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我 在」——闫博个展”于北京安居客艺术中心开幕。
本次展览由永樂文化主办,张子康担任学术主持,郑妍策展,集中展示了艺术家闫博从2013年至今,跨越八年时间创作的五十件作品。
视频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BRIEF DESCRIPTION
离开城市,在北京西部的山里一呆就是八年。闫博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遛狗之外,就是在做作品。”
尽可能让生活简单,而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创作,对闫博来说,更像是进行了一场面对自己内心的修行。
在山中小院进行创作的闫博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从2013年开始,闫博专注于立体非具象作品的创作。
他的作品很难归类,既是雕塑,又是绘画;
乍看上去简单而轻松,但又包含了极其复杂的逻辑关系;
他的作品无需解释,从不设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观看角度和乐趣。
而最重要的是,它们很怪,怪到你无法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可以对其作出解释,或者与之相似的东西。
用闫博自己的话来说:
“我的作品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也不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你只能在我这儿看到这种东西,在别的地方看不到。”
01
从材料到材料
从2008年开始到确定能够最好地呈现作品形式和观念的材料,闫博用了5年的时间。
每一种材料都有着它特有的属性。对于闫博来说,能够体现时间感、具有温润的触感和心理体验、既有张力但又不失含蓄,是他要寻找的那种材料所拥有的属性。
闫博在早期从事架上绘画创作的同时,便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执念”。2001年,他到中央美院油画系材料工作室学习,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他来说,入校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要解决自己在面对材料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材料表现的丰富性、耐久度等。
闫博,无题,250x124x13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8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经过不断地试错与实践,闫博选择用木板作为作品的底板,同时结合以亚麻布和丙烯综合材料作为他作品的主要材料。
这种可塑性强的材料,能够支撑起复杂而多样的结构;同时,能够凸显出作品丰富的肌理效果,让不同的作品呈现出有时像玉、有时像石,有时像釉,有时又像是最普通的墙面一样的效果。
「我 在」——闫博个展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02
积木游戏
永樂文化在展讯中形容闫博是个“五十岁的少年”。
童真是闫博身上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也体现到了他的作品中。
展览现场,闫博正在进行作品导览
较之早期的作品,在闫博近几年的创作中,趣味元素的加入让他的作品在视觉上更放松,也能够看出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游刃有余。
可以任意将同一件作品的不同部分拆开,再与别的作品重新组合到一起,从而形成新的作品。用闫博自己的话来说,这个过程就像是与大家玩积木游戏一样。
作品的方向可以任意改变是闫博作品特有的属性。实际上,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闫博就没有设定它们的方向。对于艺术家和观者来说,这些作品怎么放、用什么角度去放,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答案,它们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开放的。
闫博,无题,125x345x16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3-2021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闫博一般会同时进行两三件作品的创作。他将它们平放,每天都会绕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在保证它们各自的差异性的同时,也在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镜像作品是闫博创造的另一个视觉“游戏”。这些镜像作品,既可以放置在一起,又可以独立展示。在作品导览的时候,闫博指着一件作品神秘而又得意地说:“这件作品一组两件,一件在这儿,另一件在二楼展厅,我先留个悬念,等会儿我们再去看。”
将一组镜像作品放置在一起,两件既独立又统一的作品呈现出了它们之间特有的逻辑关系。
闫博,无题,122x244x15cmx2(一组两件)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9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虽然外型是一样的,但是其中的色彩与结构却不尽相同。闫博解读说,将两件作品放在一起,能够看到它们在时间运动中互为过程的关系。
将不同的作品,或者同一件作品中不同部分进行打破与重构,对于闫博来说就是对不同的视觉因素的想象和实现。相比有些艺术家的观念先行,闫博更像是形式先行,“在我的创作中,我认为只要是没见过,就无法谈感觉。”直接的介入方式,让闫博的作品给人以随机而自由的心理体验。而正是这种体验,让观众对其毫不设防,并能很快进入到作品的氛围中。
“这根线条从这儿拐下去更合适,这部分结构没准儿那样搁更好……很好你已经进到这里面了,跟我一起思考了。我就是要带着你,让你进入我的逻辑和我的坑里。”闫博说。
「我 在」——闫博个展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03
时间的逻辑
闫博早期的作品在结构上不似近阶段复杂,但从其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时间痕迹。这些作品层次丰富,处在不同时间点上的颜色相互渗透——每一层既有着自己的逻辑,又与不同层面产生着微妙的关联。
闫博,无题,122x244x9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6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一件作品从创作开始到成形,往往要经历数十遍,甚至数百遍的涂改然后打磨。每一层都是在不同的时期创作和完成,承载着艺术家不同阶段的思考和体悟。下一层被上一层所覆盖,但又从上一层或有意或无意制造出的斑驳空隙中透出,每一层颜色的叠加,指向的是时间的堆叠与消磨。
闫博作品细节
展厅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也属于闫博相对早期创作的作品。它创作于2015年。内容、肌理、造型、结构、空间、大小、材质、色彩配比、表现绘画式的笔触……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闫博在那个阶段对于创作的集中思考。
闫博,无题,485x463x11cm(5联拼)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5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可以说,闫博早期的作品相对更加注重材料和艺术语言的丰富性,此时的他对于一件作品要呈现出的结果和要处理的各种艺术元素是有框架的。在这个阶段的作品中,无论细节与结构有多复杂,但逻辑关系仍处在同一件作品的整体之中。
再看闫博近阶段的作品,从作品每一层的关系,到同一作品中每个结构部分的关系,再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关系,他似乎已经超越了空间与想象的框架限制,也超越了我们对于一件所谓的已经完成的作品的固有认知。
闫博,无题,256x246x10cm(两联拼)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21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这些作品似乎更加趋于单纯而简练。在闫博看来,简洁的东西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来源。这里面要处理很多诸如轻松与沉重、新奇与平常、高贵与朴素等等矛盾对立但又和谐统一的关系。
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最复杂的观念,对闫博来说,这是一个与他人区别,与过去的自己区别的过程。
04
空间关系
与其说闫博的作品是在艺术范畴内处理作品本身与空间的关系,不如说他是在解决作品在空间中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的问题。
闫博的作品很特别的一点在于,大空间和小空间都可以接纳。
如果将作品视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从尺幅、内容、色彩到结构,与之周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而复杂的。
展览现场,闫博在小展厅中进行作品导览
但如果将作品视为一种“物”,那么它本身的物质性便与环境产生了与艺术作品不同的心理体验。
“打个比方,家里的窗户大了、小了,装得偏左或右边都不行。因为它要处理与房屋空间的整体关系,这一点与艺术品,尤其是绘画是相似的。但是一把椅子、一座沙发,是可以被放置在任意的地方的,因为它们是‘物’。‘物’有它的自然属性,它与空间有着更高的亲和力。”闫博说。
在这种关系中,闫博调动的是空间的想象力和观者情绪的节奏。
05
有难度,才有意思
“我面对的东西一定要有陌生感,我要始终处在有对手的过程中。”
在创作中,不断地否定与重建,推翻既有又从头开始的过程就像是每天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一样。
闫博,无题,366x244x11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9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在他看来,有难度,才有意思。所以他似乎从来不给自己设限,也故意让一切都进展的不那么顺利。“刚开始会觉得比较艰苦,但慢慢就习惯了这种节奏。现在在创作中,如果进展的太顺利,我反而会觉得有问题。有点儿自虐的感觉。”闫博对此戏谑道。
在创作中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个十字路口,但每一次,他都会选最陌生的那个去走。最陌生的,也是最难控制的。但对于闫博来说,为自己制造“麻烦”,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迥异结果,是一件既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的事情。
在山中小院进行创作的闫博
图片来源:闫博工作室
闫博访谈
99艺术网:如何理解这次展览的主题——“我在”?
闫博:这批作品我积累了八年的时间,我觉得艺术需要交流,作品需要让大家看到。“我在”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我在这儿,我还在,我可以永远在。
99艺术网: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改变工作方向,从平面走向立体,并开始从材料入手研究非具象作品创作?
闫博:1996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主要是画我身边的人和物,比如我会画我的经历、我的生活,我的孩子、朋友,我养的猫、养的狗。其实我那时心里很明白,那些画是比较市场化的。所以,与此同时,我也在做实验性的作品,但是密不示人。从1997年开始,我就着手研究材料,包括矿物颜料,并尝试做一些实验。
闫博,无题,244x247x15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9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2001年我去中央美院油画系材料工作室学习,主要就是学习材料,因为我要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材料表现的丰富性;材料的耐久度等等。
所以,其实在我进行油画创作的同时,就已经开始进行现在这种面貌的作品创作了。
99艺术网:在选择作品中的颜色时,会被情绪影响吗?
闫博:情绪和理性的判断等都会影响到对颜色的选择。很多艺术家是思考先行,会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通过形式来论证或者呈现这个主题,我完全不是。
我是先有形式,然后根据这个形式去摸索能引发什么样的想法或观念。简单来说,就是要先看到,心里才会有感觉。
我认为这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却非常直接的方法。打个比方,我们跟盲人谈红色,跟他说红色可以代表血,代表火焰。但对于盲人来说,因为没见过所以也许无法将词汇与实物做关联。在我的创作中也是一样,我认为只要没见过,就无法谈感觉。
闫博,无题,240x122x10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7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99艺术网:为什么几乎每件作品都以“无题”命名?这是一种有意将叙事性从作品中抽离出来的表达方法吗?
闫博:有人会用语言的逻辑方式思考作品主题,然后通过作品形式来表现这个主题,我认为这属于文学性的创作过程;也有人凭着感觉先把作品创作出来,然后为其命名,用语言为这件作品设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就是秉持着非常开放的态度,所以我希望留给观者的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
同时,我觉得用语言的方法去给作品命名,就我的作品来说是件根本不需要的事情。我期望的是,大家在看我的作品时,能够获得非常确定的感受。由作品而触发感受,这就足够了,用不着再用语言去阐释。
闫博,无题,510x244x11cm(5联拼)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8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此次展览中唯一一件与现实世界有关的作品,它的叙事性体现在闫博将它与生命的意义相关联。
2018年初,在一次体检中,闫博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展览现场,闫博开玩笑地说:“甲状腺癌不可怕,只是比脚气严重一点。”手术后,躺在床上不得动弹的体验让他开始思考生死与生命的意义问题。
作品左半部分绚烂多彩,富有生命力。这些图像似花非花,又像是在天空中炸开的灿烂烟花;而另一边的黑色在对比之下透着暗淡、悲戚的意味。是十字架、是墓碑、是禁锢生命的牢笼……是与鲜活的“生”相对的黑暗的“死”。
99艺术网:看您的作品会有种“随机而自由”的感觉,您认为在您的创作过程中,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哪个更多?
闫博: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是并行的。但是作出最后判断的肯定是感性。比如说,我发现作品的结构太对称了,那么就要破开它。怎么破,就要用感觉和经验来判断。感觉有了,但破开多少,保持多少角度的对称,这就要用基于理性的分析去调整。
闫博,无题,132x118x12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18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99艺术网:您各阶段的作品在面貌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请您谈一下不同阶段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
闫博:最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虽然我知道这条路能走通,但无论怎么做感觉都是错的,所以我就不断地试,不断地推翻之后,再试。
材料本身拥有丰富性,加上时间在材料上的堆叠、消磨,这种关系,我认为是可以支撑起我的作品的。这是第一个阶段。
「我 在」——闫博个展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之后,我发现材质的表现力很强。我2013年的作品,在造型上相对简单,这个阶段主要是靠材质的表现力将作品支撑起来的。基于此,我可以在底板上进行丰富的表现性绘画创作。这可以算是第二个阶段。
再往后,在造型关系上,我又走通了一点。首先最下面一层的底板可以呈现非常丰富复杂的逻辑性;而在底板上附加的造型结构本身又形成这一层的逻辑关系。最后的绘画部分既要与底板产生对话;同时,又要处理底板上的各种凹凸关系,既有和谐,又有冲突。
闫博,无题,244x220x14cm
木板,亚麻布,丙烯综合材料,2020
图片来源:永樂文化 安居客艺术中心
一件作品所呈现出的平衡的感觉,不仅是由主体造型决定的,这其中还有很多复形的关系,包括镂空、光影都参与其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视觉逻辑关系。
end
99好物推荐
往期精彩 / REVIEW
市场| 都是画抽象,为何女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低?
专访|宋婷:我们看到的只是NFT的爆款事件,而非作品
胡斌:艺术是一种非强势的干预力量
市场| 艺术生涯刚起步的她,已是一画难求
秦琦:绘画“奇遇记”
作品故事|女性、黑人、艺术家,关于“身份”的问题已经过时了吗?
市场 | 谁是作品收益榜TOP10中唯一的中国面孔
看展| 8月份的尾巴,“极致严谨座”观展指南
专访 | 毛旭辉:画家的宿命
现当代艺术量价齐升,中拍协春拍评述中的19件千万级拍品
专访 | 刘可:抽象艺术是具体的艺术,而不仅是一种样式
市场 | 数据告诉你买巴斯奎特的作品有多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