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山水画入门——笔墨技法篇

中国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画山水画入门——笔墨技法篇

中国画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征和精化所在,没有笔墨不能称其为中国画。笔墨一词从广义上讲,指利用笔墨所达到的画面气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狭义的笔墨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中,笔法是由点、线、面构成,其中主要是线条的运用,其次是墨法,既利用水作用于宣纸上所的产生浓、淡、干、湿、深、浅的变化。墨法中还包含色彩技法。

1.笔法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 “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中国画

皴法主要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云头皴等。

中国画

披麻皴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皴,笔线短的称短披麻皴,这种皴法常用作来表现土质山或质地疏松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皴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代表作有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画

《富春山居图》

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用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打斧劈。代表作有马远的《踏歌图》。

中国画

《踏歌图》

雨点皴为长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主要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代表作有范宽的《雪山萧寺图》。

中国画

《雪山萧寺图》

云头皴笔多曲折迂回,向中心环抱。代表作有郭熙《窠石平远图》。

中国画

《窠石平远图》

荷叶皴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代表作有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中国画

《鹊华秋色图》

解索皴行笔曲折密集,揭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代表作有王蒙的《春山读书图》。

中国画

《春山读书图》

米点皴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近代有入批评米点披全无用处,这是不公正的,问题不在于米点皴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有的现代画家在描绘封山育林的蓬勃景象时,用饱含水分的密集竖点画出,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实际上是米点皴的活用。代表作有米氏父子的作品。

中国画

《春山瑞松图》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等。

中锋用笔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 拖锋也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 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中国画

用笔五法

黄宾虹提出了“用笔五法”:平、留、圆、重、变”。“平、留、圆、重、变”原是中国书法的行笔法则。

平,就是如锥画沙,行笔平稳。

留,就是有涩的感觉,起笔就回笔,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行笔速度要快。

圆,就是每一个笔道要“鼓”起来,有立体感。因为书画都是“道法自然”,自然界里没有缺乏体积感的东西,没有体积感的行笔全是败笔。中国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其中讲“骨法用笔”,实质上就是黄宾虹的“圆”,只有圆了,笔道“鼓”起来了,才有“骨”的感觉。这一用笔方法,不但是书法家的用笔,因书画同源,也是画家的重要用笔方法。一幅画里只有使用了中锋用笔、骨法用笔,这幅画才有脊梁。

重,即是力透纸背,意味着在行笔的过程中,正面是什么样,背后看也是什么样。

变,笔笔变化,任何重复的两笔都叫“行活”,只有笔笔变化才叫艺术。这也就是黄宾虹对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重大贡献。

2.墨法

墨分五彩,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法就是用水的方法。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因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枯、干、润、湿、漓等五种感观来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所以在笔墨中,笔法强调内力,而墨法体现“活”和“变”。 “笔为骨,墨为肉”。

中国画

用墨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

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用笔与用墨技法的掌握需要的是实践而非纸上谈兵。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

本文转载自网络

中国画

国画前沿动态、国画艺术分享!

微信号:guohuajiaoliu

中国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中国画-中国画山水画入门——笔墨技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