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秋 高卧图
春秋论画:由袁安卧雪谈起
文:赵春秋
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绘画母题,叫《袁安卧雪》,又叫《袁安高卧》或《袁安困雪》《袁安瓮牖》,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都以此为题创作过,以《袁安卧雪》为题的名画也比比皆是。画题取材于东汉高士袁安卧雪的故事,这个题材在古代影响至深,在传统文学和绘画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而今,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风声鹤唳、全民宅居度日的非常时期,我突然想起了两千年前那个大雪封门的日子,和这个叫作袁安的人,我的思绪循着这个典故一路追溯,一幅幅叫作《袁安卧雪》的经典绘画作品,在我眼前铺陈开来……
南宋夏珪 (款)袁安卧雪图
袁安是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袁术、袁绍两兄弟的高祖父,据《后汉书·袁安传》记载,在袁安没有显达之前,日子过得很贫寒。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地面的积雪封门堵路厚达一丈多。雪霁天晴后,洛阳令出门巡视灾情,看到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只有袁安家积雪封门,院里阒寂无声,没有出门的迹象。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死或饿死了,就让人清理积雪,破门而入,发现袁安僵卧在床上,奄奄一息。洛阳令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都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嘉许他的品德,举荐他为孝廉。(“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袁安的人生道路从此发了重大的转折,踏入仕途,先后担任楚郡太守、河南尹等官职。袁安素行高洁,为官政令严明,断狱公平,以公正严明著称,并且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升任太仆、司空、司徒。从一介贫民扶摇直上,最终成为汉室的社稷之臣,他的子孙也世代担任高官,据《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空、司徒,儿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太尉,曾孙袁隗为太傅,四世皆居三公之位,人称“四世三公”。“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明 沈周 袁安卧雪图
袁安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成为后世诗人画家争相吟咏描绘的题材,文人墨客们借诗画来颂扬袁安的清寒君子之风,高风亮节之志。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咏贫士七首》中说:“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唐宋以降,写袁安其人其事的诗人更多:唐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高适《苦雪》之二:“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韦应物《对雪赠徐秀才》:“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皇甫曾《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耿湋:《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薛涛《酬杨供奉法师见招》:“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白居易《雪中酒熟欲携访吴监先寄此诗》:“陈榻无辞解,袁门莫懒开”。无可《雪》:“红楼知有酒,谁肯学袁安”。许浑《病中二首》之一:“三年婴酒渴,高卧似袁安”。裴虔余《早春残雪》:“已闻三径好,犹可访袁安”。皮日休《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全吴缥瓦十万户,惟君与我如袁安”。吴仁璧《春雪》:“雪霁凝光入坐寒,天明犹自卧袁安。”李中《和友人喜雪》:“谢女诗成处,袁安卧初起”。何频瑜《墙阴残雪》:“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宋朝诗人晁补之《晚雪示阎仲孺》:“明日穷檐深一尺,不知何处觅袁家。”宋代名僧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曰:“清白之标,庄严匪销。袁安卧雪,许由弃飘。”元张可久《寒夜》:“芦花絮衾江纸也似薄,问袁安怎生高卧?”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亭上施屏或可无,江山形胜恐难摹。何当穷腊亲来此,身作袁安卧雪图”明汤显祖《牡丹亭·旅寄》:“俺是个卧雪先生没烦恼”。都是借诗词来颂扬袁安的清寒君子之风、高风亮节之志,或是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来抒发情怀、倾吐胸中块垒。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诗词是题跋在《袁安卧雪图》上的,如南宋杨万里《题无讼堂屏上袁安卧雪图》:“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元代邓文原《题袁安卧雪图》:“门外雪深泥没膝,幽人怀抱自春风。可怜令尹无高致,乘兴何须见此公。”这也从侧面说明《袁安卧雪》这个题材在书画领域的广泛性,事实上,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画家都画过,如周昉、王维、李升、董源、荆浩、黄筌、范宽、李公麟、李唐、马和之、郑思肖、颜辉、赵孟頫、倪瓒、盛懋、陶宗仪、沈周、周臣、文徵明、文嘉、谢时臣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傅抱石、刘峨士、冯超然等。尽管这些画作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但我们通过前人的文字记叙,可以窥见一斑。
明 周臣 袁安卧雪图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画家李昇,曾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该图绢本立轴,上有宋徽宗御笔瘦金书“唐李昇袁安卧雪图”;另有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其中有“立朝侃侃多忠言,皆自傲雪素养成”之句。此画于清末自宫廷流失民间,去向不明。高士奇在他的《江村销夏录》中记载:“此图以焦墨作山石,皴法苍莽,非人力可到。人物、树木略设淡色,生动异常,隆暑张之,凛然有寒意。传宝于世几及千年,而绢素完洁,尤为所难。真希世之珍也!”清末大收藏家李葆恂也亲见此画,有更详细的文字记载:“(袁)安卧榻前,又一童烹茶,旁立一鹤。山鹿髯奴戴斗笠,坐石上。两马一吃草,一昂首立;一人唐巾捧诏,自其左来,马一白一骊,神骏如生。”从这些文献记载的内容上,可以大致想见此画的情形。
五代大家董源的《袁安卧雪图》流传有序,先后由北宋蒋仲永、南宋张受益、明代沈周等人收藏,上有北宋米芾、元赵孟頫等人题跋,一致公认为“神品”之作,后散佚民间。据米芾《宝晋英光集》载,宋蒋公长作诗二首盛赞此图,其一云:“水竹风清一梦苏,涛生月破紫瓯须。满堂爱客谈书画,且展《袁安卧雪图》。”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录有明代画家沈周诗一首,亦极力推崇此图:“董源《卧雪图》,高古惬万目。海岳控长源,纵观留足牍。名誉盛流传,奔腾珠有足。倾囊购墨皇,光怪烛茅屋。”原画的精彩,我们无缘得见,但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董源这幅作品的魅力。
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亦有《袁安卧雪图》相关记载。明末清初收藏家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三记载:“《卧雪图》为龙眠有名之迹一,……余见惊叹欲绝。高山突兀,长林一围,境深雪积。暑月对之,令人挟裘。一人拥衾而卧,一人扣扉,一人骑,一人前引,一人张盖。卧者静穆,扣者手撃耳听,其三人欲反欲止,且行且顾,神情曲妙无论。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此顾、陆诸人亦所未及也。”由此可知,此图精妙绝伦,当属举世罕见之珍品。
明邵弥袁安卧雪图
据《宣和画谱》卷十六记载,北宋御府收藏黄筌画作共三百四十九幅,其中就有《袁安卧雪图》,作为一个著名的花鸟画家,以人物为主题的画作,殊为难得。明朝的都穆《寓意编》记载:“余家自高祖南山翁以来,好蓄名画,闻之家君云:妙品有吴道子《鱼篮观音像》、王摩诘《辋川图》、范宽《袁安卧雪图》,惜今不存。”可见,范宽也有《袁安卧雪》传世。清代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二转录张羽《题李唐<袁安卧雪图>》,据此可知,李唐也画过这个题材的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署名颜辉的《袁安卧雪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60.2、横107.7厘米。画面上天寒地冻,林木萧索,积雪封山。洛阳令乘坐牛车,带领仆从逶迤而来,在寒林掩映下的袁安屋舍前停下。一名随侍前行几步,手叩柴门。图中树石以墨染晕刷而成,人物衣纹则劲健多折,称得上是画中珍品。北宋著名的画史评论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丁晋公典金陵,陛辞之日,真宗出八幅《袁安卧雪图》一面。其所画人物、车马、林石、庐舍,靡不臻极,作从者苦寒之态,意思如生。旁题云:“臣黄居寀等定到神品上”但不书画人姓名,亦莫识其谁笔也。上宣谕晋公曰:“卿到金陵日,可选一绝景处张此图。”晋公至金陵,乃于城之西北隅构亭,曰“赏心”,危耸清旷,势出尘表。遂施图于巨屏,到者莫不以为佳观。岁月既久,缣素不无败裂,由是往往为人刲窃。后王君玉密学出典是邦,素闻此图甚奇,下车之后,首欲纵观,乃见窃以殆尽。嗟惋久之,乃诗于壁,其警句云:“昔人已化嘹天鹤,往事难寻《卧雪图》”。一幅被定为“神品上”的经典之作,竟然这样被毁坏了,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真正让这一画题出了名的,当数唐代画家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王维这幅画出名,并不是因为它画得有多神妙,事实上,几乎很少有人见到过这幅画,它的出名在于画中画了一棵芭蕉树,因此便成了中国书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袁安卧雪的典故发生于极寒的冬季,芭蕉则通常是生长于南方的热带植物,大家争执的重心在于: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王维画它又是出于何种意图呢?是偶然事物的写实,还是有着某种象征?
近代 祁昆袁安卧雪图
对于袁安其人,作为画家的王维画过这幅画,作为诗人的王维也在一首诗中提到过,这就是《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诗里,王维将胡居士闭关自守之举比为“袁安卧雪”,“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则意味着充满了烦恼的尘世,唯有安守本心,闭关不出才能得到清净与解脱。
王维暮年,回首大千世界和滚滚红尘,将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化为一声叹息,写下那首《叹白发》的七律:“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苦难是滋养艺术灵性的沃土,纵观王维的一生,遇到的伤心事确实太多太多,丧友、丧妻、丧母、贬官;在安史之乱中,他虽然服药取痢,伪称暗病,仍被胁迫做了伪官,失去“政治清白”。在看遍了官场的荣辱沉浮、尝尽了生活的苦辣酸辛之后,他幡然醒悟:功名不应该是他的毕生追求,远离红尘纷扰,寄情诗画音乐,佛经浸润,避世逃禅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在《酌酒与裴迪》中,他写道“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当代 吴华源袁安卧雪图
推崇的“高卧”的王维,画出来一幅《袁安卧雪图》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至于画中那棵芭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王维自身的象征。芭蕉与佛教渊源紧密,佛家经典著作《维摩诘经》中有“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涅盘经》则说:“当观是身,犹如芭蕉,热时之焰,水沫幻化。”佛经借芭蕉外强中空植物特性喻理人精神“空灵”的道理。春之葳蕤,夏之繁盛,秋之丰硕,冬之沉寂,不论尘世如何变化,只要心中始终有株芭蕉,便不会迷失;始终持有一份希冀,再苍白的日子也能像芭蕉一样郁郁葱葱。白雪压蕉既是隐居守心,又是身不由己,“雪里芭蕉”象征着抛却尘世名利、高逸隐居的性情,至于王维是否真的见过“雪里芭蕉”已经不重要了。
“袁安卧雪”的故事后来引申为成语“袁安高卧”,指生活清贫仍然坚守节操的行为,与我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提倡的精神境界相一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袁安卧雪》,或通过对袁安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来抒发、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怀抱;或通过对冰天雪地环境的渲染,来衬托主人公品格的高洁;或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绘,来呈现典故传说,以期“成教化,助人伦”……两千年前的那场大雪带来的,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代 傅抱石袁安卧雪图
而今,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啻于那场成灾的大雪。在家家闭户,人人宅居之际,通过网络,人性的丑陋却赤裸裸地展示出来,我们看到了各种乱象与丑态,武汉人在拼命逃离,河南人竭力堵截……看看那些拿着大棒子在村头堵截串亲戚者的人,看着仅仅是为了躲避隔离却把病毒传染给周围人的人,我心中无限悲哀。我们这个曾经有着那么优秀精神的民族,发展到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的人为了自己活下去,竟然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哪怕是赖活!!!!国人变成这样,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
袁安卧雪的故事终究是故事,让人神往的同时,也让人惆怅迷茫……
若喜欢,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