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霞
薪火相传,
守护好民乐人的精神家园
——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悦
35载初心如磐,民乐人使命在肩。日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会常任理事、理事,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吴玉霞当选第七届理事会会长。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也正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35周年。35年来这家社会学术团体秉承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国音乐的办会宗旨,学会会员已遍布全国各地的民乐表演、教学、研究专业领域。被亲切地称为“民管会”的这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乐大家庭在前辈艺术家彭修文、朴东生、刘锡津的带领下,一代代民乐人不懈奋斗,为传承发展民族管弦乐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扩大)第一次会议举行,图为吴玉霞与参会的部分新当选的副会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民乐事业的前进轨迹。”新当选会长的吴玉霞深情地表示,“坚持正确方向,促进民乐繁荣,坚守学术高地,挖掘学术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团结更多的民乐人做实事、办大事,呈现新时代精神风采,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十年积累,
“华乐论坛”的品牌越擦越亮
提到近十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发展,很多业内人士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乐论坛”,这个每年一度的民乐盛事已成为海内外民乐界瞩目的专业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吴玉霞谈道,“5年来,学会按照原定规划稳步实施,在遴选出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青年作曲家作品、室内乐作品以及杰出指挥家之后,又分别对民乐演奏家、教育家、理论评论家进行了表彰研讨和学术梳理,在廊坊举行的每届论坛都有来自海内外近百名民乐界、理论界的同仁共襄盛举。尤其是‘华乐论坛’的理论结晶——《乐谭》系列丛书集合了众多获选者的艺术思想、学术见解和人生阅历讲述,引起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纷纷通过不同途径收集这套丛书,用于课堂教学、图书馆藏或者是学术研究,可以说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乐谭》已成为了解中国民乐发展成就和人才建设状况的重要窗口,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对音乐界、学术界当之无愧的重要贡献。”
吴玉霞
十年之约,如期而至。“华乐论坛”最新力作——第十届华乐论坛盛逢建党百年,凝聚民乐人集体力量,呈现民族管弦乐团辉煌发展的图景,以“优秀民族管弦乐团”为主题的本届论坛和展演已完成遴选工作,即将举办,这是学会和民乐界的又一盛举。在吴玉霞看来,“这届论坛的举办将推动民族管弦乐团建设和为民乐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气象、产生新的成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会在做好论坛这个重要品牌项目的同时,也会继续丰富论坛的文化内涵,拓展论坛的精神外延,在优秀团队展示、新创作品研讨、乐器改革成果、青年人才推介等方面继续发力,为中国民乐的理论与实践搭建永不落幕、永不降温的艺术舞台、展示平台,使‘华乐论坛’成为推动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发展的引擎。”据了解,在论坛基础上延伸的新项目——“华乐讲坛”也将集合民乐界、文化界专家资源,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中国民乐文化的传播和宣讲,让中国民乐艺术插上科技赋能的翅膀。
十年修史,
“华乐大典”体现魄力与担当
学术建设一直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立足之本。启动于2010年编撰的《华乐大典》充分体现了“盛世修史”的魄力与担当。作为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组织编撰、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的重要学术典籍,《华乐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通过不同乐器门类记录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作为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篇幅规模最为庞大、资料曲谱最为丰富的鸿篇巨著,不仅体现了民族器乐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沉淀,更彰显着中国民乐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与时代风貌。”谈到《华乐大典》的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发布,吴玉霞无限感怀地说:“这是海内外民乐人翘首以盼的大事、喜事和盛事!”
吴玉霞
《华乐大典》的开篇之作《二胡卷》2010年7月率先问世,随后《笛子卷》《古筝卷》《琵琶卷》《扬琴卷》《打击乐卷》相继出版,今年5月,二期新书首发,涵盖了《三弦卷》《唢呐卷》《板胡卷》《高胡卷》《阮卷》。两期11卷的丛书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的百年历史中,汇集作品、文论、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大事记、乐器制作改革成果文献索引等,全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历史脉络,体现了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建设成果,对探索和研究民族器乐的发展规律,传承民族音乐传统,繁荣民族器乐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吴玉霞认为《华乐大典》的修撰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根据总体规划,在已完成11种乐器的编撰与出版工程后,将根据总体规划继续推进,推动现代民族管弦乐编制之内的所有民族乐器入典,因此柳琴、箜篌、古琴、管子、笙等部分将列入《华乐大典》系列丛书的第三期出版计划。此外,对于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乐器,学会也将适时总结研究,以单卷或者合卷的形式列入到大典的出版规划中。“《华乐大典》全卷丛书的推进是中国音乐在世界艺术舞台取得话语权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文化项目,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努力完成。”吴玉霞强调。
十年培育,
抓创作推动民乐纵深发展
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和学术团体,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重视与信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近年来出色完成了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等单位委托交办的各项工作,如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中国民乐指挥人才培养、中国民族器乐产业状况调研等重要任务,在履行社会使命方面主动作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会长期致力于青少年题材民乐作品的推广和人才培养,将此类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件具有重要文化战略意义的大事来对待。
吴玉霞
“文艺创作是推动文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事实证明,优秀经典的民乐作品对推动民族音乐在社会上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演奏家,吴玉霞深感抓创作、催生优秀新作品对民乐纵深发展的重要性。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新作品征集活动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走过了15个年头,这一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送作品的公益性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吴玉霞谈道,征集活动催生的近百首作品无偿提供给青少年乐队使用,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有些作品也已成为青少年民乐团比赛的规定曲目,不仅充实了学生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出曲库,还缓解了海内外青少年民乐团作品稀缺、成人化倾向严重的当务之急,五年间陆续举办的第五、第六、第七届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作品征集活动,引发了众多一线作曲家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一批有志于民族管弦乐事业的青年作曲家群体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还将以此为经验穿插举办其他题材、体裁的民乐新作品征集展演活动,包括民族管弦乐为主体的仪式音乐、小型室内乐作品等。从2000年成立第一个分支机构——古筝专业委员会起,学会至今已成立20个专业(艺术)委员会,对于发展共同的事业形成合力。“我们真心希望,通过民乐新作品的征集、展演、研讨活动,发现更多优秀的创作人才,无论是在专业音乐创作领域,还是在社会文化普及层面,引导鼓励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创作者、学习者、爱好者,加强对民乐创作的关注度,用民乐的形式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吴玉霞表示。
吴玉霞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一代代民乐人传承接续的精神家园,使民乐整体性健康有序发展,是学会数十年的集体追寻和始终坚持的方向。吴玉霞认为,“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更需要把握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开创新局面。推动新时代民族音乐事业繁荣发展,需要有高屋建瓴的艺术站位与贯通古今中外的学术视野,需要从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交融与互鉴、塔基与塔尖等多维度深入研究,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力求系统梳理、总结符合新时代中国民乐艺术发展方向的经验与启示,深刻揭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