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KP的这个展览,把民间艺术从黄河岸边带到都市中心

艺术集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北京SKP的这个展览,把民间艺术从黄河岸边带到都市中心

艺术中国ArtChina

《隐鱼的城》展览现场

北京SKP,全球标志性时尚高端型百货。周边车水马龙,庭内熙熙攘攘,是它的日常形态。2021年春节之际,“黄河之行——地理边界与精神故乡·民间艺术展”在这里展出。皮影、社火、石狮、剪纸、水墨……这些来自原生态的艺术分别陈设于一层的艺术橱窗、四层的K大道和RENDEZ-VOUS GALLERY,为这个国际都市的商业中心带来了一抹不同以往的色彩。

45座来自陕北大地的石狮,最古老可追溯至元代,54件“国宝级大师”皮影,29幅当代剪纸/水墨创作……这些作品与周边的商业与时尚气息竟然毫不违和,而且相映成章。原因为何?——就在于民间艺术身上流淌着的“隐秘基因”。这些基因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流淌数千年不变,而这不曾断裂的历史,拥有最为活跃的生命力。

隐鱼的城——古老与当代的交融

在RENDEZ-VOUS GALLERY,展出了乔晓光的剪纸和水墨作品29幅,展览名为《隐鱼的城》。这件以鱼为主题的作品就在RENDEZ-VOUS GALLERY入口迎面处,是乔晓光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

艺术中国ArtChina

《隐鱼的城——乔晓光作品展》现场

鱼与“余”谐音,在民间文化中历来代表着吉祥与祝福,正值跨年之际,颇为应景。乔晓光以鱼化龙,先以水墨画出鱼,再以剪刀镂空出其形式,背后加以灯光装置。一条活灵活现,在粼光中闪烁的大鱼,它散发着来自民间的质朴,同时又辉映着当代城市的星光与时尚,一种原始矫健的生命力跃然而生。

艺术中国ArtChina

乔晓光剪纸作品《城市风景》

2014年,乔晓光曾为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创作了大型作品《城市风景》,以剪纸的手法呈现了北京与芝加哥这两座国际性大都市由古及今的地标性建筑,这件长20米的作品陈列在1号航站楼通道的玻璃长廊上,古老的剪纸传统与摩登城市的天际线完美融合,象征着中美友谊与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开放,成为成千上万游客来到芝加哥首先映入眼帘的人文景观。在SKP的这次展览中,这件作品的底稿首次向公众亮相,呈现着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文明中起到的作用。

艺术中国ArtChina

一名旅客从芝加哥奥黑尔机场通道走过

《隐鱼的城》也是谐音“隐喻的城”。城,可以理解为城市,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代形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与修辞手法,其在东西方文明史中的渊源很早,至今仍被人们在日常生活语言中使用,成为我们情感思维和语言的一个部分。

艺术中国ArtChina

《隐鱼的城——乔晓光作品展》现场

“隐鱼”作为展览的主题词,不仅因为展览中有一条发光的剪纸大鱼,鱼对水的隐喻隐秘着更深远的意义。由“隐鱼”到隐喻,此次展览的作品以多元文化的隐喻观念,去展示文明的记忆和源自文化遗产的艺术灵感。展览中的水墨画呈现了一种现实与历史融合混生的隐喻语境,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融合后的再生。

艺术中国ArtChina

《神秘的石头》展览现场

神秘的石头——从历史到今天

从古老的陕北大地,到北京SKP四层的K大道,这些历经岁月尘埃的石狮子,整机得呈现在这里,虽然脱离了它原有的环境,但它们的表情神态始终如一。

艺术中国ArtChina

《神秘的石头》展览现场

《神秘的石头》所展示的石雕,全部来自画家、教授郭庆丰的私人收藏。他将陕北大地上遗留下来的石狮,从历史的烟尘中打捞起来,陆续收藏有上千只,最古老可追溯至元代。

艺术中国ArtChina

窗肩狮 摄影:张冬萍

这些憨态可掬的石狮子,有的还在脖子上还系着红丝带。不要笑,这并非是现代人为了“萌态”加上去的,而是原生态里的标配。镇山石、镇河石、镇村石、镇宅石、拴娃石、送子石、财神石、了病石……它们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在人们的生活里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这种“萌”不为取悦他人,而是民间艺人们黄土地上对美好的渴望与发自生命深处的呐喊。

艺术中国ArtChina

炕头狮 摄影:张冬萍

这些散落在黄土大地上沉重的石头,实际上是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坐标。每一尊遗存至今的石雕,都是一段凝固了的、秘而不宣的咒语,一同坚守着陕北大地上依旧深谋远虑的一股绵延不绝的气息。历经时间积淀,这些雕刻也组成了一张较为完整的文化地图,通过这些特别的标识,我们可以前往它隐秘的精神空间。

艺术中国ArtChina

《社火巡游》展览现场

社火巡游——时尚大牌中的C位

在SKP一层的艺术橱窗里,展出着来自国家级皮影制作传承人汪天稳、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汪海燕的皮影54件,及珍贵的皮影演奏乐器约13件。在世界各大时尚品牌的簇拥之下,它们气场丝毫不逊色,反而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性让它们牢牢占据了舞台C位。

艺术中国ArtChina

《社火巡游》展览现场

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作为古老的风俗,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对神明与祖先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驱邪避难、娱神娱民,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艺术中国ArtChina

《社火巡游》展览现场

被誉为“天下第一刀”的汪天稳是中国皮影国家级美术大师,其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创作的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女汪海燕是省级美术大师。临近年节,二位大师将皮影艺术作品《社火巡游》带至北京SKP艺术橱窗,展示陕西年节时社火活动的热闹景象,也展现出三种维度的传承:是老师与学生的,是故乡与乡民的,也是父亲与女儿的。

艺术中国ArtChina

乘船渡黄河

寻找源头——黄河十四走

展览为何叫“黄河之行”?这不仅是这些作品身上所带的地理属性,更隐藏着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段关于寻找文化源头的传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徐悲鸿学生、中央美术学院杨先让把“年画、连环画系”改建为“民间美术系”。他一直给人说民间艺术厉害,可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杨先让觉得应该实地考察一番,为成立之初的院系寻求学术研究的资源与基础。他把目光投降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大文化圈。

从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带着师生揣着介绍信和笔记本,率领考察队,扛着摄影器材,14次扎入黄河流域,从民间美术、传统民俗、古代历史文化三方面探访了8个省的上百个县镇。

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民间艺术浩瀚如大海,真正走进民间后,完全摸不到脉络。望洋兴叹的杨先让说:“摸不着,我就要走,慢慢一点一点地走,一点点地理解。”最终,4年的时间,14次考察行程形成了数十万字的原始笔记和数千张的调研照片,杨先让走完最后一站青海后“感觉像捅破了窗户纸”,对女儿杨阳说,“中国民间艺术的来龙去脉,这下我通了,我给你讲。”

艺术中国ArtChina

杨先让(右)与“剪花娘子”库淑兰

这些珍贵的考察手记和图像资料,形成了与台湾《汉声》杂志共同打造的书籍《黄河十四走》。如今,在人类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中,这些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以想象不到速度消失,再也寻不见踪迹。因而,“黄河十四走”成为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式”学术调查,成为历史绝唱。

艺术中国ArtChina

杨先让考察黄河民艺的笔记内页

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的创立,以及对民间艺术考察的研究发展,培养了诸如徐冰、乔晓光、吕胜中、陈文骥等一众富有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优秀当代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民间美术的知识和哲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蜚声国内外当代艺术舞台。

杨先让说:“民间艺术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的根。中国的版画、年画、连环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民间,为什么不可以广泛地在民间艺术土壤中去吸取,去陶冶,去创造一种崭新的更有民族气魄的艺术呢?”

艺术中国ArtChina

《黄河十四走》(广西师大出版社2018年再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说,“追求民间艺术是个卑微的路,但又是条伟大的路,伟大不在于这是门艺术,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这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和慰藉,是精神层面的信仰。我们说民间艺术是伟大的艺术,就因为它们为今天的时代提供了自信、勇气以及人性的力量。”

在杨先让看来,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很大范围内成为了支撑一个民族的元气。恢复一个民族的记忆,就是要恢复一个民族的元气。

(资料来源:SKPRendezvous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乔晓光工作室)

艺术中国ArtChina

展览海报

观展贴士

展览名称:黄河之行——地理边界与精神故乡·民间艺术展

展览地点:北京SKP

展览时间:2021年1月25日-3月25日

欢迎点击艺术中国小程序,浏览更多新闻资讯。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集锦-北京SKP的这个展览,把民间艺术从黄河岸边带到都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