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 的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为历代文人雅客所喜爱。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众多。
画红梅步骤1
1、画干。用提斗笔蘸淡墨沿着老干的走向侧卧锋皴擦出纹理。依干的结构,分别用浓、淡墨勾出干的阴阳面轮廓线。行笔要涩,不要太快。用笔要有转折、顿挫、粗细、方圆变化。然后笔蘸淡墨,笔尖蘸浓墨,铺开笔锋,散锋用笔皴擦揉拓并用,由阴至阳,表现出干的苍老,亮的地方要留出空白。
画红梅步骤2
2、画枝。注意穿插布局,按生长规律用笔。注意枝条要有粗细、长短、疏密变化,用笔要有力度,前后穿插有序。新枝多用中锋,挺拔而有弹性,老枝多为中侧锋并用,墨色要有浓淡变化。一般前面枝用浓墨,后面枝用淡墨。
画红梅步骤3
3、画花。用白云笔蘸朱砂,笔尖蘸曙红,先画全开、半开的花。再用朱砂点花苞,最后用暗红色(曙红加墨加朱砂)点出暗花苞。花要注意大小不等,俯仰开合、姿态各异,疏密得当。
画红梅步骤4
4、画蕊、画托。用小狼毫蘸暗紫色(胭脂加墨调成的颜色),画出花蕊、花托。花蕊画的要有力度,蕊头错落有致。
画红梅步骤5
5、画小枝、花的暗影和淡花。用小狼毫蘸暗紫色画小枝,加强枝干的变化,用笔要劲健有力,并富有弹性,以表现梅花刚劲有力,俏丽多姿的风貌。同时用暗紫色加水调出的颜色染出花朵底部的暗影,增强花的立体感。用朱砂加水,调成淡红色画出淡花,用淡墨画出淡花的花托、花蕊,勾出淡枝。最后题款钤印。
腊梅的画法
1.老干的画法同前。新枝点花处要断开、留白,枝干由粗变细处多有分叉。
2.一般来讲,腊梅点花要少而精。画有画眼。一幅画最醒目、最突出的地方,往往是画面中最疏的地方;这地方的花,要画得全画得实。腊梅花的颜色,是在藤黄中加少许白,以减弱颜色的鲜艳,保证整幅画的协调一致。花托、花蕊用赭石色。
3.在画的过程中,随时找出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4.题款、钤印,完成作品。
画梅作品赏析
《梅花图》明· 陈录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录,生卒年不详,字宪章,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墨梅、松、竹、兰蕙,笔意儒雅,与王谦齐名。传世作品有《万玉图》、《烟笼玉树图》、《梅花图》等。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
《红梅》清·汪士慎 立轴,纸本设色,95.8×29.5cm。
汪巢林长于画梅,密枝繁朵,此为其画得较疏朗者,枝稦偃仰多姿,笔致柔中寓刚,设色淡冶,似在有无之间。通幅唯点苔为浓墨,于是精神为之一振。用笔简约,但疏而不空,这是其过人处。
《梅鹊图轴 》南宋· 沈子蕃
缂丝 纵104cm宽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雪中梅竹图》局部 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宋· 徐禹功
纸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92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两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頫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或北宋元丰四年(1081)。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南枝早春图》元·王冕
立轴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本文转载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