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现在我们高唱的“在咆哮”的黄河,在120万年前,只是一条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小溪流吗?
其实黄河这一百多万年的壮大,是有迹可循的。
先是因为西高东低的地势,固定住了黄河从西往东的流向,接着黄河收服了几条小河流,又在黄土高原“顺手牵羊”卷走了人家的泥沙,最后滚滚流进海里。
▲ 黄河(图源网络)
我们今天老说黄河“一碗河水半碗沙”,其实这沙就是黄土高原来的。
正是这重重积攒的泥沙,塑造了下游肥沃的平原。也正是这片土壤中,长出了最茁壮的文化种子。
今天被称为“黄金有价钧无价”的钧瓷,就是这颗种子长出的一根枝桠。
钧瓷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首,你可能想象不到它有多高贵冷艳。
▲(上)明初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下)宋代 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
以前的皇帝占有欲作祟,只允许钧瓷御用,拒绝民间收藏,傲娇的乾隆还专门为钧瓷题过诗。
这种高贵也延续到今天,钧瓷的制作技艺成为了一项非遗。
孔相卿作为非遗传承人,已经在钧瓷烧制这条路上走了40余年了。
15岁那年,孔相卿学制瓷工艺的时候,应该没想到十几年后,自己能成为钧瓷大师。
那时,他只是觉得,泥巴对他有天然吸引力。
▲ 孔相卿:孔家钧窑传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不仅是孔相卿,他所在的河南神垕(hòu)镇,也是“玩泥巴”玩得最登峰造极的一个地方。
有多登峰造极呢?有首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歌谣: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
简单来说就是,这里有72座窑,市场大,赚钱多。
事实是,72座窑可能都说少了,神垕镇作为中国钧瓷之都,连街头墙面和路灯基座都是钧瓷制成,说是三步一窑都不为过。
▲ 神垕镇(图源网络)
孔相卿就出生在神垕镇的一个钧瓷世家,在祖祖辈辈耳濡目染之下,他22岁烧出的高仿钧瓷已经能媲美传世真品了。
我们几位编辑心想,这都不是老天爷赏饭吃,这得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了。
但说孔相卿只靠天赋,那就太过片面了。
我们常说钧瓷独特在它的偶然之美,为什么偶然呢?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时间、温度、冷却速度不同,都会使钧瓷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也许最后成品是一器一色,或是一器多色,谁也说不准,就像开盲盒,白里透青,青里藏紫,紫里泛红,所以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一点也不夸张。
但也因为这种没有规律的窑变,导致了行业内“十窑九不成”的现象,钧瓷烧成的成功率极低。
古代甚至认为,烧钧瓷就是“靠天吃饭”的一件事,还会特地祭拜“窑神”,祈求烧制顺利。
▲ 窑变现象(图源网络)
“钧窑原来我们讲三分做七分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钧窑你所有的工序做完了,一烧它没成色,就是前功尽弃,所以它烧成难度非常大。”
孔相卿没被难倒,既然窑变没有规律,那他就用实验去摸出规律。
在93年孔家钧窑建立初期,孔相卿创造了钧瓷的液化气窑炉,以烧坏40炉为代价,做破坏性试验。
在那个年代,烧坏40个窑,除了资金上的困难以外,看着工人辛苦地烧制后,再一窑一窑敲碎它们时,心理的坎也很难跨越。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试验的成功,孔家摸清了钧瓷烧制的升温曲线和烧成规律。
▲ 窑炉(图源网络)
在以前,钧瓷的烧成要经历三个阶段,前期氧化焰,排出部分有害成分,中期是还原焰,后期是防止氧化的保色阶段。
关键是前中后期里,什么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谁也说不清,把握不好烧出来的瓷就会变黑、变白,反正不会是你想要的颜色。
而孔相卿改进了窑炉,找到了每个阶段过渡的温度点,同时把烧制步骤细分成“净色期”、“还原期”、“成色期”、“保色期”,让每个工匠能轻易读懂,同时也把孔家钧窑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找到了钧瓷产业崛起的方向后,孔相卿开始专注于作品。
这几年,他首先是创作了《伟人尊》(先来个眼力考验,“伟人”到底在哪里?)。
▲ 孔相卿《伟人尊》
其实这件作品是用空间投影的方式,把伟人的侧脸映射到墙上,神奇地给人一种伟人正在微笑的感觉。
“很多主席的雕像都是具象的,抽象的作品很少,我们想换一种形式去表现主席的伟大形象。”
▲ 孔相卿《伟人尊》
瓶颈部分专门镀了金,又把瓶身做成高贵的紫色,预示着伟人思想照耀四方、永宁安康。
当我看清投影的轮廓时,内心不可谓不震撼。
还有一件孔相卿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星耀东方》,灵感来源于95年新疆出土的五星织锦文物。
自古有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说法,孔相卿根据这个典故,创作了《星耀东方》,预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 孔相卿《星耀东方》
说到《星耀东方》这件作品,孔相卿的语气稍稍有些激动起来。
他认为把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融入到钧瓷创作中,并且在烧制时坚持用原矿入釉,这才是钧瓷的“本”。
“钧窑艺术,什么叫本?什么叫根啊?什么叫创新?它的本和根是你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它里边要闪动着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在里面。
我们说固本,一定要是还原焰、自然窑变,这是本;而创新,我们可以从工艺、从形上,我们有时代的契机。”
为了抓住时代的契机,孔家钧窑也抱着开放的心态,进驻了抖音电商。
孔相卿看得很通透,现在传统销售品和十年前不同了,市场规模小,门店成本又高,如果要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让公众了解钧瓷,抖音电商应该是最快的,孔老师笑着说了一个可爱的比喻,“才能插上产业腾飞的翅膀”。
有人说过,视频的英文“video”,来源于拉丁语,在那个语境里是“我看见”的意思,而抖音也一直在遵循这个词汇的本意。
“高处不胜寒”,当一门手艺成为绝学,只有伶仃几个人热爱它,又有什么用呢?
它更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补充新的养分。
所以抖音电商在去年就开启了“看见手艺计划”,通过佣金优惠、官方培训、流量扶持等举措,帮助非遗手艺人打开新模式。去年,抖音电商上传统工艺销售额几乎每个月都在翻倍。
10月20日,抖音电商又在神垕镇所在的河南禹州举办了看见手艺计划“黄河流域非遗守护人”活动,把黄河流域的非遗文化摊开在大众面前,既是保护,也是助力。
▲ “黄河流域非遗守护人”活动
在这个活动里,抖音电商会为手艺人提供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销售模式,帮助开发文创产品,拓展联名合作,发挥平台流量优势,让手艺人们站在聚光灯下,被更多人看见。
据统计,截至目前,黄河流域周边的手艺人中,有4950人通过抖音电商获得了收入,其中527位月入过万,更有262位月入已经超过10万。
“作为传统的非遗项目,一些传承千年的记忆能在我们当代发扬光大,对一个传承人来讲,是个荣耀的事儿,因为最好的传承是发展。”
▲ 孔相卿和孔家钧窑
抖音号@孔家钧窑、@孔家钧瓷已经安排上了,从他们日常发布的短视频里,我们能看到一件钧瓷的制作过程,从一把泥到转盘上渐渐成型的容器,手指在上面拿捏着,稍微轻点重点都不行,把握得刚刚好,这团泥巴才能“活起来”。
网友也在评论里开启“夸夸”模式:钧瓷界“黄埔钧校”、先锋队、领头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 钧瓷制作技艺
走进@孔家钧窑的抖音小店,能看到价格达百万的钧瓷,也有一些较为平价的器物。
兼顾收藏价值的同时,又拉近了非遗和普通人的距离。
你有没有过同样的时刻?当看到一件工艺精美的瓷器,总觉得它应该摆在收藏家的柜子里,应该在某个博物馆里,但就是不应该出现在我家里。
孔家钧窑现在做的事,改变了这种情况。
在我们问到入驻抖音电商后产生的创收后,孔老师坦然地说,今年3月31日才算是真正启动,目前处于一个培育业态的阶段,但直播间的流量确实肉眼可见地增长了很多。
孔老师认同,这是一个长期的收益。相信在未来一年,销售上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 孔家钧窑 “见山”茶器
随着孔家钧窑进驻抖音,传统的钧瓷艺术也有了更多和年轻人相遇的机会,渠道一打开,年轻人会惊叹于钧瓷之美,进而被吸引着去了解关于钧瓷的制作技艺。
这么一来,还怕钧窑的这把火燃烧不下去吗?
现在孔老师的孩子也已经开始学习钧瓷技艺,孔老师也聊了聊他对孩子的期望:
“希望他们能沉下心去做事。因为这个时代它有点疯狂,很多时候人缺乏一种执着的坚守,有好多人急功近利,太浮躁了。”
一把游戏半个小时,一集电视剧两个小时,而一件钧瓷的制作周期需要20天左右。
这个时代实在太快了,似乎迈得慢一步,就要落后,因此这种坚守显得难能可贵。传承人的路还很长,责任也还很重。
▼
一种值得传承的文化,不是一词一句,也绝非一朝一夕。
人们在窑口反复煅烧试炼,才有了钧瓷呈现出的第一抹窑变铜红;源源不断的支流补给,才壮大成了黄河如今的气象万千。
▲ 烧窑(图源网络)
孔相卿现在依然在不断创作新的作品,他在追求理想中的极致,所以他一直在往前,也把这种追求传递给下一个继承的人。
神垕镇的窑火,会这么再烧千秋万代;而黄河文化,也会浩浩荡荡,涓流千家,滋养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