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川美要求每位教师创作作品参加为纪念建党70周年的全国美展。当时在川美任职的张晓刚准备画一幅与共和国历史有关的作品,就去图书馆查资料,结果看到了许多共产党创始人的老照片。有许多是过去未曾看过或看过后不以为然的,这次却突然觉得很有意思。
90年代的张晓刚 肖全摄
他感觉可以直接将这些照片用作绘画的背景,于是把照片借出来,复印了一套,选了一部分贴在画布上,在前景画上当时正在创作的“手记”系列中的老皮箱,并用叶永青的女儿婴儿时的照片作模特将其画成红孩子放在箱子上,组合成了一幅有点古怪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画”,取名为《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张晓刚《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1992
这样的创作既不违背自己的创作原则,又跟创作的主题有关。张晓刚自认为可以通过全国美展的评选,但后来连重庆都没出就给毙了。画退回来后,他观望它,觉得此画很有意思,它虽然表达的是一个公共历史,但它却在反射着我们这一代人。他想应该再画一张与我们有关的“历史画”,反映个人历史的作品。这样就完整了。于是用同样的构图方法画了《创世篇二号: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张晓刚
《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
布面油画 149.4x119.4cm 1992年作
香港苏富比2021年秋拍
估价:4200万-6200万港元
背景上的照片换成了“文革”时知青“上山下乡”的场景和人物合影,前景仍然用叶永青的女儿作模特,只是将其画成了黄色,躺在了有笔记本的木箱上。一红一黄形成了国旗的基本色。一幅是共和国的历史,一幅是我们这一代的个人史。而画中硕大的殷虹的手指,是指导,也是命令,象征了一种方向。
《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的草稿
这是张晓刚第一件去直接面对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开始使用老照片作为创作素材的作品,为后来的“血缘:大家庭”系列埋下了伏笔。十年后,张晓刚再回忆起这两幅画说道,“那两张画对我非常重要,是在我的作品中第一次出现老照片。当时没有去深入地想一些东西而已,只是简单地去用作一个背景。换句话说,还没有深入到问题里边去,但那是我今天的开始。”
《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局部
在创作《创世篇》的前两年,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揭露出现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张晓刚的参展作品属于描绘精神意象的早期纸本佳作,相比起其他大尺幅参展作品及一些大型装置艺术却相形见绌。此外,同年六月北京发生的事件带来剧变,也迫使艺术家坚信新方向的必要性。
不过,探索之路是孤独和茫然的,张晓刚虽然坚定认为“在中国,个人的历史就是国家的历史”,但如何表达才是合适,在当时信息不算通畅的年代依然令人困惑。于是他开始画一些与我有关的木箱、书信、墙角落、屏风、没有窗户的私密空间,一些人头和手臂生活在其间。这个被称为“手记”系列,表达了张晓刚心中对个人历史的态度:人的私密的许多东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很暧昧,它们很脆弱,很容易被人遗忘,也很容易被人摧毁。
两幅创世篇在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展出
就像《创世篇》里,两个婴儿给人的感觉同样很脆弱。一个婴儿,一个终极的纯真时代——共和国的社会生活,展现在墙上的一张张黑白照片中,而婴儿则躺卧在箱子之上——以上种种并置于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凄楚的绝望感以及对纯洁青春的柔情,一闪而过而又尚未消失殆尽。
借用幼婴的纯真视角,艺术家叩问:我们身处中原国子孙千秋万代之前哨,当今的时代能从源头中追溯到什么?我们对当初何种信念失去信心?我们应该为什么目标而努力,而又抱著怎样的价值观?
-END-
艺术有深度欢迎下载[艺术头条APP]
及时了解艺术动态 获取艺术灵感
商业合作请联系:ad@网址未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