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长川而忘反 思绵绵而增慕——谈《洛神赋》的渊源与载体转化

美术看一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浮长川而忘反 思绵绵而增慕——谈《洛神赋》的渊源与载体转化

编者按:

千古名篇《洛神赋》讲述的是诗人曹植与洛水边美丽仙女洛神的爱情故事。有人认为,洛神的原型为曹植仰慕的女子甄氏,《洛神赋》是曹植为纪念甄氏所作;也有人认为,洛神其人并不存在,而是曹植的一种理想寄托。是什么令诗人曹植写下了如此动人的爱情故事,又令书法家王献之和画家顾恺之先后为其挥笔创作?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又是怎样表现这一故事的?下面我们就来探析书画中的《洛神赋》与它背后的故事。

>>史中洛神

关于《洛神赋》这一故事的原型,当前有多个版本。在流传最广的版本中,洛神即为才女甄氏。

甄氏是三国时期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她不仅貌若天仙,还才学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正所谓“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甄氏17岁时嫁给袁熙。但随后官渡之战爆发,袁家一败涂地。曹操乘机攻下了袁家的大本营邺都。不久,甄氏被明媒正娶,成了曹丕的妻子。

曹植是曹丕的弟弟,他自幼颖慧,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曹丕常年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只有曹植与甄氏两个人朝夕相伴。甄妃的美丽和曹植的才情让他们彼此心心相知,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曹操欲立曹植为世子,但曹丕深恐失去世子宝座,便连施计谋,削弱了曹植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被多次迁封到偏远的地方,从此与甄氏天各一方,无法相见。

曹丕即位后,准备册立皇后,而当时最有实力问鼎后位的除了原配甄氏外,还有宠妃郭氏。郭氏长得漂亮,但骄奢任性又富有心机。此时,郭氏和曹丕居于洛阳,而甄氏远在邺城。文采斐然的甄氏深感自己处境恶劣,便寄情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的作品《塘上行》。但由于郭氏的挑拨,曹丕错误理解了诗中的怨,加之郭氏诬称甄氏的孩子并非曹家的骨肉,于是曹丕愤而赐甄氏服毒酒自尽。无辜的甄氏就此冤死,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大河美术赵孟頫 《洛神赋》(局部)

甄氏惨死后,曹植不禁睹物思人,常梦见甄氏御风而来,便写下了赫赫有名的《洛神赋》。

此版本影响力较大,常被改编为戏剧作品。但有许多学者考证出,这一说法在时间及人物关系上存在许多不严谨之处,大概率和史实有偏差。因此,也有人推测洛神的原型是曹植的妻子崔氏。她因在政治斗争中被曹操以“衣着不合规矩”为由处死而引发了曹植的缅怀。还有人推测,洛神的原型并非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曹植为表达自己因受打压郁郁不得志而虚构的角色,象征着曹植个人理想的具象化和浪漫化,这一说法也在当代得到了较多的认可。但无论原型如何,《洛神赋》中诗人与洛神的动人故事都作为一段演义流传了下来,其优美的文笔与曲折的情节都吸引了诸多才子为其创作。

>>书中洛神

在《洛神赋》中,曹植通过艺术加工,创造了仙女洛神这一形象。整篇作品讲述了他与洛神相遇、相恋,却又因“人神道殊”而无法结合,最终含恨分离的爱情悲剧,抒发了诗人对洛神的无尽伤怀与思念,也注入着曹植对美好的向往与浪漫化的人生志向。

《洛神赋》借鉴了先秦时期楚辞名家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诗人返回封地时,恍惚间看到了一位佳丽在山崖旁,并通过随从得知此女是洛神;第二段以大篇幅的修辞写了洛神外貌服饰的美丽;第三段写了诗人和洛神互相产生好感,又因担心受阻而心有矛盾;第四段写洛神被诗人的情谊所打动,开始与之相恋;第五段写其他天神来接洛神离开,使两人被迫分开;第六段写诗人面对洛神离去而产生的种种情思。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将现实人物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富有想象力。其无论是情节的完整性还是抒情手法的多样性,在古代诗赋中都相当出彩。许多人都将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赋》相提并论,认为它兼具了《九歌》的抒情性与《神女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品。

大河美术

王献之《洛神赋帖》(局部)

为了表达对《洛神赋》的赞许,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将其写成了书法作品。由于年代久远,该作品已残缺不全,仅留下了从“嬉”到“飞”的十三行,通常被称作《洛神赋帖》或《洛神赋十三行》。因其被刻于苍色石上,又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的《洛神赋帖》字体秀美,匀称和谐,是较为成熟的楷书之作。其中,撇、捺等笔画都较为舒展,运用了“外拓”的笔法,笔画末端的运笔富有力度,飞扬灵动。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变化自然,整体十分协调,与曹植的文章内容相得益彰,被清代杨宾的《铁函斋书跋》誉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画中洛神

如果说王献之的《洛神赋帖》赋予了《洛神赋》抽象的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洛神赋》的具象美。顾恺之是中国较早的有记载的画家之一,为东晋才子,其“才绝”“画绝”“痴绝”广为流传,而《洛神赋图》就是他的代表作。尽管当前《洛神赋图》的真迹已难以考证,流传下来的为宋人摹本,但通过这一摹本,我们仍能看出顾恺之的技法之高。

大河美术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是“密体”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春蚕吐丝描”的线描技法,这些都在《洛神赋图》中有所体现。和早期古拙的绘画相比,《洛神赋图》精细度较高,人物的衣着褶皱都由流畅连绵的线条绘制。洛神的华美服饰和飘带都在顾恺之的这一手法下显得十分飘逸,充满仙气。

大河美术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在人物画上追求“传神”,认为描绘人物时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在不同情节中,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自身的情感。尤其是洛神与诗人从相识、相恋到相隔的过程中,两人的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和欲前还止都在不同的动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河美术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画家在表现人物互动时,也不忘在人物周围安排一些景物。虽然因时代所限,画中的景物存在“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之类的透视问题,但这在绘画技法仍不完备的东晋时期仍属于较大的突破,也是中国早期画家对山水元素的尝试。

构图上,画家以时间为线索,将不同时间发生的情节横向还原到画作中。这种特殊的构图使画面产生了连环画的效果。即使画作没有台词语言,观者也能从中感受到这段细腻真挚的恋情。正如画论家张彦远所说,顾恺之的画技“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小结

《洛神赋》的故事不过是一段浪漫的幻想,但其融入了曹植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事物的探寻。其衍生的《洛神赋帖》与《洛神赋图》是《洛神赋》在不同艺术载体下的转换与再生,铭记了王献之和顾恺之在中国艺术史中留下的美丽印迹,让人每次欣赏都会产生不同的收获。世人在品味美的同时,也会在有意无意中抒发出对才子佳人的感慨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并将其传递给后人。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摹本

(请横屏欣赏)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高宗时期摹本(约1162年之前)

(请横屏欣赏)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大河美术

END

编辑:秦鑫歌

统筹:王伟杰

审核:彭彬

新闻热线:0371-65795891

广告发行:0371-65795699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看一看-浮长川而忘反 思绵绵而增慕——谈《洛神赋》的渊源与载体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