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艺术在“云”上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疫情期间,艺术在“云”上

中国艺术报

疫情期间,艺术在“云”上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亚萌 陈思静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席卷全国,而那时,正是全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准备最火热的“春节档”的时期。疫情来袭,“闭馆”成为所有美术馆博物馆必选的关键词。费尽心力准备的“艺术大餐”就这样没了“锅气儿”?精心准备的展览讲解和讲座活动就这么哑火歇业了?

如今,全国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用各种“云展览”、线上讲座和直播来告诉公众:艺术还在,只是换了一种观看和参与的方式。

云看展:艺术还在

“可以在家逛的500家博物馆”“足不出户,在家看遍百家博物馆”“3个小时打卡3家博物馆看3场专题展”……各类美术文博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看展指南,并不是写作者的异想天开——线上观展,正成为疫情期间的“新风尚”。

中国艺术报

故宫博物院网站全景虚拟游览界面截图

大年初一,到故宫看雪——新年计划还没实现,故宫就闭馆了。而今,在网络上,观众可以从故宫的太和门“进入”,一直“走”到神武门。通过网络,你不仅可以24小时“逛”故宫,甚至还能在3D的全景下,选择下雪的场景进入故宫——“数字故宫”让观众在家也能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或者点击“全景故宫”漫游故宫各个院落,甚至到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的区域一探究竟;或是在“V故宫”,佩戴VR眼镜沉浸欣赏,真正“走进”养心殿,即使没有眼镜也别着急,点右下角,一键切换为裸眼模式,便可自在漫游。

中国艺术报

“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截图

而一天之内云游众多博物馆更不是观众的妄想: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抖音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九家博物院馆,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这一活动设立了“镇馆之宝”和“360全景逛展”两个板块,带领观众VR看展,如敦煌研究院通过精美的视频和VR线上展厅,便可以让观众近观文物,甚至置身3D场景,有机会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莫高窟第217窟、285窟和322窟三大经典代表性洞窟;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闻传播处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其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头条号和学习强国、文化和旅游部在线平台等多渠道持续推送“云看展”精彩内容: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便可观赏“大唐风华”“秦汉文明”“丝绸之路”等33个展览的虚拟展厅内容,包括360度观看展厅布置以及通过点击展品下方的按钮看到高清图片和详细介绍;在浙江省博物馆网站的“数字浙博”栏目中,则能够看到“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等20多个展览,以及馆藏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等。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国家文物局组织对各地制作的网上博物馆展览进行了汇总,截至目前,共整理了200个网上展示项目,包括在线虚拟展览项目、数字全景展厅项目、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和文物数字化展示项目。

中国艺术报

辽宁省博物馆参与“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截图

中国美术馆于1月19日推出春节档重头戏——“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从历年捐赠作品中遴选500件精品展出,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卷、倪瓒的《鹤林图》等古代中国画作品也在展出之列。闭馆使得众多观众无缘得见这些重要展品,馆方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就陆续对展览作品进行展示,并推出老舍、胡絜青、杨振宁等人的捐赠故事;还推出了“向医务工作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医护题材作品欣赏”“生命重于泰山向‘逆行者’致敬——中国美术馆书法家及特邀书法家作品欣赏”等专题。

闭馆期间的中华艺术宫,也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持续发布、推广馆藏精品。刘海粟美术馆上线名为“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的线上VR展览,观众足不出户,防疫之余就可以慢慢赏析刘海粟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油画《雕像与水果》、30年代创作的国画《古松图》、50年代创作的油画《黄山温泉》、80年代创作的油画《散花坞云海奇观》《白龙潭》等作品。

疫情期间,民营美术馆也在“云”上。2月中旬,有别于众多公立美术馆的“晒家底儿”,北京木木美术馆推出了新展“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呈现国内外艺术家通过录像、摄影、诗歌等艺术形式,围绕生态、自然、消亡、隔离和亲缘关系主题所进行的探寻与思考。可以说,在展览现场看作品,看到的往往是主题、风格与技法,而没有了实物,对着电子屏幕上高清放大的图片,作品上的文字故事、文化背景更能凸显出来,从而拓宽了对艺术的更多想象空间。

“线上观展”“数字化3D观展”“数字博物馆”等新的展览模式,亦展现了美术文博界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和模式的最新成果。也因为便利,获得了相当多艺术爱好者的推崇:“有看头、涨知识”“不出门也能逛博物馆”……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美术馆博物馆界往年的“馆里过大年”变成了如今最热的“云看展”。

云公教:学术深化

2月22日18点、19点、20点,打开抖音,可听到主播小姐姐在召唤:“大家能看得到吧?看得到的回复我一下”,或是回复观众:“没有底拍价——哈哈,有人问我底拍价是多少”。在“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直播现场,当讲解员主播问起“有人知道青铜方罍是做什么用的吗?”之后,满屏刷起了“酒器”“冰箱”“装酒”“煮肉”的花式回复。

疫情之下,网红主播不再只是“吃播”和带货,更要带动一场自带弹幕的观展之旅——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带来“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3场展览直播,观众边听讲解边看展,还能和主播互动,足不出户“一网打尽”3场展览——“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中,各馆专家、讲解员和跨界嘉宾纷纷上场,参与直播,讲解本馆重要线上展览。

“云公教”正在成为业界的流行词。天津美术馆举办两场“穆夏云观展”活动,依循阿尔丰斯·穆夏的生活变迁与艺术发展脉络,全面诠释了穆夏的美学风格与新艺术运动带来的影响;上海博物馆依托特展“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推出“学院与艺术”特展线上课程,邀请中法两国三位学者以学术圆桌对谈的形式为观众深入解析学院与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则推出了全新栏目“晨读”,清晨9点,邀请读者们为公众朗读馆内出版物和更多优秀文章;中华艺术宫也发挥“上海美术大课堂”的美育职能,推出“海上书法名家”线上系列讲座,艺术爱好者可以宅家听讲座。

虽然受网络条件影响,直播偶尔出现卡顿、延时现象,但这种形式依然受到网友欢迎。以“回归之路”直播为例,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统计,直播预告视频获赞15.9万,直播期间先后有5.2万网友进入直播间,高峰时段2200余人同时观看和互动,音浪过万。究其原因,可能就如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在直播时所说的:“深入地了解浙江省博物馆的展览,在线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虽然目前“云公教”服务仍显初级,亟需经费的投入、技术的提升,且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是对美术文物展览的一种文化补充和学术深化——平日里,难得有时间现场去听讲座,如今坐在家里就可“享用”,错过了时间还能“回放”,更成为爱艺术的人宅家的文化宴席。

如同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亚历山大·科赫所说,数字博物馆已经不再是我们曾认为的作为实体博物馆的额外补充,而是已经成为了展览分类里的独立一项——美术馆博物馆界的“云中漫步”,不能只是非常时期的刚需,而可以“升级”成为展览业界新的做法、思路,甚至新的观展常态。1947年,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提出了“想象中的博物馆”概念——艺术品不需要在实体博物馆中展出——而在这个特殊的春天,美术馆博物馆界的做法,也为建设新的“想象中的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中国艺术报

战“疫”

文艺界在行动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中国摄协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发自武汉!》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天使的翅膀>MV深情推出,祝福战“疫”天使安然无恙!》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中国艺术报>战“疫”特刊│我们在一起!》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美术家在行动》│作品集之一

《战“疫”,美术家在行动》│作品集之二

《战“疫”,美术家在行动》│作品集之三

《战“疫”,美术家在行动》│作品集之四

《战“疫”,美术界在行动》|作品集之五

《一份全民战“疫”的美术记忆》│网友来稿集萃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有一座山,叫钟南山!》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不止钟南山,还有李兰娟│作品集》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火神雷神战瘟神│摄影美术书法音乐作品集》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摄影界在行动》│作品集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民间文艺家在行动》│作品集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截句│句短情长,祝你平安》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吃热干面|漫画集》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请平安归来!这组沙画献给你!》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坚信爱会赢!文艺界抗疫主题MV来了!》

《文艺界抗疫主题MV〈坚信爱会赢〉这样出炉》

《不计代价,无论生死,我,向人民报到!》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书法家在行动》作品集

《战“疫”,书法家在行动》作品集之二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音乐人在行动》

《战“疫”,音乐人在行动》│作品集之二

《战“疫”,音乐人在行动》│作品集之三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我在你们面前泪崩》

中国艺术报

点击图片浏览《战“疫”,曲艺界在行动》

《战“疫”,曲艺界在行动》作品集之二

《106岁马识途为抗疫捐款!作词!挥毫!》

《评书礼赞钟院士|刘兰芳:我是钟南山的粉丝》

《面对疫情,文艺志愿服务网上见》

《疫情时期的文艺志愿服务:从“屏对屏”到“心连心”》

《战“疫”歌曲:“铺天盖地”之后,如何“顶天立地”?》

《他们在武汉方舱医院跳舞!读书!打太极!》

《方舱医院“读书哥”告诉我们什么?》

《战“疫”│戏曲名家齐发声 大爱无疆表真情》

《来,感受下不服周的武汉人!》

《我爱的,武汉啊!》

《祖国在,武汉不会流浪!》

《诗苑│阳光与生活不会隔离》

《诗苑丨乡下,母亲也提到了武汉》

《湖北文艺界丨抗击疫情,胜利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武汉文艺界:“封城”不封笔,激发抗疫志》

《战“疫”| 是你吗?》

《抗疫诗歌的伦理姿态和审美向度》

《“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都挺好》

《疫情当前,书法家能做些什么?》

《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出发》

《“我想对你说”│文艺工作者致敬抗疫英雄》

中国艺术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疫情期间,艺术在“云”上