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写
当代山水画系列展
河山
展览时间:2 0 2 1 . 0 5 . 0 8 ~0 5 . 1 7
展览地点:河南省美术馆1、2号展厅
总策划 / 策展人
许晓生
策展团队
林润鸿、徐辉龙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河南省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当代岭南公共教育
承办单位
广州鲁逸文化
展 览 前 言
山水画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涵。山水之道,通于宇宙自然之道。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是造化自然的镜鉴与完善,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理解和诠释。进入20世纪之初,山水画拉近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如我们所知,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将绘画价值的实现置身于世界历史的动态发展进程中,这是20世纪上半期致力于现代国画实践的艺术先行者们的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山水画改造的直接结果是借镜西方的科学观念,复活传统的写生观,回归造化,一定层度上突破了山水画的题材界限,拓展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形成了借古开今和引西入中两种取向并存、互为与融合的山水格局。
进入五六十年代,传统山水画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天人合一”的传统山水观被“人对自然的主宰”的现代科学观取而代之。由此,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归的“国画写生”方案,被置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山水画家抛却既往风格惯例,致力于探索新山水画,他们在“师造化”这条改造山水画的道路上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一个历史高峰,基本上完成了山水画的新变。八十年代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又一次冲击下,中国山水画在百年反思中逐渐走出新山水画的既定模式,开启了拓进与复归并行的新走向。耐人寻味的是,随着对传统山水画价值的重新发现,不少山水画家尽管风格来源、图像语言取向不一,然而,在文化观念上却回归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当下,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视觉环境发生了实际性的变化,而时代信息化、资讯的快速流动,也使得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所处的文化语境不断更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对中国山水画文化意涵的重新诠释,成为我们对其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再认识的出发点。
本次以“墨写河山”为主题的系列展,寻求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角关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系列展览既涵盖了综合性的岭南山水画展览,也有艺术家的个案研究,邀请参展的艺术家常年涉足名山大川,进行写生和创作的实践,把握自然和艺术的规律,对自身的风格进行调适、修整及革新。展览是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希望本展览提出的关于山水画历史文脉的追溯,能够对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山水画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山水画的未来走向带来启发。
当代院风
2021年4月
参展艺术家
资料整理:翟苑祯
排版编辑:李翊宁
收藏 研究 陈列 展览 教育 交流 公共服务
河南省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