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名家·茶道·文玩·家具·鉴藏天下
鸡蛋·坦培拉 安东尼·威廉姆斯《低头的安德鲁》 36cm×31cm
1、胶类
古代欧洲画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坦培拉绘画使用的黏合剂一直都是兔皮胶、鱼皮胶等动物胶类。动物胶的优点是可靠,但是要经过泡发、膨润、温化、熬煮、保温等诸多环节,手续繁杂、不易保存。
我经过实践,将其改用现代白乳胶,二十多年过去,证明乳胶质量上乘、可靠易得、操作方便,大大简化了制备胶类的过程,缩短了坦培拉绘画底板的制作时间。
木板·坦培拉 安德鲁·怀斯《四月风》 51cm×61cm 1952年
木板·坦培拉 安德鲁·怀斯《珍珠鹦鹉螺》 61cm×122cm 1956年
2、底料
传统和正规的坦培拉绘画底板应当选用熟石膏粉,如果有,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在国内的材料市场上,经常难以买到可靠的熟石膏,若误用了生石膏将毁损完成后的作品。开始的时候,我为此颇为苦恼。
后来根据市场材料情况,我逐步调**用大白粉和立德粉,这虽说是无奈之举,却也算是针对中国幅员广扩、市场良莠不齐的一种选择吧。
多年实践看来,使用大白粉与立德粉的方法对比熟石膏粉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算得上是一种成功的改进。
3、色粉
从古代的矿物质颜料到现在大量的化工合成颜料,作为坦培拉绘画的重要材料,色粉也历经了很大变化。就从国内情况来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开始四处奔走,往来于油漆化工和材料试剂商店,到处找寻,大包装、再分装,上课时再由学生们自己分发,苦中求乐。
后来,我托人从上海马利绘画材料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分厂家制作绘画颜料的原料色粉,算是解决了自己绘画的问题。
木板·坦培拉 安德鲁·怀斯《这位绅士》 58cm×119cm 1960年
木板·坦培拉 安德鲁·怀斯《葡萄酒》 64cm×74cm 1966年
再后来,随着国内高等美术院校开展坦培拉绘画课程和许多爱好者的需要,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他们开始生产大小两种瓶装的色粉,一下子就解决了很大问题,从此,我再也不会为每次上坦培拉课前准备材料而烦恼,只需课前发给班集体一个需要购买的色粉清单,一次就搞定了。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绘画市场的飞速发展,高明而强大的代理商已经可以把世界上的各大品牌绘画颜料厂家的色粉采购回国内,任由挑选。
4、画法
关于坦培拉的画法,可以说是我从掌握这种画法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传统的画法严谨复杂,尤其是绘制过程中的“小湖”(“汪”蛋液),经常要多次中断绘画情绪和进程,把画面放平,涂满蛋液水静放,以求获得坦培拉画面有如绸缎、琥珀和玉石般的光泽妙趣。
但这种方式似乎更加适合题材、造型和色彩都千篇一律的宗教绘画。在我的绘画实践中,我愈发感觉到如果一切都遵从古法的绘画流程,不大适合现代现实题材的绘画创作。
木板·坦培拉 安东尼·威廉姆斯《仰视的安东尼娅》 48cm×47cm
鸡蛋·坦培拉 安东尼·威廉姆斯《安德鲁》 43cm×32cm
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绘画的持续性和情绪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个人的绘画方式乃至传授给学生的画法,实际上是一种经过改进和简化的画法。
我主张减少绘画过程中经常频繁出现“汪”蛋液的次数,只是在大面积施色阶段的间隙多“汪”几次蛋液。我也基本上不使用传统提白后反复罩染的方法,更习惯于调和出所需要的颜色直接作画,中间阶段结合罩染技法。
我认为,反复提白罩染颜色会弱化画家对于作品情绪和效果的思考,分散画家情感注入的注意力。我主要使用复合调色、直接绘画的方式,过程中多注意到色彩反复叠加后的变化和视觉混合。
鸡蛋·坦培拉 安东尼·威廉姆斯《以手扶额的艾玛》 20cm×17cm 2009年
在中间阶段,我也会在过程中“汪”几次蛋液,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更加关注绘画的情绪和过程的流畅性,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绘画本身,只是在作品最终完成后,才补充涂刷几次蛋液。
这样的结果是,作为现实题材的坦培拉绘画作品,它的直接性、生动性和色彩的鲜明性得以展现,而稍许“牺牲”了一些坦培拉绘画作品的的光泽。我感觉到,这两者似乎很难完全兼得,唯有取其重要。
酪蛋白·坦培拉 本·沙恩《从内向外看》 43cm×38cm 1953年
况且,“笔墨当随时代”,以传播宣扬“神”的“存在”和“威严”为宗旨,用于绘制教堂祭坛绘画的画法,一定不会完全适合表达现代人现实生活和情绪的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但就坦培拉绘画艺术半油半水的乳液特色而言,多水、多层次、逐渐编织,让蛋液伴随色料在多次积累叠加中产生出悦目的自然光泽,是坦培拉绘画不可缺失的第一要点。
丹青不知老将至。我致力于坦培拉绘画艺术的研究已近三十载,回首往事,倍感温馨满足。冥冥之中,常念:初始,也许是我选择了坦培拉,而后,也许是坦培拉眷顾了我,为了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却充满魅力的小画种在中国的传播生长,我做了一些普及性的工作,使得美术界对它不再陌生。
现在的一般和重要的展览会上,都可以看到坦培拉绘画作品的存在,确立了它的一席之地;关于坦培拉绘画的学习班、展览会和学术研讨也已屡见不鲜。这一切都预示着坦培拉绘画艺术在中国一定会拥有着更加光明的前景。
行笔至此,窗外已是一片初夏景色。我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来自遥远的古老欧洲的坦培拉绘画艺术,会迎来它在中国丰美的收获时节了。
——刘孔喜 2017年5月记于京西
购买
就长按二维码
部分坦培拉绘画作品欣赏: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踏雪割豆》
木板·坦培拉绘画 122cm×87.3cm 2005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三——家信》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06年
对于青春的记忆,
除去艰苦,还有曾经的美丽。
已不堪回首怎样熬过每一个具体的日子、
每一段具体的时光,
但对周围那些来自不同城市、
操着不同乡音的一张张鲜活而稚嫩的面孔记忆犹新。尽管命运把我们抛到塞外边陲,
但青涩与天然同样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显露出无法掩饰的美丽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四——探家》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06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五——边疆雪》
木板·坦培拉绘画 73cm×60cm 2006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六——离离原上草》木板·坦培拉绘画 190cm×185cm 2007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七——水中割麦》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07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八——融雪完达山》
木板·坦培拉绘画 90cm×200cm 2008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九——乌苏里之夏》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08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静雪》
木板·坦培拉绘画 90cm×120cm 2008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一——寂静山林》
木板·坦培拉绘画 122cm×66cm 2009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二——纯真年代》
木板·坦培拉绘画 160cm×180cm 2009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三——月上荒原》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10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四——守望》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11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五——原野》
木板·坦培拉绘画 120cm×150cm 2011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六——被遗忘的雪》
木板·坦培拉绘画 73cm×60cm 2012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七——风从故乡来》
木板·坦培拉绘画 120cm×90cm 2012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八——你好!白桦林》
木板·坦培拉绘画 110cm×170cm 2012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八——你好!白桦林》
(局部)木板·坦培拉绘画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九——包裹》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13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十——日记》
木板·坦培拉绘画 150cm×100cm 2013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十一——惊扰》
木板·坦培拉绘画 100cm×150cm 2014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十二——今夕是何年》
木板·坦培拉绘画 100cm×80cm 2015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十三——荒原雪后》
木板·坦培拉绘画 50cm×60cm 2014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十四——1977,我的高考》
木板·坦培拉绘画 99.3cm×149cm 2014-2016年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十五——永别了,青春》
木板·坦培拉绘画 60cm×40cm 2016年
刘孔喜,1952年生,河北固安人。擅长油画、版画。
1969年自北京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其间从事北大荒版画创作。1977年考取沈阳鲁迅美术学院,1982年继续考取该院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1994年,任日本国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客座研究员,研修油画古典技法和坦培拉绘画技法。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写实画派成员。
购买
就长按二维码
点开阅读原文!艺术家商城更多精彩,让你更加艺术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