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冯小刚花2072万买了他一张素描,竟然是因为...

艺术家爱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为啥冯小刚花2072万买了他一张素描,竟然是因为...

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都说冯小刚身价15忆

我看呐 何止呢

他的家根本不是豪宅可以形容的

走起来像迷宫 一般人都得迷路

艺术家传播网

豪宅在真人秀节目

《熟悉的味道》的镜头下曝光

拍摄地是冯小刚北京的一处两层楼的豪宅

装修颇为考究 底楼还自带露天小花园

艺术家传播网

客厅采用简单的黑白配色

大气的很

艺术家传播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墙上 艾轩的《圣山》

早在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

冯小刚就以2072万超高价格拍入

艺术家传播网

连著名导演冯小刚

甘愿花费2000万购入他的作品,

艾轩究竟有什么魅力让冯导痴迷?

看完他全部作品我似乎明白了!

艺术家传播网艾轩

1947年11月11日出生,浙江金华人。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9年3月-1973年3月,在河北蔚县西合营劳动四年。1973年分配至成都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任美术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北京市政府高级文艺职称评审委员,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家传播网

《野山》130×120cm 2015年

艺术家传播网

《荒野的风声》155×160cm 2013年

艺术家传播网

《走远的人》130×130cm 2014年


艺术家自述

开始,藏区吸引我的是外在的东西,天空是湛蓝的,人的皮肤是黝黑的,配饰又是那么鲜艳,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我第一感觉像是到了异域,完全不同的天地。后来,才真正感觉到,在那里能寻找到很符合我追求的一种精神。大自然激活了我深层的心理诉求,我找到了诉说的空间。

艺术家传播网《寒雾》,2012年,180×150cm,布面油画


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壮丽和辽阔,而是作为人的孤独和渺小。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太单薄、脆弱和无奈,地平线特别辽阔,人是那么渺小,被远方严峻的地平线回收和释放。

艺术家传播网

远方传来陌生的歌 110x110cm 2008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我始终喜欢一种感觉——忧郁

我甚至陶醉在

一种忧郁的情怀中


艺术家传播网

人在远方 布面油画 150×130cm 2011年


质感的皮袄,忧郁的眼神,荒凉的背景,简单的构图,通过局部渐进式地展示人的内心,几乎成了艾轩画作的符号。数十次的川藏之行,画家发现了藏区的美,发现了琼白的眼睛,同时也寻找到自己心灵的通道,找到了绘画的语言。

艺术家传播网

穿越狼谷 160x130cm 2007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素描稿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这么多年来,你为什么持续不断地画同一个地方相同的人物?

因为这体现出你想表现的一种形象。每个人慢慢会把形象归纳起来,形成审美的模式,渐渐的你画谁都像这孩子。形成模式以后就很难改变了。比如黄胄画的驴,徐悲鸿画的马,他画出来永远是那个样子。包括田黎明画的那些姑娘,大眼睛,木讷的表情,他就老画这个,大家也没有非议。

有模式,好的方面来说是面貌清晰,不好的方面来说,就是个性不太强。你忍不住想,是不是要有些新的形象呀?其实未必。像莫迪里阿尼,他画的男男女女都长那样,大长脖子,眼睛那么勾两下。林风眠最没趣,他简直别无二致,女孩往那一坐,斜挑眼一勾就完了。

如果中国有一百万个人画画,画出一百万个模式,看起来不一样丰富吗?没必要一个人一定要画出多少样子来。相反,一个人盘踞一个风格,一个模式,反而更好一点。盘踞好了,比你左门外道的好,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你看张晓刚画的人都一样,你要他画一个完全不同的洋人,他还会不适应。


艺术家传播网

《荒原黎明》,2006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小英子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在中越边境采风


艾轩访谈:

我喜欢画微妙的表情……

构思成熟之后,制作成草图,再把收集来的各种素材在草图上拼接和反复更换,以便找到最合适的点。把草图搞好之后,通常要把它们搁置一段时间,在另一种新鲜状态下,再看它们时会有不同的感觉。

确定要画一张画之前,最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各种工具要备齐。我喜欢用铅笔在制好的画布上画底稿,用硬的铅笔画很浅的稿子,这样用错了便于修改。橡皮是用软得能在手中发粘的那种,威力巨大。这种铅笔加橡皮的方式是在美院附中上学时老师上素描课教的,一直沿用至今。可见人之顽劣。

艺术家传播网

《若尔盖的早春》 100×100cm 2014年

艺术家传播网

秋风掠过荒原 130×130cm 2010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等到各个部位布置好了,我会用一种叫做亚克力(ACRYLIC)的半透明的做底子的材料来覆盖这层脆弱的铅笔稿子。

用大笔挖一块“亚克力”堆到所画的人的脑袋顶上,然后用大而平的刮刀顺着往下赶,一下子就把铅笔稿给覆盖了。覆盖住一个局部就用刮刀反复往一个方向赶平,接下来如法炮制,直到把整个画面全部盖满一遍。因为这种亚克力是半透明的,所以全部覆盖的同时,铅笔稿子会在“那层”下清晰的显现出来并不受损害,这就为下一步做不同程度的肌理效果提供了“位置”。这是准确的做好底子的根据。

艺术家传播网

没有回声的荒原 110×110cm 2009年

艺术家传播网

远方冰河开裂 110×110cm 2008年


干透之后,用松节油调稀了透明颜色罩上去,边罩边照顾好大的色彩关系,像画水彩那样,松节油调到能让油和颜料的混合体流到已经做好的草底子的草沟里去。这样,流到凹处的颜色是重的,而流到凸起部分的颜色是亮的。多染几遍,不断的加重该重的颜色,会出现很丰富很生动的效果。加之以点呀,染呀,勾画什么的,等到再干透了,用细笔去丰富它们,提着细笔去画很细的穿插走向,慢慢会有很多经验。

艺术家传播网

雪落在梦的边缘

艺术家传播网


注意在一个整体的调子里,用相互渗透的方式使冷暖色有变化而不唐突。在仍然不够满意、丰富感还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等画干透之后,用砂纸在“肌理”上打磨。不要有规律的打磨,要打两下走远了看看,常常会出现精彩的感觉。但如果打磨过分了,也可能把原来好不容易画的关系破坏掉,这一定要把握住分寸。

画脸的时候,我把铺大关系看得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第一遍画砸了,后面的麻烦就大了。所以一定要在感觉最好、精力最充沛的状况下,听着自己特别喜欢的音乐,一个冲锋就给拿下来了。只要把脸部的大关系拿下来,下面按部就班地深入就要注意宁可慢一点。

艺术家传播网极远的歌声 2006年

艺术家传播网

虽然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深入刻画的,但色彩的穿插渗透和对小体积小拐弯的细微刻画却不容易处理的很协调。眼睛会疲劳,而自己没有觉察时,常有这样的情况,画得很满意的部分想使它更完善,结果一下子就画坏了,再也找不回来,丢了。第二天重来,看来看去不顺眼,抄起松节油一抹,再重来。

脑袋瓜的深入是最麻烦的事。七八个因素都要同时考虑进去,比如色彩关系、调子、透视、解剖、比例、体积、层次、质感、节奏、韵味、表情。精力、体力都要跟得上。

艺术家传播网

远方的歌声 130x130cm 2010年

艺术家传播网


刻画人的眼睛和细微的表情也挺麻烦,常常是改过来改过去。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追求的表情没有兑现,只好重新来过。我喜欢画微妙的表情,不是太夸张的,大喜大怒的,但也不尽然是呆木,应该是呆木而不木讷的。有时仅仅把嘴唇的一角画一下就变了,或者把眼睛的眼黑、眼白的关系来回调试一下,眉毛抑或扬一下,重一点儿,轻一点儿,都会影响到整个面部的精神价值,至今,我还是未能画成一幅令我完全满意的脸。留下一大堆遗憾,下辈子再说吧。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开始和所有的小孩一样,看小人书,画点骑马打仗的人物。考上美院附中后,按部就班地学习素描、速写、色彩。1969年,我和同学们一起下放到张家口蔚县的农场,在那里待了四年。那时候,画画算是资产阶级业务。干完活儿,几个人凑一块儿,挤在一个小屋里互相画,今天你画我,明天我画你。被别人看见以后告发了,把我们作为典型批评。

从此不敢明目张胆地画,只能偷偷地。开会的时候,我就画旁边那人。上头在作报告,我假装记笔记,实际上是在画旁边人的耳朵。这耳朵哪个地方是脆骨,哪个地方是肉,观察得一清二楚。光是耳朵我画了好多,以至于我现在耳朵画得特别好。除了耳朵,还画侧面的鼻子。两年以后解禁了,重新允许画画。大家就带着纸笔到农村去,找老乡画像。空闲时间也是一屋子一屋子在那儿画,因为每个人画画都需要光亮,屋子里点了一圈煤油灯,那种气氛还是很有意思的。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圣山》,2010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白光慢慢滑落》,2001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风声凄美艺术家传播网

鸽子飞离分水岭

艺术家传播网

歌声离我远去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静静的冻土带

艺术家传播网

局部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就让风把歌声吹散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守候冬日的太阳

艺术家传播网微风撩动发梢

艺术家传播网

微风撩动发梢(局部)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狼鼓炊烟》,2006年

艺术家传播网

《大雪山》,2007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还是那个秋天》,1986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冷雨》,1983年

艺术家传播网

《山后有人唱歌》,1983年

艺术家传播网

《山花》,1986年

艺术家传播网

《天涯》,2006年

艺术家传播网

《午夜下过薄薄的雪》,1991年

艺术家传播网

《雪仍在慢慢地落》,1993年

艺术家传播网

《殉道者在远方迷失》,1992年

艺术家传播网

《也许天还是那样蓝》,1984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又清又冷的空气》,1993年

艺术家传播网

《有人从荒原走来》,1998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有风从双肩掠过》,1987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云慢慢升起》,1996年


艺术家传播网

有香客自路边经过 1988年

艺术家传播网

《有人离开了沼泽》,1989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国画作品


艺术家传播网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传播网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家爱看-为啥冯小刚花2072万买了他一张素描,竟然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