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觉得,微醺时候的自己,像变了一个人?
会冲上去大胆要某个人的微信,敢把突如其来的加班短信直接关闭,能在家里上蹦下跳几小时,嗨到不行......
感觉可以做出很多清醒的时候办不到的事情。
其实不止我们,过去的他们也有同感。像李白的《将进酒》,仅此一首。张旭的狂草,无法复刻。
以及今天的主角——
天下第一行书,神来之笔。
第一行书,就是我们中学时候要全文背诵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听说,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太多的帝王将相想要得到它。
《兰亭集序》到底好在哪里呢?
有人说,如果你能从中读懂“短暂”、“珍惜”二字,你就真的读懂了兰亭序。
我们先来看看它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将军,同时也是文艺贵族青年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等41路好基友,到会稽山阴兰亭,去开一场露天party。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文人开party,少不了喝酒斗诗。喝嗨了,诗兴就大发了。
这42个人居然当场做了37首诗,都能编成一个诗集了。
于是有人就提议让王羲之给这个集子写篇序。
老王酒意正浓,也不推辞,提笔挥毫,一气呵成,于是就有了冠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写的内容用土话翻译过来就是——
今天是个特别好的天气,
我和小伙伴来到兰亭开起了趴体,
我们坐在河边玩着曲水流觞的游戏,
抬头看着天上的云一望无际,
我们开心地笑啊笑,笑得没有力气。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本来描述的是很快乐的聚会,但他后面突然笔锋一转——
在这茫茫的宇宙间,人生是如此地短暂。我们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是很快乐的。
不过这个快乐很快就会消失了。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尤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为什么?因为事物的发展瞬息万变,即便东西再喜欢,也会成为陈迹。况且我们都会衰老,都会死。想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感到悲痛!
明明是很欢乐的聚会,而王羲之反而告诉大家,快乐都是短暂的,我们都会死的。
为什么王羲之有这么强烈的幻灭感呢?
这就不得不讲一讲王羲之拧巴的人生。
这是一个不想当公务员的书法家不是一个好的家族继承人的故事。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皇帝是靠这些士族力量诚邀的,当时有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
▲ 影视剧截图
马,是当时的皇族,司马氏。
而王,指的是琅琊王氏,王羲之的王。
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
《誓墓文》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虽然出身于显赫的琅琊王氏,吃穿不愁,但父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兵败不知所终了,从小父爱的缺失和其他族人的轻视冷眼,让小王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
王导和王敦认为,现在琅琊王氏人才不济,家里的那帮年轻人蠢得跟猪狗一样,而王羲之才是家族的优秀子弟,他们希望王羲之能够出仕为官,扛起琅琊王氏的大旗。
▲ 影视剧截图
可惜的是,王羲之的志向是当个全职书法家,而不是公务员。
但在家里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胡闹!
作为琅琊王氏少有的新希望,怎么能让他不务正业呢!
于是伯父王导拉上了王羲之的岳父郗鉴,一起做王羲之的思想工作。
▲ 郗鉴 (图源网络)
这个真是很纠结,就好比你大学毕业出来以后想做个艺术家,老爸拉着全家亲戚跟你说,不行,必须给我考公务员。
你只能被迫放弃做一个全职艺术家的梦想,在23岁的时候,穿上正装,规规矩矩地成为了一名基层秘书。
不过王羲之也挺争气的,此后一路从基层秘书官员这种闲职,干到了省长和禁军最高将领。
感觉很风光了吧?
但其实不是的,他非常痛苦。
一个是,当官这条路本来就不是他想要的。
你想一下,你在一个你并不热爱的岗位上工作30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折磨?
再一个,就是他的职业,看似风光,其实特别危险。这中间夹杂着很多利益争斗。
当时颍川庾家是琅琊王家的死对头,但偏偏庾家的掌门人庾亮相中了王羲之,提拔任用了他。从此很长一段时间,王羲之便成了王、庾两大家族之间斡旋的“工具人”。
家族争斗,你死我活。
王羲之看遍了太多死亡事件,他的堂兄王允之被庾亮的弟弟庾怿下毒谋杀。
▲ 王允之(图源网络)
王允之用狗试毒逃过一劫,然后通过当时的皇帝逼庾怿自杀。
反正不是你死就我死,谁也别想好过。
明枪暗箭,无处不在。
直到王、庾两家的大家长王导和庾亮先后病死,王羲之才在职场中松了一口气。
啊,危险终于解除了,可是王羲之已经快50了。
都快退休了,结果他又差一点晚节不保。
王羲之非常看不起的一个人,王述,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 王述(图源网络)
他派了各种检查考核组来到王羲之的会稽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指导工作,检查出问题就让王羲之限时**到位。
这就像是一把钝刀,把王羲之磨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终于,在王羲之53岁的时候,他彻底对官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他带着儿孙跑到父母墓前发下重誓,再当官我就不是你们的儿子!
他用如此决绝的方式,和仕途一刀两断。
既然现实生活如此痛苦,而生命又那么短暂而宝贵,我为什么还要去当政治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呢?
从此,王右军“死了”,书圣王羲之,涅槃重生。
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的时候,正是他对官场几乎所有热情都熄灭的时候。
这是一篇涂涂抹抹的草稿,很奇怪,三大行书,全是草稿。
他们正经八百写的,反而不如这些草稿。可能就像苏东坡说的,“开始写书法,不要刻意求好,放松随意,自然可以写好”。艺术,全是境随心转,神来之笔。
这是一篇书法和文学并重的作品。
我们语文课学这篇的时候课本里是印刷体,你看不见书法,其实不看字,你无法更深刻地领会他的心境变化。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缓缓地叙述着时间和地点,书法线条是稳重和肃穆的,可以看出,一开始的情绪,是平缓且安详的。
紧接着他描述了这次聚会的场景。
他说这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澈的溪流环绕在亭子四周。我们引溪水做流觞的曲水,大家分坐两旁,喝酒作诗,畅叙幽情。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这是一次欢快的聚会,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笔法是很轻快的。
可能因为他觉得反正是草稿,也可能因为酒后微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越写越自由,甚至节奏上有疏朗有明快,并不太在意字与字的大小细节。
但突然,他笔锋一转,紧接着说到了人生短暂,快乐易逝。
我们注意到,这篇草稿里几乎所有的涂抹和修改,都发生在后半段。
▲左为《兰亭集序》前半段 右为后半段
他说道,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啊,我们今天的这份快乐,也终将变成陈迹。
他想把这份快乐永久地保存下来,但又清醒地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
也许正是因为内心有了这样撕扯的矛盾,他才有了停顿和涂改。
在这中间,最让人触动的,就是这个“痛”字。
这是一个被改过的字。
原本写的,可能是个“哀”字。
我们说“哀伤”的时候,情绪还是比较内敛的,收在心中的,但王羲之似乎觉得不够,这个字还不足以完全表达他的心情。
于是,他在“哀”上改成了“痛”,这两个字的叠加,更使得这种强烈痛彻的情感完全被释放出来。
岂不痛哉!
包括这个重度涂抹的地方。他抹掉了两个字,“夫”的底下,好像是个“也”字。
原本是“亦可悲也”,但王羲之觉得也不够,微醺之后,他的情感更加澎湃。
他的痛苦他的幻灭,他所有的情绪和笔墨交织在一起,他不由得喊出:“悲夫”!
当心境融于技法,书法才有了神韵。
我们看王羲之前的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篆书,是隶书,它们规整、古拙,它们更注重的是,完成记录的功能。
因此,这个时候毛笔在我们手中是一个操控的工具,我们一丝一毫不敢大意。
但从钟繇开始,一直到王羲之这里,毛笔的性能和人手运动的性能合二为一了,书法本身开始承载了文道,于是我们发现,在王羲之的笔下,每个字都有了独特的生命。
所以在《兰亭集序》里,我们看到它的横,有露锋横、上挑横、并列横、垂头横、下挑横、带锋横……
点,有长点、大点、竖点、俯平点、弯点......
还有让古往今来的书法爱好者都津津乐道的,那21个不同姿态的“之”。
▲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字从心生。
当微醺的王羲之笔走龙蛇,境由心转的时候,他已经脱离了前人的技法,赋予了每一个字灵魂。
从《兰亭集序》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有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争相拥有和模仿。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用坑蒙拐骗的方式把这幅字帖弄到手,并且命当世最有名的几位书法家临摹它。
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不忘交代儿子,把《兰亭集序》带到自己的坟墓里陪葬。
▲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儿子李治也爱这幅作品,不知后来是不是把它顺到了自己的乾陵里。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集序》最接近原版的样子,据说是冯承素的临摹。
▲ 《艺术很难吗》第Ⅲ季《兰亭集序》节目截图
一千多年后,乾隆爷知道自己无法拥有真迹了,就把临摹品当成珍宝,好不容易在市面上找到了王羲之的其他真迹,短短28个字,乾隆爱不释手,在上面猛盖了100多个章。
虽然那场上巳节的party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那个茂林修竹中曲水流觞的欢乐,好像因《兰亭集序》,而时时被想起。
快乐虽然短暂,但是因为我们的心境是互通的,所以他的快乐,我们也能感同身受。
就像王羲之说的——
今天有很多人临摹它。
但我们临摹这份草稿,其实不只是在临摹它的笔法,也在临摹它的涂改,他的快乐,他的纠结.......
我们也在穿越1600年,去感受他的大喜与大悲的碰撞,他人生苦短的感慨和珍惜当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