心经营,十分精致,多倾心于物象局部的细腻刻画,着意细节与意蕴的表达,体现一种喻兴于物的诗意化意境,犹如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一首民谣那样亲切自然,轻松、优美、淳朴,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进入鸟语花香、山体流动、情迁意动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耐人寻味。吴炳是绘制此类画的高手。他是毗陵武阳(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工画花鸟,写生折枝,妙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南宋绍熙初,光宗赵悖皇后李氏,赏识其画,授画院待诏,予以很多恩赐。他画风谨守院体,作品较多。画迹有《春池睡鸭》《山茶鹁鸽》《鸳鸯瑞莲》《宝珠玉蝶》《折枝绛桃》等26件,著录于《绘事备考》。

美术报

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页 绢本 23.8×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小品画《出水芙蓉图》,绢本设色,纵23.8厘米,横2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馆。该图背景简约、雅致不俗,画面布局采用折枝画法,仅取一花两叶,画面中心是一朵盛开的荷花,淡红色晕染,鲜艳夺目,中间有橘黄色的点点花蕊,既表现出荷花的晶莹高洁、风姿万种,又无花哨香艳之态;花下衬以两片荷叶,葱翠欲滴,或平展,或翻卷,叶脉清晰,似有少许褐斑;叶下荷梗三枝,外面散生小刺。莲花花瓣环抱,呈圆形,与下边方形构成的叶呼应,取“天圆地方”之意。此画作虽小,却十分精致生动,布局、设色端庄大气,笔法精工,用笔细腻,设色艳丽柔美,不见墨笔勾痕,表现手法属于没骨画法。浅粉色的花瓣、碧绿的荷叶上似乎有清晨时分晶莹透明的露珠在晃动,令人怦然心动。整幅画作简约、疏朗,正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可谓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此图画面无款印,只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对荷花作精微的局部刻画,同时注重诗意化的表达,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现,画面灵动而鲜活,达到诗意与画境的有机统一,将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虽说仅有一朵花、两片叶,但观之后,感觉好似荷叶田田,满塘绿云绵延,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微风阵阵袭来,幽幽荷香,芬芳四溢,沁人心脾。这就是画家以小见大、笔墨精妙、构思新奇的效果体现。作者取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荷花品质,来表达自己纯洁无邪的内心世界和闲情雅致、与世无争的心态,流露出超凡脱俗、宁静致远、清正高洁的个人真实情感。

/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画家马麟出身于绘画世家,是马远之子。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山水、人物、花鸟均极擅长,笔力遒劲,轩昂洒落,画名几与父齐。宁宗嘉泰年间授画院祗候,颇得赵扩、恭圣杨后及杨妹子称赏,每于父子画上题句。马麟的《荷香清夏图》,纵41.7厘米,横323厘米。描绘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画中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左岸上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在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莲莲。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如练。画中构景,平远开阔,布置简洁。画中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叶丝丝勾出,又如烟动。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浓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静。桥上四位高士或散步行走,或相互交谈,凭栏观荷乘凉,湖中碧水涟漪,芙蓉怒放,红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一阵阵热风经过荷塘浮在水面吹来,顿时变得十分凉爽,并且伴着荷香,令人心旷神怡。

美术报

(玄)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局部)

绢本 41.7×32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酷暑难熬之日,到荷塘边既能纳凉,又能观荷。杨万里在《暑热游荷池上》一诗中说:“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此诗写得妙趣横生,不仅人怕热,而且荷花也怕热,躲在碧伞似的荷叶下乘凉呢。北宋诗人秦观寻访到一个绝离烦热的避暑佳所,那就是位于画桥南畔绿柳成行的荷塘边,他安上胡床,斜躺在上面,尽情领略纳凉的悠闲自在。船妹子的笛声在水面萦绕起伏,盛开的莲花在风中飘着幽香,沁人心脾。他不由地写下了《纳凉》一诗:“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美术报

(玄)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局部)

绢本 41.7×32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酷暑难熬之日,到荷塘边既能纳凉,又能观荷。杨万里在《暑热游荷池上》一诗中说:“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此诗写得妙趣横生,不仅人怕热,而且荷花也怕热,躲在碧伞似的荷叶下乘凉呢。北宋诗人秦观寻访到一个绝离烦热的避暑佳所,那就是位于画桥南畔绿柳成行的荷塘边,他安上胡床,斜躺在上面,尽情领略纳凉的悠闲自在。船妹子的笛声在水面萦绕起伏,盛开的莲花在风中飘着幽香,沁人心脾。他不由地写下了《纳凉》一诗:“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美术报

(玄)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局部)

绢本 41.7×32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荷开圣母临/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后来成为扇风取凉的实用之物。以扇面为载体写字作画,最早出现在纨扇上,汉、晋时就有班婕妤题扇诗、王羲之为卖扇老媪书扇的故事。唐代出现了扇面书画,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明清两代,文人雅士尤喜在团扇、折扇上题字作画,一幅盈尺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而清代皇帝尤喜于成扇之上题诗作画,特别是乾隆帝颇好此道。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帝绘荷花图并书《恭奉皇太后御园赏荷诗》木柄团扇。

美术报

清 乾隆 荷花图木柄团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六月四日,乾隆帝恭奉母亲崇庆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刚回到京城不久。此时正值盛夏,阴雨连绵,乾隆帝陪母亲在圆明园荷花池赏荷。荷叶田田,芙蓉娇娆,乾隆帝灵感顿生,为博得母亲欢愉,他在一把木柄绢面团扇上临池写生,画设色荷花图,进与太后以展清夏之忱。此扇通柄长39厘米,面径19.5厘米。扇面上是一帧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构思别致巧妙,尺幅之中,只着两花,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荷叶两片,一叶铺开伸展,一叶卷缩未开;几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乾隆帝以无骨法画荷花图,晕染工致,花、叶的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而不浓腻,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显得气闲神静、恬润温雅。从中可读出荷的美丽与纯洁,亭亭玉立、玉肌水灵,让人心中愉悦、神清气爽,又让人感受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品格。若用此扇纳凉,真有“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之感,阵阵凉风伴着荷香,令人心旷神怡。

在团扇的背面,有乾隆帝亲题御制诗《恭奉皇太后御园赏荷作》:“南巡甫回跸,弥月值愁霖。晴定农民庆,荷开圣母临。得申欢养志,久鉴敬勤心。试听龙池乐,都成角徵音。”这首诗凝聚着殷殷母子深情。诗中也期望久雨快霁,免得造成涝灾,流露出乾隆帝的爱民之心。

/荷净纳凉时/

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画船萧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清代画家金廷标的《莲塘纳凉图》即描绘了在荷塘边纳凉的情景。

画中一泓碧水,荷花盛开,岸边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青竹苍翠,景色宜人。浓荫之下,摆一几案,上有莲蓬等新鲜果实,一男子身着燕服,斜倚案前,姿态悠闲,神情自若。对面一女子身着华丽服装,手持画扇,携童子款款而来。此画笔墨工细,人物动态悠闲自在,自然生动,呼之欲出;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富有层次,别具一格。此图是画家根据杜甫的《陪诸贵公子丈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意所绘。诗曰:“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池塘边湿度大,风经湖水的渗浸徐徐吹来,变得凉爽无比。在酷暑难耐之日,到荷塘纳凉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既能纳凉,又能观荷。

美术报

清 金廷标 莲塘纳凉图 56.9×65.1cm 上海博物馆藏

金廷标,字士揆,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活在清乾隆年间,其父金鸿亦为小有名声的画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图》,乾隆大悦,遂得以入宫供职,成为当时的一名宫廷画家。金廷标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画风工细,深得乾隆赏识,御题赞美诗句甚多。金廷标死后,乾隆在翻阅他的画作时再三感叹,有诗写道:“去年命写寻常事,今日谁知珍惜加。”“足称世画无双画,可惜斯人作古人。”表现了乾隆帝对金廷标的眷念惋惜。《石渠宝芨》著录了他81幅作品。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美术报

编丨俞越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点击标题直达)

全球艺市的风向标——巴塞尔艺术展两大展会市场新探

无事过一夏:赏《荷亭销夏图》

西泠印社汉三老碑的前世今生

宋画里的生活(六)丨宋代童装

古画里的中元节

“清凉一夏”,古人如何以“扇”纳凉(内含赠票福利)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数字资讯-清风徐来香满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