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圆明园,你在脑海里浮现的场景是不是这样的:
▲ 圆明园(图源互联网)
断垣残骸,一片破败。
这是战争在历史上留下的伤疤,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共同的痛。
但是,它真的就只能是这样了吗?
我们真的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圆明园过往的辉煌了吗?
答案是:有机会。只要我们用上“光”——
▲重返万园之园(图源互联网)
就在去年,清华大学从事古建筑研究的教授郭黛姮,在带领团队研究了20年圆明园以后,用数字化光影把被毁前的圆明园,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这个光影展览的名字尤为气魄:重返万园之园。
在这里,所有的伤痛仿佛都未曾发生,由光影构成的每一处建筑都彰显着圆明园往日的辉煌。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大概要从20年前开始说起。
在1999年,郭黛姮教授团队就正式启动了圆明园的复原研究,但一直苦于技术的限制,推进速度并不快。
等到2009年,10年过去了,数字技术的出现,才终于让他们看到了一点光,正式展开了庞大的数字复原工程。
有多庞大呢?
首先就是繁重的考据。
每一座山的高低、每一池水的宽窄,每一棵树的不同品种、植物的不同部位,乃至一块匾的名称、字体、颜色,都需要一一推敲。
每一个景区建筑的造型选择、材料、颜色、每一处室内装饰、周围的山水环境、植物景观,都需要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严格论证。
▲ 圆明园(图源互联网)
考据完了,还有更磨人的技术工作。
别的“数字修复”项目能靠贴图形式进行“装裱”,但是对于圆明园,这远远不够。
先数字建模,并和史料对比,比如柱子颜色,栏杆比例,分毫不能差。
之前用3000到2万个画面能还原一座房子,但圆明园数字修复得用2万到15万个画面。
10000余件历史档案,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6段历史分期中的120组时空单元……
这一搞又是10多年。
最后,经过三代清华人,80余位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这座「万园之园」,终于在跨越了310年的时光以后,与大家重逢了。
▲重返万园之园海报(图源互联网)
当年被战争无情掠夺和破坏的文明遗产,终于在这里重现了它的魅力,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机会。
▲重返万园之园(图源互联网)
这是每一位研究者的功劳,也是数字光影技术的功劳。
不对,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光影无形,创造出来的世界却有形有色,这是一套扎根在技术之上的视觉魔法。
一开始,光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跻身艺术圈,也是因为一些意外的巧合。
从中世纪开始,人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一抬头就看见,阳光在透过彩色玻璃之后变得五彩缤纷,给教堂瞬间加上了一层神圣而绚丽的“滤镜”。
于是人们发现——诶?原来光也能这么有艺术感啊。
▲教堂彩色玻璃
那什么时候,光影真正演变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呢?
是从它开始的——1922~1930 年间,造型艺术家拉斯罗·莫霍利·纳吉创作了动态雕塑装置作品《光线空间控制器》。
▲ 《光线空间控制器》左:效果图 右:装置原型
它是最早的电动动感雕塑之一,刚开始设计出来,是用来控制舞台灯光效果的。
虽然因为时间久远,当时的摄影录像技术也没那么先进,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亲眼看到它发光的效果。但如果我们可以类比一下的话,它就有点像这个:
▲KTV顶灯
是的,就是咱们在KTV里常见的顶灯效果。
这是艺术家用技术、新材料以及最重要的“光”所孕育出的第一个孩子。
它仿佛是在跟你说:嘿,你现在知道了吧,科技还可以这么玩!
至此之后,光的艺术就被玩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后来,就连我们所熟悉的毕加索,也被这种新奇的艺术形式给吸引过。
1949年,一位美国摄影师在拜访毕加索的时候,给他看了一组光线照片——照片里,滑冰的人创意地给自己的冰鞋粘上了小光源,然后一开滑,就在黑暗中留下了一道明亮的轨迹。
毕加索一看,倍受启发,一时间灵感爆棚,拿起小灯泡“唰唰”地就在空中作起画来,配合着摄影师留下了这组珍贵的照片。
▲用光作画的毕加索
光艺术“独立生活”之后,就开始招待各路艺术友人来家里“开party”了 。
就像这样:
▲ 巴洛克光雕
这是兴盛于 16 世纪后半期的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巴洛克光雕”——光艺术和建筑构造、雕刻、美术“数剑合璧”,创造了一个它们自己的party现场。
而「光雕世家」波里切利家族,就是这个游乐场的创始人。
他们还一度把游乐场搬到了中国。
这是「2006中国意大利年」的时候,北京市旅游局特地请来波里切利,在长城的居庸关主持推出的一场光雕艺术展。
▲ 长城居庸关的光雕艺术展
在这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光雕展览上,102组大型户外景观一改长城灰黄古朴的传统面貌,一下子化身成了璀璨的童话世界,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这是光电艺术的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加持下,艺术家手中的光影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奇幻。
那么时间推移,晃眼就到了现在,光艺术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呢?
这是土耳其国庆日,光给古老的建筑投影上了一层特别的纹理,让它穿越了时空局限,焕发了新的生机:
▲图源:OUTPUT**代理数字艺术工作室Illusionist
还有这个,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音乐剧里,用光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
▲ 图源:OUTPUT**代理数字艺术工作室Illusionist
在他们的手下,光影好像能打破次元壁,直接把我们领到故事的现场。
而这几场的艺术作品都来自Illusionist。
前两天,Illusionist首次来到上海,现身上海大厦,把他的灯光秀带到了中国。
上海大厦,一栋已经伫立在黄浦江边80多年的建筑,见证了上海滩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历史,是外滩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
当它遇上了充满未来感的光雕,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上海大厦
1,2,3,action!
和Illusionist一起联合举办这次光雕投影的品牌vivo,作为主角出现在了这座建筑上。
二维的字体,二维的图像,在光雕投影的渲染之下,竟然在大楼的表面幻化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
推进,旋转,加速,随着线条的舞动,我们仿佛也一同进入了这扇“云窗”之中,对称的设计,让人感受到vivo对工艺美学的坚持。
你在窗边看过日落吗?
▲Photo by zero take
▲ Photo by Sebastian Staines
“云窗“本身就是一个你的画框,让你能将窗外美景框进自己的口袋。
接下来镜头组爆炸,炸开的瞬间,一片玻璃隐隐地在闪烁亮光。
这是vivo在这次的摄像头中使用的玻璃镜片,相较于其他传统树脂镜片,更加精密。镜头镜片更加精密,就能让我们拍出来的照片更加惊艳。
随后画面跳跃,我们又再次回到了大楼。
突然间,画面上的大楼开始猛烈地摇动,“超稳微云台”出现了,犹如一根“定海神针”,让画面稳定下来。
这场光雕投影作品中,出现的手机正是vivo即将发布的vivo X70 Pro+。
vivo也因此成为了首个在外滩楼体做光雕投影的企业。
光投进镜头,就会变成影像。如果没有光的艺术,那么这一切便不复存在。
影像走到了极致,就成了光影的艺术。
而无论是投影在上海大厦的光雕秀,对光影艺术可能性的表现,还是蔡司镜头强劲实力的合作,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vivo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它是真的希望每一位拿到手机的人,都能从此享受到品阅时光的诗意与温暖。
科技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字、代码和机械,它以看似冰冷的面貌现身世界,却能让圆明园褪去伤痕、重返人间;让朴实无华的长城披上童话般的外衣;让古老的上海大厦瞬间化身潮流前线。
科技,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它除了能让历史重新焕发出新的面貌,更能让当下生活的影像记录,能够温暖地陪伴我们的一生。
我们每一次满心欢喜地拿出手机,迫不及待地要记录下生活中精彩瞬间的时候——那些美味的自制午餐,久雨后的晴朗天空,还有和久违的朋友聚会时相碰的酒杯……
是这些不断在走向极致的影像技术,在帮助我们留住每个珍贵的时刻,得以品阅时光,创造回忆。
当时过境迁,我们回过头来翻看那些过去的照片获得温暖和力量的时候,是vivo的默默陪伴,让这些瞬间得以永存。
9月9日
一起来vivo X70系列产品发布会
共同见证
蔡司影像,品阅时光
*参考资料:
《LED照明时代下光艺术的发展与照明设计图形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