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美术的演变,留下了诸多重要的史实。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明清以来的江南中心格局,逐渐汇聚于新兴而起的国际商业都会上海。表面上这是一种文化历史的空间位移,而在深层意义上看,这意味着中国传统绘画在文化格局上发生重大转型。
由中华艺术宫精心策划的“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即日起至12月31日),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为我们呈现独特而恢宏的学术视野,叙述海派艺术的“中国故事”。在百年海派艺术历史变迁人文历史框架之中,依托近现代至现当代海派艺术发展演变文脉,每届展览推出卓有影响之力的八位名家,中西各半,呈现独特的美术史叙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语境。第一届展览设立“借古开新”、“中西兼道”、“现代标程”三个部分,聚焦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黄宾虹、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倪贻德八位近现代名家及其代表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借古开新
“海派”原义意指清末民初流寓于上海,兼具同乡关系的画家群体组合,发生了历史的沿革。就绘画领域而言,“海派”称谓基本确立,并沿用至今。具体说来,即以国画名家为中心,围绕传统文人画趋时务新的革新之风,相应产生了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沿革至今,成为身居海上开放之地,力改前时国画糜弱之气的写照。“海派”之义,从文人画笔墨形式本体,引伸和扩展为一种宽容而开放的文化精神。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四位大家,即是清末民初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学习和延承基础上,师法古人,博采众长,呈现出借古开新的艺术面貌。
黄宾虹 山水写生 绫本设色立轴 62X50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任伯年 清供 纸本设色立轴 86×43.5 上海中国画院藏
任伯年擅长描绘现实题材,其绘画融合市民审美趣味。吴昌硕以金石入画,且大胆运用浓丽色彩。黄宾虹早年绘画以疏淡清逸为特色,晚年画风则为“黑、密、厚、重”。吴湖帆画合古今中西之法,立体感强,设色明快,墨笔烘染,有烟云苍茫、泉石浩荡之致。他们的绘画风格虽有所差异,但共通之处在于保存传统艺术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而力避陈陈相因,成功地适应了新时代地生活方式与艺术文化思潮,有力推进了中国绘画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转型,几位大家不失为海派艺术的集大成者。
吴湖帆 双松叠翠 纸本设色镜片 133x68.5 上海中国画院藏
吴昌硕 牡丹 纸本设色立轴 74×40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中西兼道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出现了种种关于中西融合的观念和实践,在中国画的中西融合方面,取西画写实主义来改造中国画,使中国画具有描写现实生活的能力。在西画的中西融合方面,一者注重西方表现性语言与传统写意的结合;另者侧重西方写实性语言与传统写意语言的结合,由此形成了中西融合的主线,从中体现出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美术在现代西学东渐社会情境之下自觉对应的结果,也是20世纪西画东渐在文化移植之中所作出的现实选择。
林风眠 捧白莲红衣仕女 中国画 68X65CM 中华艺术宫藏
林风眠 侍女 中国画 68X65CM 中华艺术宫藏
海派艺术名家的“中西融合”之道独具特色,其中可推林风眠和刘海粟为代表。林风眠先生认为东西方艺术“因相异而各有所长短”。在绘画上,他潜心研究中国画的新风格,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运用西方绘画之技巧,在领悟东西方艺术的精髓之余,实现了中西融合。
刘海粟先生受康有为影响,认为“合中西而创艺术之新纪元”。其中西兼道不仅体现在绘画创作上,还体现在艺术教育思想之上。绘画上,他取东西方艺术之表现主义的倾向,用笔强劲有力,色彩豪放,浓烈。除此之外,他在本身就源自于西方的艺术教育上,也颇有建树。纵观林、刘的艺术生涯可以看出,林风眠之中西兼道是一种内省和冷静,而刘海粟的中西兼道更体现出一种热情与豪放。大家之作所呈现的海派艺术中“中西兼道”之风,实则是对于艺术之“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思考与融合。
刘海粟 清凉台写十八罗汉 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刘海粟 莲花峰蕊峰晚霞 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现代标程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浪潮中,呈现出国内学子留学海外的趋势。历经了先声、酝酿和开拓的历程,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西洋画运动的鼎盛之期,出现了以振兴中国现代艺术为理念的现代艺术探索。以留欧与留日艺术家为主体的创作群体,依托专业的美术院校和西画团体,构成了海派艺术新的时代标程。他们从教学实习和创作研究,全面展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纵深格局。
倪贻德 黄浦江 油画 45.5×63cm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倪贻德 繁荣的水乡 油画 49×66cm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吴大羽、倪贻德两位大家即是一种卓越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曾于20世纪20年代留洋,在此过程中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影响,将背景、流派迥异的风格化相糅合,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和精神。历史证明,一味模仿、追随绝不是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正道。因此,他们在吸取西方现代艺术之精华的同时,又强调融民族艺术特点及其美学思想。强调兼容并包、中西融合,从而创作出众多具有深厚底蕴和形式美感的作品。两者在艺术实践与理论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中国传统美术的现代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吴大羽 瓶花 油画 53x30.5cm 上海油画雕塑院藏
吴大羽 公园的早晨 油画 75x70cm 上海油画雕塑院藏
面对百年海派艺术历史长河中人与画的素材选用、常与变的事件铺陈,始终维系着在视觉语言探索之中的人文精神之力,加以梳理、解读与思考,形成了所谓既不拘泥于“木”,又不迷失与“林”的展陈主线效应。事实上,海派美术作为独特的艺术资源,正在于其以“新兴艺术策源地”的影响力贡献于中国美术,成为不可忽略的文化力量之一,实现其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
编丨厉亦平 ZYJ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点击标题直达)
当代版画缺了什么
齐白石的自画像
为什么浮世绘这么火?
“问道南山”书路远——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艺术硕士主题书法创作十人展
湖南大学岳麓中华书画研究院2020年王德水教授书画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2020西泠印社春拍书画揽胜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