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也十分悲剧
15岁就才华横溢、
私生活放荡是他最大的标签
爱画女性却只活了35岁
成了意大利史上的“贵族”画家
1884年他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
他的父亲原本是一名富有的企业家
不幸的是,当他还未出生父亲的生意就失败宣告破产,
几乎全部的财产用以抵押巨额债务。
尽管家道中落,
但莫蒂里安尼仍然接受到相当良好的教育,
这尤其得益于他的母亲。
由于法国犹太种族聪明敏锐的思想与创造力,
她精通英语、法文和意大利语,
更对哲学与文学拥有高深造诣——
为了挣足教育经费,
她甘愿为人代人写作英语小说。
《侧卧的裸女》1917~1918年
他就是
▼
阿美迪欧·莫蒂里安尼
(1884年-1920年)
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与雕塑家,犹太人。
莫蒂里安尼受到19世纪末期新印象派影响,
以及同时期的非洲艺术、
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刺激,
创作出深具个人风格,
以优美弧形为特色的人物肖像画,
而成为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1
不平凡的小时候
少年时期的莫蒂里安尼体弱多病。
1898年,罹患伤寒的男孩身体瘦弱得像一根芦柴,
母亲心疼儿子,带他离开学校回家休养。
病愈以后,加尔辛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将儿子送到当地著名风景画画家
古里耶摩·米克里的画室学习。
身为母亲,此刻她有自己的打算:
来自佛罗伦萨的斑痕画派偏离了传统的学院风格,
想必那颤动的线条和动感的笔触
更能激发年轻的个性与张力吧。
果然,在米克里的指导下,
莫蒂里安尼很快显露出自己在绘画上的才华,
仅仅三、四个月便能画出相当水准的素描。
可惜好景不长,
到了1900年,莫蒂里安尼再次因病中辍。
显然,囿于时间的短暂,
莫蒂里安尼并未承袭米克里的取材兴趣,
他毕生作品中也只留下四张风景画;
但那鲜明真诚的色块自此扎根在他的脑海里并时刻跃跃欲试。
2
孤傲的表现主义性征
19世纪,巴黎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
野兽派的果敢表达意味而深长,
立体主义的二维空间从来都能果敢不羁,
“黑非洲艺术”的土著风情浓郁又热烈……
这一切的新鲜令人神往,
越来越多怀揣梦想和野心的年轻画者从世界各地云集而至。
1906年,
22岁的莫蒂里安尼初抵巴黎。
伫立在喧哗的街角,
他激动不已又茫然不安,有那么一瞬间,
失望和希望简直并向而驰。
好在第二年,他认识了收藏家保罗·亚历山大,
并在他的帮助下通过卖画维持生计。
可以说,保罗是第一个喜爱莫蒂里安尼作品的人,
据说他先后收藏了莫蒂里安尼的25幅油画和400多幅素描;
然而与此同时,
身为医师的保罗所提供的麻药
也刺激了莫蒂里安尼吸食大麻的不良习惯。
来自霍比塔农民家庭的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敢于对造型做出新奇的响应,
出于“大树底下无法长成任何小草”的考虑,
他曾经主动离开了罗丹工作室。
仿佛人生,雕塑静穆的美和深刻的美令人沉醉!
莫蒂里安尼为其纯净的创作理念和人生灼见折服。
与手持画笔时的内敛不同,
但凡提到雕塑,
莫蒂里安尼立刻蜕化成率真的孩童,
可以忍俊不禁,可以手舞足蹈。
他爱它,像爱上了另一个自己。
“雕塑家”是莫蒂里安尼最初渴盼的称号,
可肺部的病症根本不允许他长期接触石材,
加之诸如财力等难以抗拒的因素,
石材也不太容易取得。
于是挨到1915年,莫蒂里安尼不得不完全放弃了雕塑。
他爱画女人,
特別是赤身裸体的女人,
“值得雕塑和入画的美好匀称的女性,
一旦穿上衣服,便显得笨拙粗蠢”。
如果你注意观察,
定会发现他眼中的女人与众不同。
少有背景、脱离环境,
反倒无胆怯,亦无娇羞,
直白到融入泰然自若的神韵。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傲气”
理解为莫蒂里安尼的“感情式”表现主义性征。
1915年,莫蒂里安尼31岁时给毕加索画过像,
他们的友情在西方绘画界传为佳话。
毫无疑问,地位悬殊、画风有别,
有时他们会把彼此当成对手,
暗自较着劲儿,杠着板儿,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交汇:
“素描画得再多也还是不够啊!”
毕加索常常这样暗示他;而在雷诺阿的豪宅里,
毕加索更曾直言不讳“以画养家”的裨处,
他渴盼莫蒂里安尼为之一搏;
生气时撕掉他的画作,继而重金买进。
3
不羁的爱情故事
早年,21岁俄罗斯诗人
安娜·阿赫玛托娃对莫蒂里安尼印象深刻。
数次见面后,
他们保持了一年的通信并在1911年坠入爱河。
两周时间里,
忙于雕塑的莫蒂里安尼只给安娜画了些速写,
但这丝毫不会减弱爱情的炽热。
相爱简单,相处却难除羁绊,
起先安娜觉得“他连受赏识的迹象都没有呢”,
爱情无疾而终。
1914年,年长5岁的英国女诗人
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走进莫蒂里安尼的生活,
她的阅历和谈吐给这寂寞的人儿以无限慰藉。
从1914到1916年,
莫蒂里安尼为黑斯廷斯画了15幅肖像和无数张素描,
但问题也日渐显山漏水:
她能给他灵感,他却给不了她女人想要的世界!
艺术与行为的跨界,
本身就将生活态度的两个领域糅合,
从而传达更为高级的理念与追求,
“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报复”,
莫蒂里安尼最终无法臣服于这场“救赎式”爱恋,
他选择了自我。
两年同居生活结束,二人分道扬镳。
与这同时,莫蒂里安尼
遇到他生命中第二个贵人Zboroskwi,
波兰画商,对他非常好,答应终生为他卖画,
而且也真的说到做到,
一直到莫蒂里安尼死,都在一旁照顾他。
离开女记者之后,
1917年,莫蒂里安尼认识了他的妻子珍,
在经纪人夫妇的照料下,
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作品也趋於成熟。
年底安排在BertheWell画廊展出,
当天就被警察以妨碍风化罪名勒令取消公开展示,
一幅画也没卖出。
这是他生平唯一的一次个展。
4
上帝造化弄人
1920年1月24日,
莫蒂里安尼旧病复发,
他像流浪汉一样躺在巴黎街头的
诊所里唱起家乡的诗歌,
直到奄奄一息,与世长辞。
仅仅31个小时以后,
悲痛欲绝的妻子珍妮从母亲家中的五楼窗口一跃而下,
肚子里怀着他们即将足月的胎儿。
后来他们的女儿被收养长大成人
日后,她为父亲写下一本书,
叫做《莫蒂里安尼:男人与神话》
莫蒂里安尼的人生光环竟愈加璀璨。
1922年巴黎举办画家回顾展,
连他生前的调色板都被追随者们竞相抢购。
10年以后,他的作品已经飙升到50万法郎的天文数字。
莫蒂里安尼无疑是一个天才,
即使到了艺术之都巴黎,
又有多少人真的懂他的画?
在他生前能卖掉的画非常有限,
难得几次,菲薄所得也多半拿去喝酒花光,
他贫穷多病,才华不受瞩目,借酒浇愁,
甚至自暴自弃也是可以体会的。
奇怪的是,生活这样清苦,郁郁不得志的天才,
画出来的人物却出奇的高雅,细致,
一尘不染,好像出自一个养尊
处优的画家之手。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就
来
艺术家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