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间遗迹犹龙腾——王羲之与《十七帖》特展正在开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由开封博物馆联合天津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郑州博物馆、开封文物商店等文博单位,甄选31幅(件)珍贵书画作品进行展出。以开封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初刻初拓冯铨本王羲之《十七帖》为核心,展示了王羲之的人生态度、书法魅力和艺术传承,再现王羲之在楷、行、草书体的变革中为中国书法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元明清取法二王书家的作品,展示以《十七帖》为代表的王羲之书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宋代冯铨本《十七帖》(局部)
展览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适我无非新”。其名称取自王羲之在兰亭雅集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世界、生命、艺术的无尽追求。在这一部分首先展出的清代任又亭《王羲之买鹅图》、宋拓《黄庭经》体现了王羲之爱鹅的历史典故。此件《黄庭经》为开封文物商店收藏的重要文物,它“墨光如添,字如黄玉”,向观众展现了书圣精妙绝伦的小楷造诣。而后的展品以王羲之传世名帖《寒切帖卷》为代表,通过明清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徵明、董其昌、黄道周、王铎、邢侗等对《兰亭集序》《十七帖》等经典法帖的生动演绎,表达了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明清书家传统与个性并重的习书理念。
宋拓《黄庭经》(局部)
《寒切帖卷》为王羲之晚年的草书传世代表作,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件文物是王羲之写给挚友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的回信,字五行,共五十字。这是已知的王羲之写给谢安的最后一封信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不难看出,王羲之以淡墨书写,侧锋、中锋并用,笔势翻转有度,线条劲爽圆健,气息古润典雅,字里行间有些许章草笔意。正如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言:“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王羲之 《寒切帖卷》
展览第二部分为“逸少书中龙” ,名称取自于北宋末年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黄伯思对王羲之《十七帖》的评语。这部分主要展示《十七帖》和与之相关联的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清拓《淳化阁帖》。
开封博物馆馆藏《十七帖》为公认的传世珍品。它拓工精良,保存完整,传承有序,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朱熹曾评价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从自己胸襟流出者。”是也!
董其昌行草手卷
第三部分“书为右军法”展现的是元明清三代书法家以“二王”书法为基调,临摹或创作的书法作品。它们生动展现了“二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赵孟頫为元代书坛领袖,他大力推崇“二王”书法,使复古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展出的天津博物馆馆藏《洛神赋卷》是赵孟頫47岁时所书,也是其传世代表作之一。此作笔意婉转,遒媚多姿,几近完美,充满晋人风采,与曹植的文风相得益彰。同时展出的还有济南博物馆馆藏《祝允明行书诗》,郑州博物馆馆藏《董其昌行书册页》,开封博物馆馆藏《董其昌行书手卷》《王铎临〈省前书帖〉草书条幅》《王铎草书条幅》《傅山草书条幅》《乾隆行书对联》等众多传世佳作。
赵孟頫 《洛神赋卷》 (局部)
除了书画作品,策展团队还别具匠心地展示出了数件明清时期的珍贵文房用具,这一设计与展览主题相得益彰,为展览增色不少。
明荷叶形玉洗清竹雕菊花臂搁
展览开展以来观者如云,好评如潮。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八朝古都开封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等最好的诠释,还是对开封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进程的大力推动。
END
编辑:张雷
统筹:彭彬
审核:彭彬
新闻热线:0371-65795891
广告发行:0371-6579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