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创作追求的是一种“丘园养素”的绘画意象,画家通过创作具有独立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传达其对山水物象精神的感悟,绘画作品是一种冲淡具体时间观念的、纯粹的自然物象本质精神特征的艺术形象表达,也就是绘画意境的表达。
山水画作品中有一种常见的表现夜晚绘画意境的方法,就是画面形式中出现举杯饮酒的人物绘画点景形象,古人有“对月饮酒”“对酒当歌”“举杯邀明月”的生活习惯,唐代诗人李白曾作诗题曰《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由此可见古人思想中,月与酒的密切联系,山水画作品中以月下饮酒创造清冷洒脱的绘画意境就成为典型的绘画意境表达方式。
山水画作品注重的是通过画家所描绘山水物象形式,传达其对自然世界山水精神的认识情感,具体的时间与绚丽色彩都不是影响山水画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西方风景画创作往往通过绘画色相表现具体时节与具体绘画场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所作的油画组画《鲁昂大教堂》,分组画出了一天中不同时间节点的教堂外观色彩,一目了然。莫奈为了研究不同时间条件下景物的色彩变化现象,一生画过二十多幅同一场景的鲁昂大教堂外景的绘画作品。若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艺术加以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得看到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时间特征上的艺术观念差异。
中国山水画也不是一种没有时间叙事意识的艺术形式,只是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流动的、永恒的时间特征,山水画作品中这种看似模糊的时间叙事特征,以一种流变不居、无限延伸的、永恒的生命特征得到了一种笔墨绘画艺术形式的表达,并且直指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之精神根本,“动”与“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动”与“变”也是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山水画创造就是在变动不居的时间流程中展开笔墨艺术形态,呈现自然山水世界的特有意境与画家的特殊情愫,这是契合了中国哲学基本思想的艺术创作过程。
山水画的笔墨形式语汇不是为了主要表现绘画作品中的时间性而存在,它是突破时间的藩篱、除去桃红柳绿的时间色彩、超越自然物象的表面形式,通过组织化、程式化的笔墨语言符号形式,重新营造一个可以让观者怡养性灵的绘画世界。山水画作品中时间的模糊性叙事艺术特征,使山水画艺术创作真正成为一门直接指向绘画物象永恒精神特征与画家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
古代山水画作品中能够看到大量描绘“荣枯相生,不辨时令”的树木绘画艺术形象,因为绘画作品的特有意境之美成为艺术典范,可见山水画作品中对山水意境的强调与对时间特征的淡化表达,正如朱良志先生所言:“时间性存在意味着一种表象的存在,对于中国艺术来说,艺术家不要做世界的陈述者,那是一种为时间所驱使的角色;而要做世界的发现者,有超然于时间之外的真实追求。艺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发现’,而不在于记录。”
内容来源:网络;插图:赵春秋作品。
若喜欢,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