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对话 | 王明贤:从艺四十年是兴趣让我一路走到现在

艺术信息与资讯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展览&对话 | 王明贤:从艺四十年是兴趣让我一路走到现在

这几年,王明贤的艺术创作主要关注艺术史研究如何转换成当代艺术的问题,在他看来我们的艺术史研究和当代艺术创作和当代艺术思潮几乎没有发生关系,这是很可惜的。他希望把中国传统艺术观念进行当代转换,也希望更多的当代艺术家加入到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和重新审视之中。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商业化的发展,当代艺术缺少了当年的创造性和历史深度,所以王明贤就想从历史、艺术史的角度挖掘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深度。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艺术表现上王明贤的作品中有许多传统因素,他认为一个人如果20岁时不反传统,那是不热爱艺术;但到了60岁还颠覆传统,那是不懂艺术。对中国传统艺术认知的现代转型是当下最为重要的学术课题。

王明贤的作品主要是观念绘画,并不是为了呈现中国画与油画的技法,而是想通过这样的观念,把当下和历史做一个重叠,产生一种关于未来的想象。

艺考

打磨场220号院落

艺考

第一部分“消逝的老北京城”

艺考

第一部分“消逝的老北京城”一角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郭熙的《早春图》中出现当代建筑的身影,但它们并置在一起并不违和,王明贤讲到,他的艺术仅仅是一种观念,并不是真正建构了山水城市,而是用一种超现实语言和中国当代城市化问题、艺术史发展的内在问题发生关联,借由宋代山水画的“铭心绝品”为观众提供了进入的切口,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是精神史和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

而对于采用油画的方式再现老北京城逝去的建筑,王明贤表示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历史考证创作而成,并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历史照片的放大,如果仅仅是照片,在展厅中可能会显得单薄,而用油画表现则完全不同,油画的丰富表现力可以使画面更有意境。更为重要的是对那些曾经研究和保护北京城市建筑的前辈们致敬,以及警示后人。

艺考

“山水建筑”现场

2021年9月25日,王明贤最新个展“曲径通幽处:北京城市记忆知识考古学——王明贤艺术研究展”在北京东城区前门西打磨厂街220号院举办,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众多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展览中呈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王明贤讲这场展览并不是自己艺术实践的研究展,而是希望各个领域的人们能够来到这里观看展览,并参与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比如对实验建筑发展感兴趣的,对新中国美术史感兴趣的,都可以从展览中发掘出很多有意思的资料。

艺考

展示在门洞中的小幅油画

他还特别强调展览的一个重点,是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王明贤讲到自己与北京结缘源于参加63年前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在北京组织的展览,当时他只有3岁,他成长学习是非常的全面的,不只有艺术,这也启示当代的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更为全面的人。

正如王明贤讲到的,这是一场内容含量非常巨大的展览,也是一场指向性非常明确的展览,这也正是我们当下最缺的展览,感兴趣的话,就去现场观看吧,相信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

对话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曲径通幽处:北京城市记忆知识考古学——王明贤艺术研究展”,看起来是您非常重要的一次研究性呈现,首先请您谈谈展览您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王明贤:此次展览虽然叫王明贤研究展,其实并不是对我艺术做一个整体研究分析,而是邀请观众和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参与进来,从展览呈现的文献、资料中挖掘出珍贵东西出来。

展览中既有我对北京的城市记忆,也有我个人的私人记忆,当然,还有像瑞典学者喜仁龙,以及他1924年出版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所记载的中国北京城墙与城门建筑的美丽以及它们日后的消亡,曾给过我深深的触动,而梁思成先生拼尽全力保护北京古建筑的努力也令人动容,所以展览也是对这些前辈们的致敬。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风景忆当年——大高玄殿与牌楼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40×110cm

年 代:2016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失踪的老北京城——大高玄殿习礼亭3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40×110cm

年 代:2016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失踪的老北京城——大高玄殿2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30×87cm

年 代:2017

雅昌艺术网:展览的标题中提到“知识考古学”,这部分我们该如何看待?

王明贤:虽然展览标题叫做“知识考古”,并不是真正的考古,而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现代文化,我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采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可能会从宏大叙事中亦或者历史传统中发现一些空缺,然后将这些空缺弥补上。

雅昌艺术网:在展览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文献资料,能否谈谈这些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王明贤:这些文献资料是我40年工作研究的见证,之前没有特意的整理过,这两年在梳理的过程中,自己也吓了一跳,就像是清宫内阁大库档案八千麻袋被发现一样,王国维曾经说过近代学术史上“四大新发现”:殷墟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和清宫内阁大库档案,所以非常的惊喜。

其实,历史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实的资料,就像傅斯年讲到的,史学就是史料学,所以在我看来史料学非常的重要,但是现在对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史料非常缺乏,没有真正的去挖掘,这次展览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现有的目录我自己都吓坏了,所以我觉着这是历史的发现,这四十年收集了几万份的资料。这次展览用八号字将这些新中国文化史、美术史资料的目录打印出来展示,就占了两面展墙。

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图书馆有的我不收集,更多地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非官方的资料。

艺考

王明贤小时候

艺考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的信件

雅昌艺术网:在这些资料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能否谈谈您与北京的渊源?

王明贤:其实都非常的珍贵。我三岁时的涂鸦作品《中国古代骑士》发表在外文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中国儿童画选集》上,宋庆龄领导的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也经常给我寄信约稿,这些来自北京的信件把我和北京联系起来。当然,真正理解北京是我1982年来到北京工作,然后参加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1987年,我和高名潞等人一起编写《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这本书总结了1985-1986年的美术运动。我是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备委员会委员,策划了1999年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并成为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执行小组成员、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等等。这次展览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我的这些工作以及和北京的渊源。

这些档案资料并不是一般性的收藏,很多活动或者事件我本身就是参与者,与大家共同来做这个事业,这里面不仅仅有年轻人,也有老先生,比如钱学森先生给我的信,内容是讨论中国未来建筑如何发展,关心这一问题的不只是建筑或者艺术领域的人们,汇聚了科学家、哲学家、国学家等等各个领域的人们。

所以这里的研究是一种多元化的研究,前来参观的人们可以一起介入研究,比如对新中国美术史研究感兴趣的,我这里的资料是在世界上任何图书馆里面都找不到的;如果对中国实验建筑发展感兴趣的,展览中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挖掘,参观的人们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来进行研究。

与大家常规理解的艺术展览的概念是不同的,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内容,63年前,当时的全国性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我从小热爱绘画,常常会画一些作品参加展览,有时作品还会被该委员会选送到国外展览,还出过画册。

我对北京的想象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当时的教育和现在很不一样,我的学习是全面的,数理化、文学、历史都非常的重视。1974年我中学毕业,当时大学不招生,我就到工厂做美工设计,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1977年的时候我还给中央美院写信,他们还给我回了信,说是不招生。当时的教育,艺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艺术教给我们的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如何表现和塑造创造力、想象力。

由于美院不招生,我就通过文化课考试,考上了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当时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不好好上课,在校期间自己主要看的是艺术史和建筑史的书籍,所以1982年分配的时候,就到了北京的国家建设部《建筑》杂志社工作,真正在北京工作生活,才发现北京的文化氛围非常好,经常能听一些著名学者的演讲,也常常和建筑界和艺术界的年轻朋友交流。像张永和、王澍、刘家琨、朱锫等等,他们现在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建筑家。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宋代名画溪山楼观图+山水城市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00×200cm

年 代:2015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五代名画匡庐图+金茂大夏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00×200cm

年 代:2015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宋代名画溪山行旅图+鸟巢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00×200cm

年 代:2015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会心处不在远——宋代名画渔父图+CCTV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200×88.5cm

年 代:2018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会心处不在远——宋代名画渔村小雪图卷+杨丽萍艺术中心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200×88.5cm

年 代:2018

雅昌艺术网: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作品,您在宋代的山水中植入当代的建筑,但是它们之间有非常的和谐,能否谈谈作品的创作?

王明贤:虽然我是做现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对古代艺术史也是很重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很彻底的现代派,到了21世纪,发现原来东方美学也有非常深刻的东西,所以一方面是现代派,一方面又是东方美学的研究者。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宋代山水画几乎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巅峰,但是我们能看到原作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就重写,创作了一批作品,在作品中有很强的观念在里面,我将现代建筑放进去,希望看起来不违和,包含了我对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的理想,就是在东方美学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建筑如何发展。

展览中还有一部分作品,我将八大山人与马蒂斯、霍克尼联系起来,希望他们对话。

艺考

艺考

钱学森给王明贤的回信

雅昌艺术网:您能否谈谈“山水建筑”的概念?您提到与钱学森先生的信,讨论的也是这个问题。

王明贤:“山水城市”实际上是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钱老先生挺有意思,有时候对什么都不关心,但当我们要跟他讨论山水城市和建筑,他就很认真一笔一笔地写信跟我们讨论。我觉得钱老对山水城市实际上是很有眼光,很有意思的。这是1990年左右提出的观点,当时也有讨论,后来就停下来了,因为当时搞城市规划的人觉得钱老先生是在开玩笑,但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想。很有幸的是,这几年来,青年建筑师马岩松在他的作品中就用了山水城市做设计,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它能解决一些基本的工程、生活等问题。但是真正建筑它有另外的一些含义,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像英国的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就说过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像中国人那样热衷于他们的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无论是集中的或者是散落在田野中的房舍也都呈现了一种图案的感觉,以及方向、节令、风向、星宿的象征主义。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城市跟整个大自然是有关系的,我觉得这恰恰是西方当代建筑学所缺乏的。

所以也经常在思考,这100年来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比如中国建筑理论这100年来,我们对世界的贡献是什么?中国建筑师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在建筑中体现出的这种自然观,在世界建筑中是有独特性的,所以我们就在想,是不是中国建筑师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创造,能够给世界建筑提供一种新的思想,当然,不仅仅是建筑领域,艺术家也同样如此,其实传统的背后是一个非常大的文化问题,如果做得好的话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人类的思维,虽然作品是很小的,但背后思考的问题非常的大。

雅昌艺术网:具体到山水建筑的实践,该注意的是什么?或者您希望它是怎样的一种方式?

王明贤: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发展有段时间是很让人失望的,大拆大建,然后建一些不伦不类的新建筑,最近这十几年人们发现问题,对山水的保护开始重视起来,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具体到如何在建筑中体现山水,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学术问题,难度也很大。当下,还没有专门的研究理论,这是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做的事情。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红色瑞鹤图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05×80cm

年 代:2013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王蒙山水+CCTV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105×80cm

年 代:2020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以古为新1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60×60cm

年 代:2019

艺考

艺术家:王明贤

名 称:以古为新4

材 质:布面油画

尺 寸:60×60cm

年 代:2019

雅昌艺术网:展览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就是对北京逝去建筑的呈现,背后有您的研究在做支撑,能否谈谈您对这些建筑的梳理是如何进行的?

王明贤:20多年来我对北京的老建筑特别重视,20多年前北京美术馆后街22号四合院要拆掉,当时我们参与保护,不断呼吁希望不要拆,但最终还是被拆了,所以就非常的可惜和遗憾,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决定要画一批北京消逝的古建筑,一方面缅怀,另外一方面想把古建筑的精神继承下来,比如像大高玄殿,它比故宫交楼还复杂,也非常的漂亮,可惜被拆掉了,所以我也是想把这些建筑最精华的东西挖掘出来。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时这些建筑是有选择性的吗?

王明贤:当然,我希望通过油画将这些建筑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展出的空间也非常的有意思,就是北京的老建筑改造而来的,选择在这里做展览,您的考量是什么?

王明贤:这里有7座老建筑,都经过了国际著名建筑师的改造,但这几年的活动很少,还没有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我也是希望通过展览,将这里变为北京当代艺术或者文化的发生地,让这里变得更有活力。

雅昌艺术网:这里离居民区非常的近,其实更接近一种社区艺术的概念,对于民众的美育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呈现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或者展览非常的重要,您有怎样的建议?

王明贤:艺术的普及很重要,但这里有几个问题,我们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起,每个展览都应该用心的去选择它的文化指向,而不是为了展览而展览。

包括艺术家也是如此,在创作中要有自己的文化思考,具体到社区艺术也同样如此,也要有文化思考,社区需要的是什么,未来怎么发展,跟城市的关系,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关系,作为活动的策划者,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雅昌艺术网:您讲到展览呈现了您这四十年工作的历程,您是如何看待自己这四十年的?

王明贤:是兴趣让我一路走到现在,是对艺术刻骨铭心的热爱让我一路走到现在。

艺考

-END-

-END-

艺术有深度欢迎下载[艺术头条APP]

及时了解艺术动态 获取艺术灵感

商业合作请联系:ad@网址未加载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信息与资讯-展览&对话 | 王明贤:从艺四十年是兴趣让我一路走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