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雪法
画雪景要善于留空白,空白可染粉或不染粉,白处即是雪,留得好,也就得到雪的精神。传统画雪,不外乎描写天雪阴晦、彤云密布的景色。树木用的鹿角或蟹爪的枯树,很少画常绿树。树干上略施淡赭石,
其他总是用墨青色或纯墨色为主调,是一种灰暗的调子。下雪是没有声音的,所以也是静的调子。
这是从前人限于阅历,看不到青藏高原上的雪山,天是碧蓝,雪是晶莹,一反灰暗的调子,所以对比强烈。雪山阴面以及受风处,雪积聚不起来,要露出石骨,用浓墨见笔迹,生辣凝重,衬托出天更蓝,积雪更白。其间风暴飞冰河,雪崩、云走,一切大自然的景象都是动的,色调也是亮的。
就是人事点缀,以前不过画“雪夜访戴”“骑驴看梅”“拥炉煮酒”等等,而现在是在昆仑山上,冒风雪而筑路,或走险道以运输,或则三冬开河,腊月造田,战天斗地,也都是动的。时代不同了,不能用老套路,必须变,才能描绘出新时代的精神来。
飞雪画法
画飞雪图,传说用弹弓弹上粉点,好像密雪的样子。所传元代王蒙的《岱宗密雪图》就是用这个方法。我不知道弓的形制怎样以及如何去弹,屡试不得其法。后来用“敲雪法”,效果很好。
其法用两支笔,一支笔饱蘸白粉,平卧横执,然后用另一支笔杆敲击这支平卧的笔杆,要敲得重,即有细点的粉散落下来。笔头上所蘸白粉因为多少不同,散落的点子也有精细疏密之分。可以预先在另纸试敲,到点子大小适中,即可敲上。
雨景画法
从前人画雨景,大致多画雨后云山,或细雨霏霏之状,很少有画大雨的。就是有画《风雨归舟》者,也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境地。当暴雨之际,必随之以大风,风挟雨势,倾盆如注。柳子厚诗云:“密雨斜侵薜荔墙。”这个斜字用得好。
我们观察大雨之来,因为大风,其势必斜。而且不是如丝如帘,也不是疏密一色,是中间织成的道道,可以先用排笔饱蘸墨青水,在纸上平行地画一二寸阔条,一条深,一条浅,相互间隔,但界限不能太明显。
等干之后,可用较深墨于淡条条处,画上树石、屋宇、桥梁、人物等。两边入于深条处,渐隐不见。其草树画法,与画风相同,顺逆横斜,以蓄其势。点缀人物,可画雨具,迎风而上,以增加气氛。
画风法
风是空气的流动,是没有色也没有形的。所以要画风,全靠其他事物的衬托。画大气用四围草树全衬托风势。风从东来,则四旁丛树的主干迎着风势向东出,画到上面细枝,倒过头来全部一个方向向西摆动。树上的藤萝和树叶也一面向西倒,树下的细草也向西离坡。
总之写出草树和风搏斗,其始不屈地相逆,以蓄其势,及其末梢尽力,顺风势以见风力。树下的石块和坡陀,虽坚实非风所能掀动,但也要蓄势向东以逆风,如果向西则气泄。
画微风只需摇动树的权当杪。画春风则满园桃李,轻袷微举,吹人欲醉。画逆风则令人瑟缩战栗,但要画出人的精神,敢于向冷空气搏斗的勇气。
画雾法
雾中景色,一片模糊,要在模糊中用淡墨勾出物体,近处稍深,远处更淡。切不可用浓墨,浓则失雾之意。画雾不用浓墨,一片淡墨,勿失于平。所以只有在笔迹的点线上求其不平。如近处山石用大墨块,近树用粗笔,远树用细笔,加以繁简飞疏密、虚实的穿插,同样可以做到不平。画好之后,可用极淡墨水整幅渲染以增加其白茫茫的感觉。
雾天是没有风的,所以树枝不能有动态,也没有声响,是静悄悄的淡灰色调子。(来源:《陆俨少山水画刍议 精装本》,陆俨少著,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 )
▼点击下方文字选购▼ | ||
狼羊兼毫 | 宣纸套装 | 芥子园书 |
清风流云 | 描红毛边纸 | 名家字帖 |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