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你能告诉我长得一样的山水画应该怎么区分吗?”
“额,这就难倒我了,毕竟这里的学问深不可测。”
不过我还是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比较学术的说法就是:
皴法标志着山水画从青铜走向王者,并且每一种皴根据受欢迎程度有等级之分。
一、“密集恐惧者慎点”皴
这种皴法,虽然受欢迎,但是对画家操作度要求很高,所以掌握的人特别少,尤其珍贵,这个级别的皴法主要分为下面两类:
雨点皴
公元9世纪的北宋天才画家范宽,在他的画里,你总能看到这种密集恐惧症患者慎点的点点点点点点……和一片黑压压的背景。
宋 范宽 谿山行旅图
这种草间弥生式的点相当于他的注册商标,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他的作品。
米点皴
范宽之后,北宋又出现了一位奇葩画家。
一个全身都是戏,只靠坑蒙拐骗的男人……
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一团团性冷淡风格的墨点。
米芾 春山瑞松图(局部)
和“点王”范宽不同的是,米芾的皴法更湿哒哒,可以更好的表现云雾变幻的风景。
米芾《云山图》
范宽和米芾在北宋绘画史上算得上C位出道的大咖了,只要掌握了这两种皴法,很容易就能认出来。
二、“黑暗料理玩家享用”皴
除了范宽和米芾这两种个人风格比较明显的画家之外,剩下的那一群人,就难说了。当然只要你拥有了鬼脸、麻绳、斧子这几颗宝石,就能轻而易举的分辨出来……
披麻皴
一直以来,艺术家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有一天一个叫董源的人出现,彻底颠覆了整个艺术界。
董源《潇湘图》
他改变了之前山水只涂色不做机理的格局。
在他的画里,你总能见到一根根像海带一样的线,这就叫做披麻皴。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要我说,怎么不叫海带皴!
解锁皴
这个皴法是董源披麻皴的进化形态。
它将线条比较整齐的披麻皴变成灵活、扭曲交叉的线条,这种皴法,简直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福星,多看看也许就不再害怕了。
《花溪渔隐图》
元代的王蒙(不是作协的那个)就把它用得炉火纯青,山石看上去好像在跳舞一样,不停的扭动,充满了动感。
王蒙《秋山草堂图》
鬼面皴
北宋的郭熙和李成非常善于在山水上画鬼面。
郭熙《早春图》
《晴峦萧寺图》
这种远看没感觉,近看吓一跳的清明节限定皴法,像云一样软绵绵。轻飘飘,所以又叫卷云皴,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鬼面皴这个叫法,听上去很牛逼。
斧劈皴
一种风格一旦火了以后,那就会被人扎堆的模仿,为了脱颖而出,让别人认得自己,于是一种新的皴法:斧劈皴应运而生。
这种一刀刀砍出来的线条,大的叫大斧劈皴,小的叫小斧劈皴,通常用来画非常硬的山石。
马远《踏歌图》
南宋画院马远和夏圭就经常使用斧劈皴,通过这种皴法顺利挤进南宋四大家的组合。
马远《山经春行图》
夏圭《溪山清远图》
如果你站在一幅山水画前,一时间不知道是谁的,只要看到这种刀刀戳心的线条,那十有八九是这两个人的。
三、“谁敢和我比奇葩”皴
通常都是一些极具性格的人,才会使用这些皴法,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他们白月光一般的特质。
折带皴
元朝的倪瓒是个洁癖怪,他的画永远是干干净净的,能少画就少画,能不画就不画。
倪瓒《容膝斋图》
所以在画山石的时候他也往往使用最简单的线条,像一条长长的带子被折来折去,也就是折带皴。
但是他这种画法经常受到元代其他三个人的吐槽,不过这个84消毒液根本不care,说白了他就是在自嗨。
如果你在美术馆看到一张干干净净的,上面就几根可怜的线条在弯来弯去,你可以大胆的告诉周围的人,这就是倪瓒的画!
荷叶皴
这是之前提过的海带皴的又一种变换形态,皴笔从山顶向下,形成像荷叶一样的筋脉。
《鹊华秋色图》局部
改变中国画的男人就是这种皴法的头号粉丝!
山水画发展到今天,产生过许许多多的皴法,用来表现从南至北的各地山水。看上去很复杂的山水画,其实总结起来也很简单:
范宽和米芾画的是密集恐惧症
董源、赵孟頫和王蒙画的是会跳舞的海带
马远和夏圭是斧头帮的左右手
84消毒液倪瓒就更不得了,像一个舞娘一样手挥彩带旋转跳跃
最后是爱做鬼脸的李成和郭熙
不过,仅仅从皴法来看中国画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这只是笔法的部分,通常还需要结合墨法、意境等放在一起来看。当然了,如果你只想一口气能看懂山水画的话,那掌握了最简单的分类,基本就算入了门啦!
本文转载自大美艺术
收 藏 报
ID:shoucbb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传播中国书画、艺术、古玩、收藏、鉴赏、香道、雅集、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